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在京联合举办旅游目的地发展创新研究合作及成果发布会,发布《中国风物报告》。报告就风物核心特质、国内各地特色风物、体验风物旅行的游客画像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认为,年轻人旅游偏好正在转变,风物旅行热度逐年增长,在地风物成为深度游重要元素。
报告认为,风物是指一个特定地域(如城市、乡村、地区)所孕育、承载并代代相传的独特文化印记与生活风貌的总和。它超越了单一的“土特产”概念,是一个更丰富的文化集合体。当前,年轻人旅游偏好开始从“打卡景点”向“深度体验”转变。在地风物包括节庆习俗、非遗传承、地方美食、民俗艺术和文化IP等,成为年轻人深度体验旅行的重要元素。
报告围绕“风物旅行用户画像与行为洞察”作出分析。近年来,风物旅行热度逐年增长,“非遗”“民俗”等特色风物成为出行新理由。从“远观”到“体验”,各地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和民俗文化是人们风物旅行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发现并分享这些民间瑰宝的道路上乐此不疲。“90后”为“风物旅行”大军,“00后”客群显示出巨大潜力。调查显示,“90后”以36.6%的占比成为“风物旅行”的主力军,“80后”作为亲子家庭的主要构成部分以29.3%的占比紧随其后,“00后”占比16.2%。客源城市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一线城市以33.2%的占比拔得头筹,“新一线城市”以26.4%的占比紧随其后,二线城市和三线及以下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热衷于深度探索在地风物不再是大城市居民的专属,而正逐步成为全民参与的旅游新方向。(作者:中国旅游报记者 李志刚;编辑:杨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