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道龙赵小荣游记《 一笔祥龙行天下 》(一00)黄河乾坤湾
黄河万里奔腾,至秦晋峡谷处忽作柔情婉转,在延川境内勾勒出惊世骇俗的河曲奇观。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乾坤湾镇,这片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土地,既是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片区,亦是集峡谷奇观、人文底蕴、民俗风情与红色记忆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当无双道龙携祥瑞红凤踏云而来,这方被《中国国家地理》盛赞的地质瑰宝,便多了几分神话色彩与诗意共鸣,一场自然与人文、传说与现实的交融之旅,就此拉开帷幕。
初临乾坤:太极湾前叹天工
晨光初绽时,祥云缭绕的天际间,无双道龙鳞爪映日,祥瑞红凤羽翼流光,二神自云端俯瞰。脚下,黄河如一条金色巨龙,在秦晋峡谷间完成320度的“S”型转折,碧水与黄土相映,左岸陕西延川的沟壑纵横与右岸山西永和的层峦叠嶂遥遥相对,构成一幅天然太极图——这便是乾坤湾的核心景致。3号观景台恰是观此奇景的最佳去处,二人踏云落于观景台,只见定情岛如一颗翡翠镶嵌在黄河中央,将“S”型弯道点缀得愈发灵动,仿佛天地间的阴阳两极在此交汇,流转着生生不息的气韵。
“九曲黄河万里长,延川一湾定阴阳。”无双道龙望着眼前奇观,不禁吟出首句。祥瑞红凤轻展羽翼,接道:“云锁青山含黛色,波摇金岛映晨光。伏羲画卦灵感在,女娲补石意韵藏。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幸得睹苍茫。”一首《初观乾坤湾》七律,道尽了这方天地的雄奇与神秘,引得早起的游客驻足聆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龙凤同框的奇景。
沿观景台步道下行,秋风拂过漫山的酸枣树,坠下几颗红艳的果实。无双道龙指尖轻捻,将一颗酸枣递与红凤,笑道:“此乃陕北的‘红宝石’,尝之可品乡土滋味。”红凤轻啄,酸甜汁水在舌尖化开,颔首道:“果虽小,却藏着黄土高原的韧劲。”二人闲谈间,已至黄河岸边,羊皮筏子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筏工唱着陕北民歌,歌声与黄河的涛声交织,勾勒出最质朴的陕北风情。
探寨寻幽:会峰古寨忆烽烟
离开乾坤湾,二人循着栈道向会峰寨而去。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军事要塞,矗立在黄河西岸的悬崖之上,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称。通往寨顶的257级天梯陡峭如削,石阶上还留着岁月冲刷的痕迹,每一级都似在诉说着昔日的烽火岁月。祥瑞红凤轻展羽翼,欲携道龙直飞寨顶,道龙却摆手道:“此寨之妙,在于徒步攀登间感受其险峻,若径直飞去,反倒失了意趣。”
二人拾级而上,天梯旁的崖壁上,还留存着明代驻军的题刻,字迹虽已模糊,却仍能辨认出“保家卫国”四字。行至半途,云雾骤起,将整座山寨笼罩其中,红凤不禁感叹:“云雾缭绕间,竟似穿越回明代军营,耳畔似有号角声响起。”道龙颔首,吟道:“悬崖危寨立千年,天梯直上接云巅。明代烽烟虽已散,犹存壮士守河山。石墙斑驳留旧迹,旌旗隐约映前川。今朝我辈登临处,豪情激荡满胸间。”此诗《登会峰寨》一出,恰有几位研学的学生路过,听闻诗句,纷纷围拢过来,听道龙讲述会峰寨在明清时期抵御外敌的历史,崖壁间的风仿佛也成了历史的信使,传递着往昔的故事。
