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竹筏
文/庄延平
我很早之前就听说去武夷山旅游,一定要去乘坐竹筏,要不然就不能算是真正到过武夷山。对于在武夷山乘坐竹筏,我之前也只是在报纸上、电视里、或者抖音里看到的,心里一直很是向往。于是在那个丹桂飘香、满山红叶的金秋十月,我们一家三人怀着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武夷山。

我国旅游界历来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武夷山水甲桂林”的说法。其实,我是不太赞同这些说法的。我觉得不能简单地、主观地给每处美景分类、排序,因为每处美景都有它独特的优势,只要人的心中有美景就处处皆是美景。当然,这种观点跟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文化差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就像位于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就以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闻名中外,具有独特、稀有、绝妙的自然景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素有“碧水丹山”之美誉。同时,又是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华十大名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代表。是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世界生物之窗”,1992年被世界全球环境基金组织确认为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它在我国的众多名山当中可谓一枝独秀、独领风骚。不少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而在武夷山九曲溪上乘坐竹筏漂流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通常是人们来武夷山旅游的首选项目。
因为我们这次去武夷山是国庆长假,正值旅游旺季,所以游客比往常多了许多。乘坐竹筏的船票非常的紧张,可谓一票难求,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票,开船的时间是中午一点半,于是我们简单吃了午饭后,便来检票处排队准备进码头,检票处黑压压地挤满游客。我们走了好几道临时设置的“S”字型通道,才来到码头,与另外一家素不相识的五人拼成一条竹筏。划竹筏的艄公早已站在竹筏的旁边等我们,这时我见到码头上横七竖八地停靠着数十条竹筏,每条竹筏长约九米、宽约两米,上面分成四排共摆放八张竹椅子。艄公告诉我们为了安全起见,体重轻的人坐在前排,体重重的人坐在后排,并提醒我们要穿好救生衣。
十月上旬中午的九曲溪依然烈日当空、骄阳似火,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无数的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水底里,与两侧气势雄伟、千姿百态的山峰相映成趣,使游客仿佛也置身在云海里。九曲溪盘环山间,山峰的石缝里不规则地长出一些苍劲的树、嫩绿的草、还出现一些空悠的山洞,这是我国丹霞地貌景区的主要特征。火热的骄阳照得人的皮肤都要发烫,汗流浃背。然而在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裹挟着淡淡的水汽里,还有美景可赏,似乎让我们忘记了骄阳对人的炙烤。而开始专注聆听艄公的讲解。
艄公是两名朴实又憨厚的中年男子,由于武夷山的阳光紫外线比较强,虽然他们头上都戴着斗笠,穿着防晒衣,但是长期的工作环境以及受到的风吹日晒,使得他们比常人健壮了很多、皮肤也比常人黝黑了不少,一笑就会露出一副洁白的牙齿,显得特别的可爱、滑稽。他们的劳动工具,就是手中的那支竹篙,竹篙长约七米,不算很粗,刚好可以让艄公双手灵活、自由地握着,竹篙的表面已经磨得很光滑了。在竹篙入水处还嵌着一根长约三十厘米的铁条,目的是让竹篙与水里的硬物对撑,产生反作用的推力,使竹筏能够往前行走。他俩一前一后站在竹筏上,前后互相照应,配合相当默契。手里握着的竹篙在水里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轻一重地划动。站在竹筏前方的艄公倒是很健谈,他对武夷山的典故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两句俏皮话来,他说“我们是吃饱了撑着、他们也是吃饱了撑着”,引起我们哄堂大笑。艄公还告诉我们九曲溪底下的鹅卵石非常多,手机也不少,什么品牌的都有。就是在提醒我们在用手机拍照美景时要小心,不然手机会掉进水里的。
旅游旺季的九曲溪上,数十条竹筏同时在溪面行走,竹筏前后相连,头尾相接,浩浩荡荡的,场面十分壮观。我想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可能也应该就是这番场景吧!九曲溪全长约九点五公里,游客从九曲乘坐竹筏到一曲共耗时约一个半小时。据说艄公在旅游旺季时,他们每天来回要划四趟。我们千万别小看艄公划竹筏的动作周而复始,简单重复,其实这里饱含着很专业的技术含量。因为艄公主要任务是在控制竹筏在水里前行的方向和速度,以保证竹筏能安全平稳行走,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游客的安全与舒心。是对精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由此可见艄公这样的工作是很艰辛的。
据艄公介绍,九曲溪两侧的山峰都有地理学上的名字,只是时间过得有点快,我们无法一一去了解、去领略。他只是介绍一些比较突出的、出名的。比如大王峰、仙掌峰、并莲峰、天游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位于二曲的玉女峰,我们看到的玉女峰真的很像一位刚出水的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人的面前,它婀娜多姿、风情万种,非常的传神逼真,称作“玉女峰”果然名副其实。而且它不与众山相连,我觉得用“石是一座山,山是一块石”来形容它应该是很贴近且形象的。当竹筏行走到拍摄玉女峰的最佳位置时,艄公特地把竹筏停下几分钟,让我们拍照留念,玉女峰也是福建省对外宣传的旅游名片之一。
其实,武夷山每座山峰除了地理学上的名字外,聪明的当地人还从外观、形状来给它们取生活当中的名字。比如它们有的像乌龟、有的像青蛙、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汉堡,惟妙惟肖的,活灵活现的,真的我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总之在生活中见过的事物,只要通过我们努力地、用心去发现、去寻找,都可以从这些山峰中找到。当然要从不同的时间、地点、天气、视角、方向去看,而且不同的人对山峰的外观、形状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看出来的结果也就各不相同,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我想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乘坐武夷竹筏,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样的收获和启迪。
武夷山的山,虽不算高大、但它俊秀、挺拔、内敛,山与山之间互相谦让,不与它峰争锋,不唯我独尊,不傲视群雄。武夷山的水,水流不急不缓,且清澈见底、平静如镜、柔和而又博大。武夷山的艄公正直善良、勤劳淳朴。武夷山的竹筏又是那么的勇于担当、坚韧执着。我想所有这些的表现非常契合传统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的要求,是儒家核心思想在武夷山的彰显和升华。史书明确记载南宋年间一代理学大师朱熹(1130年—1200年)曾在武夷山生活、著书、讲学长达50年,为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历史文化贡献。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又一位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大师,其主张的“兼容并包”的治学态度和“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为当今全球文明对话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因此儒家思想千百年来就深深植根在武夷山的山水之间,也使武夷山一直蕴藏着丰厚的儒家文化。这些儒家的思想、文化在无形中早已融入进武夷山的山水之间,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从而让武夷山的山水、人文不断地释放出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
最后,我觉得当我们走进武夷山,特别是乘坐一回武夷竹筏后。只要用心去体验、回味其中带来的快乐感受,就会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撞个满怀,并在其精华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作者简介:
庄延平,男,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喜欢写些散文, 有文章在《泉州晚报》《泉州文学》及河南、山东等地的文学网站发表。
今日作家”微信公众号ID:jinrizuojia00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