群山之巅,云海翻腾,玉簪花摇曳生姿;乌江两岸,红色记忆与酱醋古香交融共生。近年来,金沙县以多元业态持续书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站在玉簪花云海景区海拔1700米的群山之巅远眺,满眼尽是绿色
“十四五”期间,金沙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推进城旅、农旅、文旅融合,着力打造省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通过构建“一核两翼多点”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推动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和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金沙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全县A级景区总数达5家,另建成参照A级景区1家。数据显示,“十四五”末,全县累计接待游客达931.1万人次,文化、体育与旅游融合成效显著。

清晨的玉簪花云海景区,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群山之巅,花海“热”起来
位于海拔1700米的玉簪花云海景区,曾是“藏在深闺”的野生花海,如今已成为集文化体验、康养度假、自然观光与极限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景区各种游乐设施成为网红打卡点
作为金沙全域旅游的“核心”项目,该景区依托5万余亩野生玉簪花带——目前全球已发现面积最大的连片玉簪花资源,于2024年6月启动试运营,对构建“一核两翼多点”发展格局、建设国内知名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具有关键意义。

万亩野生玉簪花在每年6-8月竞相绽放
酱香“融”出新天地
酒旅融合成为金沙文旅新亮点。金沙酒业投资打造的酱酒文化园,规划建设酱酒博物馆、展览馆、体验馆及相关配套设施。该项目以酒为媒,有机融合当地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形成集生产、科研、办公、观光、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新标杆。

来自各地的游客到酱酒文化园交流、游玩
在农旅融合方面,金沙持续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禹谟镇泡木湾醋业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品牌,构建起“醋园旅游+文化体验+产销一体”的发展模式。

泡木湾醋业露天发酵区
红旅绿意,绘就发展底色
红色文旅也迈出坚实步伐。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金沙正积极打造后山、沙土、木孔、茶园等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沙土镇敦华社区的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已被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
后山镇依托钱壮飞烈士陵园、南渡乌江遗址等资源,实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

钱壮飞烈士陵园
此外,化觉镇凭借乌江画廊自然风光与布依族文化底蕴,发展出游船观光、悬崖露营、篝火晚会等多元业态。

在化觉乘坐游船,更能感受到这里独特的景致

节假日,化觉乌江边上,来露营的游客络绎不绝
文化生根,服务触手可及
“十四五”期间,金沙县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年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非遗进社区”等活动超200场,惠及群众逾50万人次。

金沙县2025年“享读毕节·书香乌蒙”乡村阅读推广暨“庆国庆·迎中秋”文明实践活动现场
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培育非遗旅游体验空间5处,建立非遗传习基地1个,有效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同时,建成城市书法馆2个,完成文化馆数字化升级,线上文化服务让优质资源“触手可及”。累计举办后山山地竞速挑战赛等大型品牌赛事7场,群众体育热情持续高涨。

“奔跑吧·少年”2025贵州(金沙·后山)青少年山地竞速挑战赛现场
从1700米高的野生玉簪花海,到酱醋工坊的匠心传承,再到乌江两岸的红色热土,金沙正以丰富业态突破“花期经济”局限,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全域化,已从蓝图落地为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