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11月4日电 (戴志英 何彦铭)今年来,黟县立足县情,在保护修缮、活化利用等方面持续深化探索,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高质量发展。近日,“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南屏专场演出成功举办,为游客与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黄梅戏艺术盛宴。
演出现场,锣鼓声声,丝竹悠扬。演员们轮番登场,以精湛的演技和婉转的唱腔,深深吸引着在场观众。
从《闹花灯》的欢快喜庆,到《小辞店》的缠绵悱恻;从《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的经典脍炙人口,到《美丽的桃花源》的黟县本土情怀,一个个经典唱段、一幕幕精彩表演,不仅让国内戏迷大呼过瘾,连外国友人也驻足沉浸其中,频频竖起大拇指。
这场黄梅戏专场演出,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化表演,更是黟县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生动实践,让游客在领略徽州建筑之美的同时,深度体验了安徽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
该县发挥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文化属性,实施展示展陈提升工程,在柯村、金家岭、石印等地,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和古建筑建成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黟县县委、县政府诞生地纪念馆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积极探索创新利用方式,与戏曲深度融合,在南屏成功举办“百场黄梅唱响百家景区”首场演出,以优质文化内容赋能旅游发展,提升文旅宣传实效。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黟县始终坚持系统规划,编制《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保护管理规划》《南屏国保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关麓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严格把控文化遗产发展脉络,最大限度保障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同时,压实文物安全主体责任,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与防护网络。
文物普查是守护历史文脉的重要基础。黟县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1684处,“三普”数据复查率达100%,全面掌握了县域内文物资源状况。
此外,该县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文物保护工程,3年来累计争取资金3700余万元,推进西递、宏村古建筑群不可移动文物蚁虫综合治理、屏山舒氏祠堂光裕堂修缮等项目,切实为历史文物保驾护航。(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