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2025年历史文化通识课第四课在东湖听涛景区开展,来自武汉三镇的青少年学子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前参事、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实证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者陈勇的带领下,穿梭于百年古树之间,驻足于历史遗迹之上,通过实地观察、聆听讲解、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探寻东湖从私家园林到世界级文化旅游胜地的蜕变轨迹,感受名人与东湖的深厚羁绊。
陈勇为青少年讲解与东湖有关的名人。 刘雍涛 摄
前世今生
从私家花园到世界名湖的蝶变
东湖位于武昌古城东部而被称作“东湖”,东湖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跨越近百年的城市文化演进史。活动中,陈勇以时间为轴,为同学们清晰梳理了其从私家园林到世界名湖的壮阔蝶变。
东湖听涛景区内的海光农圃牌坊。 刘雍涛 摄
1929年,爱国人士周苍柏,在东湖边创办海光农圃。他将原本的农田改造为集园艺种植、风景观赏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这也是我国首个免费面向市民开放的公园。当时的海光农圃不仅花卉满园、农作物长势喜人,更因东湖辽阔水域形似大海,周苍柏先生赋予其“海”的意境,“以海听涛”的景观成为经典,“海光农圃”的匾额也彰显着独特气质。1949年,周苍柏将海光农圃无偿献给国家,东湖风景区由此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东湖听涛景区内的古樟树。 刘雍涛 摄
经过数十年的规划与建设,东湖逐步整合周边资源,不断拓展规模与内涵,古樟树、重阳木等古树名木苍劲挺拔,与系统修复的历史遗迹相映成趣,海光农圃等核心片区重现当年风貌,周母桂花林的馥郁香气更添人文韵味;2013年,东湖绿道的初步规划被提出,实现了交通与旅游线路的分离,如今的东湖绿道串起沿途古树与花林,已成为世界级的休闲地标,从昔日的私家花园,蜕变为集文化圣地、旅游打卡地、休闲度假区于一体的世界名湖,成为武汉最耀眼的城市名片。
名人印记
他们的梦想在东湖萌芽
青少年们认真聆听,并做笔记。 刘雍涛 摄
东湖的历史积淀与自然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一片独特的文化土壤,湖光山色间,还藏着不少名人往事。
研学活动中,陈勇分享了几段名人过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自传中多次提及,青少年时期的他曾到访海光农圃,被这里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深深吸引——彼时的海光农圃将园林花卉与农作物种植相结合,产量高、景观美,让出生于饥饿年代的袁隆平坚定了“农业报国”的志向,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原农业部部长何康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央视《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吴石将军提供的国民党军队长江布防图情报就是通过何康传递给解放军的。在抗战时期,年仅15岁的何康来到湖北投身抗战救亡,其间感染重病,来到东湖调养。在东湖,他不仅受到周苍柏的照顾,更被海光农圃出色的园艺和农业发展成果打动,毅然放弃海军军校的学业,转而攻读农业专业。此后,他深耕农业战线数十年,开创了中国的橡胶事业,带领中国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让中国摆脱了粮票时代,更成为获得联合国粮食大奖的首位中国人。
此外,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周小燕在东湖长大,抗战时期,正是从东湖出发,将《长城谣》唱遍全国乃至全世界,用歌声鼓舞民族士气。后来,她成为上海音乐学院的知名教授,培养出廖昌永等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玩转秋日
武汉108座公园解锁自然新玩法
青少年创作落叶拼贴画。 刘雍涛 摄
11月,东湖听涛景区秋意正浓,彩叶斑斓,青少年穿梭于林间,捡拾银杏、樱花、红枫、南天竹果实等秋叶秋果,在俄罗斯的国宝级画家,连续两年荣获年度全俄“杰出青年艺术家”巴维奥•道尔斯基、儿童资深美术老师陈敏的带领下,现场开展创意落叶拼贴画创作,用自然素材勾勒秋日美景,有的用卡纸做信封搭配秋叶秋果,书写浪漫“秋日来信”,有的用秋叶化作小鱼,让秋意游进画中,还有的在彩叶上画出笑脸,童趣十足。
武汉公园赏秋地图。(点击图片放大) 制图:王熠卓
眼下,武汉层林尽染,正式进入赏秋季,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发布2025年武汉公园赏秋地图,推荐赏秋城市公园约有108处,龟山公园的鸡爪槭层林尽染,解放公园的银杏铺就金黄小径,武汉动物园的水杉直立挺拔,乌桕、栾树等秋果树种更添野趣。
武汉公园还推出“寻秋之旅”公园大课堂系列活动,主题包括落叶艺术画、秋季文学课、落叶拾秋等,带领孩子们解锁秋日新玩法。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既让市民沉浸式感受秋景,更能传递“文明捡秋、不攀折树枝”的环保理念。
据悉,本月底,龟山公园将同步开启“秋天的童话·自然之约”主题活动,集中呈现百人落叶拼贴画创作、秋日赏色市集、香氛DIY及气味盲盒互动等特色体验,想了解更多武汉公园“寻秋之旅”系列活动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江城林语”。
2025年武汉“公园历史文化通识课”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主办,武汉市公园协会、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承办,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协办。
(文字:詹子怡 通讯员宋莉 方深乐)
【编辑:丁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