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弥勒大梅花村旅居民宿 通讯员 赵树龙 摄
时值秋末,弥勒市的三角梅仍怒放枝头,繁花似锦。这座滇南暖城迎来首批越冬旅居客。“一下车就闻到了花香,心情立即好了起来。”来自哈尔滨的退休教师王映楠摘下围巾,用手机镜头对准弥勒站站前广场上盛放的各种花卉。今年,她提前半个月预订了弥勒湖泉片区的康养公寓,月租2000元的两居室配有厨房,准备在这里过冬。
近年来,弥勒市依托年均18.8℃的气温、48.3%的森林覆盖率、99%以上的空气优良率和丰富的地热资源,精心构建“森林康养+温泉疗愈+文化体验”旅居模式,形成以太平湖森林小镇为枢纽的生态康养游、以可邑小镇为核心的民族风情游、以东风韵艺术小镇为亮点的文创体验游等5条精品乡村旅游环线,构建起“点上有精品、线上有特色、面上有规模”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每年吸引大量旅居客前来过冬。
在太平湖森林小镇,来自北方的客人们正跟着本地导游畅游百合园。“这里的冬天是五彩的。”北京游客李应华说,他特意选择带温泉入户的民宿。“早上可在万亩森林里徒步,下午去泡碳酸泉,晚上还能去红河水乡看夜景,这样过冬很惬意。”
为提升服务质量,弥勒市借助“弥勒旅居云”数字平台,整合全市民宿、景区、文旅服务点的资源数据,通过可视化呈现,实现“一图览资源、一键订服务”的智慧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即时、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该市依托文旅融合发展需求,培育民宿管家、非遗讲解员、研学导师等新型职业人才800余人,提供从接机到就医的全链条服务。
为让旅居客在弥勒的生活更舒心,弥勒市从衣食住行及情感归属入手,落实全场景权益保障,推出免费公交、景区门票减免、就医绿色通道等福利,并定期举办旅居沙龙、创业讲堂等活动,组织行业考察、经验交流等活动,把服务做到心坎上,让旅居客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今年1月至8月,弥勒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04.43万人次、同比增长16.76%,实现国内旅游总花费149.47亿元、同比增长29.99%,预计全年接待旅居客22.6万人,日均消费集中在300元至500元区间,旅居客总花费30亿元左右。
夕阳西下,弥勒髯翁森林公园的栈道上,数十位老人正跟着音乐打太极。远处的甸溪河波光粼粼,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趣。“在这里过冬,不是简单的避寒,更像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定居弥勒3年的上海旅居客周力泽说,他早已把这里当作第二故乡。
云报全媒体记者 饶勇 通讯员 赵树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