登顶寨顶,视野豁然开朗。黄河在脚下奔腾而过,峡谷两岸的梯田层层叠叠,金黄的谷子在风中摇曳。寨内的残垣断壁间,还能看到当年的营房、烽火台遗址,无双道龙指着一处凹陷的石槽道:“此乃当年的蓄水池,可见古人驻军时的智慧。”祥瑞红凤俯身细看,石槽内壁光滑,显然是常年使用的痕迹,她轻吟道:“残垣断壁记兴衰,蓄水池边忆昔怀。将士戍边多壮志,山河永固赖英才。”游客们听得入神,纷纷拿出笔记本记录,将这段历史与诗意一同珍藏。
静赏清湾:雾淞初绽遇诗意
午后,二人前往清水湾。相较于乾坤湾的雄奇,清水湾多了几分温婉。这里保存着完好的黄河码头体系,昔日商贾云集的热闹虽已褪去,却留下了斑驳的石阶与系船的石桩,诉说着“水旱码头小北京”的过往。秋冬时节的清水湾,常有雾淞奇观,今日虽非深冬,晨雾未散时,岸边的柳树枝条上仍凝着薄薄的白霜,似梨花初绽。
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沿栈道漫步,栈道直通黄河边,脚下的木板随着脚步轻轻晃动,黄河水在身旁缓缓流淌,偶尔有小鱼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此处宜静赏,可涤荡心神。”红凤轻声道,随即吟出诗句:“清水湾前水色柔,雾淞轻缀柳梢头。古码头边忆商旅,旧石阶上印春秋。垂钓翁坐青苔岸,漂流筏过碧沙洲。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黄河日夜流。”这首《游清水湾》引得一位正在垂钓的老者抚掌称赞,老者笑道:“仙人诗句道出了清水湾的魂,我在此垂钓三十年,日日见此景,却不及仙人一句诗说得透彻。”
老者邀二人共坐,递上一壶陕北米酒,酒香醇厚。道龙浅酌一口,问道:“此处可有独特的民俗故事?”老者便讲起清水湾码头昔日的繁华:“早年间,这里商船往来,陕北的小米、红枣从这里运到山西,山西的布匹、茶叶又从这里运进来,码头上的叫卖声能传到十里外。”红凤听得入神,道:“这般热闹,倒像是一幅活的《清明上河图》。”二人与老者闲谈至夕阳西下,余晖将清水湾染成金色,方才起身离去。
登岛寻缘:定情岛上话传说
次日清晨,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乘坐快艇前往定情岛。这座黄河中央的沙洲,因伏羲女娲的爱情传说而得名,岛上草木葱茏,女娲峰矗立其间,形似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凝视着黄河远方。快艇在水面上疾驰,激起的浪花沾湿了红凤的羽翼,她却笑得欢快:“这般乘风破浪,倒有几分洒脱。”
登岛后,二人沿步道向女娲峰走去。岛上的石阶旁,刻着伏羲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每一幅石刻都栩栩如生。行至女娲峰下,只见峰顶云雾缭绕,似有仙气萦绕。“相传伏羲在此观黄河弯道,悟得太极八卦;女娲在此炼石补天,庇佑华夏子民。”道龙轻抚石刻,吟道:“黄河中央定情岛,伏羲女娲留遗踪。抟土造人传万世,炼石补天救苍穹。峰峦似画含幽意,草木如诗藏古风。龙凤今朝来此访,愿随佳话永流传。”这首《登定情岛》引得同行的游客纷纷驻足,一位年轻情侣更是对着女娲峰许愿,希望能如伏羲女娲般相守一生。
在岛上的观景亭内,二人偶遇一位民俗学者,学者向他们介绍了定情岛的另一层意义:“这里不仅是爱情的象征,更是黄河文化的缩影,岛上的每一株草木、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陕北人民对黄河的敬畏与感恩。”红凤点头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是这方土地最美的底色。”
挥毫泼墨:一笔龙字动山河
