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名石刻博物馆捷报频传,成功入选2024—2025年度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案例类项目,以及“河北省2025年度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试点项目”。这是大名县在文化和旅游建设领域取得的又一亮眼成果。
大名石刻博物馆弘敬阁。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学维 摄
大名历史悠久,孕育了运河文化、都府文化、石刻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等多元文化脉系。自去年承办第七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来,大名文旅呈现持续火爆态势,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1103.26万人次,旅游收入69.29亿元。
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量,全县上下协力做好“后旅发”文章,通过提升硬件设施、丰富游览业态、创新文化体验、强化服务保障等措施,推动旅游全链供给提质进阶,着力变“流量”为“留量”,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古城新气象
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大名古城南街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这条今年新打造的街区,以“古风市集”为特色,其间不仅有特色小吃、古城文创,还有宋代风格的NPC巡街表演,让游客在这里能够体验神奇的穿越之旅。
始建于1401年的大名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去年筹备旅发大会开始,大名县对古城内外进行了全新升级。从北城门——端智门进入,平整的青砖石板街,两侧古色古香的商业门面,琳琅满目的“大名礼物”让游客目不暇接。古城内东南西北四条主街是重点改造区域,该县在系统性改造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同步实施历史文化节点的微修复、微更新,有序恢复了古城的明清历史风貌。
大名县立足于做活古城文旅场景,邀请国内具有丰富实操经验的高水平团队,对古城运营进行整体策划,打造了贴近年轻人消费需求的D6街区、南街市集等单元,丰富了文创、酒馆、汉服、咖啡等多元业态,整个古城焕发一派生机。
大名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郝小明告诉记者,大名古城已通过省文旅厅开展的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今年将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大名古城东北方向不远处,是具有浓郁历史风情的宋代故城文旅片区。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大名府作为陪都,史称“北京”,城池占地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稠密,市井繁华,明建文三年(1401年),因漳卫河决堤,大名府城被深埋地下,完整封存了当时的历史风貌,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为活化历史遗存,大名县打造了宋代故城文旅片区,再现宋代风华。
当地大胆创新,盘活利用故城范围内的老旧厂房,新建大名府故城遗址博物馆,全面更新石刻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展陈。其中,大名石刻博物馆以其北方园林风格和仿宋式建筑为特色,馆藏历代碑刻、墓志、石刻造像200余件,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此外,风景秀丽的惬山湖片区、充满烟火气的大名集荟夜市,也都成为大名县颇具人气的文旅“招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城大名处处焕发着新气象。
文化新活力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是我最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待六七个学生研学团,孩子们对制作拓片特别感兴趣。”姜文祥是大名石刻博物馆内拓菩学院的培训师,他介绍,拓版内容尤其突出了邯郸成语,“胡服骑射”“邯郸学步”等题材深受游客青睐。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在亲手制作过程中接触书法与石刻艺术,寓教于乐。如今,这里已成为邯郸市研学示范基地。
让悠久且厚重的文化“活”起来,是大名文旅发展的着力点。为此,大名县不仅让传统文化在亲手体验中复苏,更让其在与现代潮流的碰撞中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作为历史文化核心承载区,大名古城在今年“十一”期间化身为一座充满奇遇的活态博物馆。以《水浒传》“智取大名府”为蓝本的行进式演艺在每日固定时段上演,从大名集荟延伸至古城南街,游客可跟随身着古装的演员,穿梭于“风云初起”“北街密会”等节点场景,亲历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江湖传奇。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沉浸式演艺,让游客真正‘走进’水浒故事,感受大名古城的文化底蕴。”大名文投公司副总经理张瑞林表示,所有演职人员都经过精心排练,力求在细节上还原北宋风貌。
近日,由大名县文旅局报送的原创舞剧《大名狄公》荣获第十二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大型剧目奖。该剧以唐代在大名为官的狄仁杰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融入“悬疑+探案”元素,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通过舞剧感受传统文化。自去年9月在当地首演以来,该剧已在北京、杭州、深圳等10多个城市巡演,有效提升了大名县的知名度,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通过一系列创新形式,大名县持续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一方面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扩大影响;另一方面让经过活化演绎的传统文化在本土“扎下根”,持续焕发生机。
数字新体验
对今年“十一”期间到访大名的游客而言,每晚7点在古城北城门准时上演的数字光影秀是一场视觉盛宴。光影秀运用全息投影等技术,真实再现了明代大名府城门的历史场景、建筑细节及文化内涵,让游客在光影交错中感受科技与历史的激情碰撞。每30分钟循环上演一场,每场都能吸引上千游客驻足观赏。
这仅是数字技术赋能大名文旅的一个缩影。
大名县积极利用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游客营造别样体验。位于古城D6街区内的数字府衙体验馆,利用全息影像、VR、幻影成像等数字技术进行场景还原,展现大名府衙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游客在此可以观看运用声光电技术编排的大名历史剧演绎,并通过VR技术沉浸式感受府衙文化,领略传统建筑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大名县通过数字技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打造出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景,而且在提高服务保障、强化营销传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该县利用数字化手段优化了节假日交通调度疏导、景区人流监测等服务保障工作,有效提升了游览安全性与舒适度。同时,通过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实时旅游信息和服务,让旅程更加顺畅无忧。
此外,大名县依托携程等知名平台搭建数字化营销矩阵,进行精准投放以触达目标客群。通过举办旅拍大赛、微短剧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的关注和参与,有效提升了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名这座千年古城,正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迎接八方来客,全面构建“古今交融、城景合一、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全域文化旅游新格局。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