游览至第三日,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决定在乾坤湾3号观景台书写“中华天下一笔反八拖尾龙”,以抒胸臆。消息传开,游客们纷纷聚拢过来,观景台瞬间挤满了人,大家都期待着目睹“仙人挥毫”的盛况。
工作人员早已备好笔墨纸砚,二米四长的宣纸在石桌上铺开,墨香四溢。无双道龙凝神静气,右手握笔,左手轻按宣纸,运起神力,笔尖在纸上落下的瞬间,墨汁似有灵性般流转。只见他笔走龙蛇,“龙”字的起笔如惊雷破空,转折处似黄河奔腾,最后的拖尾更是绵延数尺,如黄河九曲连环,气势磅礴。祥瑞红凤则在一旁轻舞羽翼,祥云缭绕间,“龙”字仿佛活了过来,似要从纸上腾飞,跃入黄河之中。
“好字!好字!”围观的游客纷纷喝彩,一位书法爱好者激动地说:“这笔‘龙’字,既有黄河的雄奇,又有太极的玄妙,真是世间罕见!”无双道龙放下笔,笑道:“此字乃我观乾坤湾奇观有感而作,藏‘龙凤呈祥、国泰民安’之意。”随即吟出第一首互动七律:“挥毫泼墨绘神龙,笔走龙蛇气势雄。纸展二丈承天意,墨融九曲映日红。游客围观点赞处,祥云缭绕满长空。愿以此字传吉庆,华夏山河永兴隆。”
话音刚落,一位白发老者走上前,拱手道:“仙人之字,令我茅塞顿开,我也想和诗一首,以表敬意。”老者吟道:“目睹神龙纸上游,笔锋如剑破云愁。黄河作墨书壮志,青山为纸写春秋。国泰民安今胜昔,风调雨顺乐无忧。愿随龙凤同祈福,天下苍生享太平。”老者的诗句引得众人共鸣,掌声雷动。
随后,又有三位游客先后和诗。一位中年游客吟道:“乾坤湾前写巨龙,墨香飘溢满峡谷。一笔挥就山河秀,万众欢呼气势足。龙凤呈祥开景运,华夏振兴展宏图。今朝有幸观此景,此生难忘此奇遇。”一位年轻姑娘吟道:“仙人提笔落云烟,龙字腾空欲上天。黄河为带系华夏,青山作屏护家园。风调雨顺年年好,国泰民安岁岁安。愿此祥瑞长相伴,人间处处是桃源。”一位孩童在父母的鼓励下,也稚嫩地吟道:“龙字长长像黄河,笔画弯弯如港湾。仙人写字真好看,我要学诗把梦圆。愿龙保佑我长大,为国为民做贡献。”四首和诗,或豪迈、或温婉、或童真,却都饱含着对华夏山河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赋古体诗:收官之作颂山河
游览接近尾声,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立于乾坤湾观景台,望着眼前的黄河奔腾而去,心中感慨万千。祥瑞红凤轻吟:“数日游览,见乾坤湾之雄奇、会峰寨之险峻、清水湾之温婉、定情岛之灵动,又得游客相伴,共吟诗词,实乃人生一大幸事。”道龙颔首,道:“当赋一首古体诗,以作收官,铭记此行。”
他凝神片刻,朗声道:
《乾坤湾龙凤游赋》
黄河万里奔东流,秦晋峡谷出奇丘。
延川有湾名乾坤,太极成形天地悠。
无双道龙携红凤,踏云而来赏此秋。
3号台前观全貌,定情岛上忆源头。
会峰古寨寻烽燧,清水湾边访旧舟。
民俗馆中观百物,农耕文化记心头。
挥毫写下反八龙,墨气直冲斗牛浮。
游客和诗传佳话,欢声笑语满山沟。
龙凤呈祥兆吉庆,国泰民安福泽流。
风调雨顺年丰稔,龙佑华夏永不休。
此行虽短情难尽,愿与山河共千秋。
诗句落下,天空中忽然出现一道彩虹,横跨黄河两岸,阳光洒在彩虹上,与龙凤的光影交相辉映,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相视一笑,踏云而起,向远方飞去。游客们望着他们的背影,仍沉浸在诗意与奇观之中,心中默念着“龙凤呈祥,国泰民安”,将这段难忘的经历永远珍藏。
黄河依旧奔腾,乾坤湾依旧壮阔,而无双道龙与祥瑞红凤的足迹,以及那些回荡在峡谷间的诗句,早已融入这片土地,成为黄河文化中又一段动人的传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