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自行车圈摸爬滚打二十多年的老炮,见过太多骑行名场面:有大神单日刷完三百公里不喘粗气的,有大爷扛着自行车爬泰山的,还有新手刚上车就敢挑战陡坡的。但最让我会心一笑的,还是退休朋友们的“骑行初体验”——尤其是那种“装备越齐全,脸越红到脖子根”的羞耻感,简直是新手统一标配。就像这位骑了五个月的退休大哥,从连头盔都藏车筐里,到如今大方戴着出门,这中间的心理斗争,比爬十座陡坡还费劲,却也真实得让人共情:咱一开始骑车,谁还没点“怕别人笑话”的玻璃心呢?
一、退休骑车,先过“面子关”:装备=“矫情”?
我见过太多退休新手的统一操作:买车时千挑万选,要轻便、要好看、要符合“退休休闲”的定位,可一提到头盔、手套、骑行眼镜,立马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就是随便骑骑,又不比赛,戴这些太扎眼了!” 这位骑友更是典型:五个月前刚买车,出门前得在镜子前徘徊十分钟——穿普通运动服觉得“不够休闲”,穿稍微紧身点的又怕别人说“一把年纪还装年轻人”;骑行手套攥在手里,走到没人的地方才敢偷偷戴上,遇到熟人赶紧摘下来塞进兜里,美其名曰“手心出汗,透透气”;骑行眼镜更是压箱底的货,宁愿眯着眼迎着太阳骑,也不敢往脸上架,总觉得“戴上跟外星人似的,别人肯定得戳着脊梁骨笑”。
最有意思的是头盔。刚买车时,老板反复叮嘱“头盔是保命的,必须戴”,他嘴上答应着,回家就把头盔扔在阳台角落,落了一层灰。第一次出门,纠结了半小时,还是没敢戴,心里的小剧场能演三集电视剧:“楼下老张看到会不会说‘老陈,你这是要去参加环法啊?’”“公园里遛弯的大爷大妈会不会觉得我显摆?”“万一骑得慢,还戴着头盔,岂不是更丢人?” 结果那次骑行,遇到一阵小风,车把晃了一下,他下意识伸手扶车,手心没抓牢,差点摔在马路牙子上。事后吓得心怦怦跳,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头盔找出来擦干净,可第二天出门,还是没敢戴——羞耻感这东西,比刹车皮还顽固。
其实这事儿太好理解了!退休后的大哥大姐,一辈子讲究“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突然要换上“专业装备”出门,就跟让习惯了穿布鞋的人突然踩高跟鞋似的,浑身不自在。在他们的认知里,“骑车”就该是穿个布鞋、套个宽松T恤,慢悠悠晃悠的事儿,戴头盔、手套这些“专业配置”,那是“年轻人的玩意儿”,是“比赛选手的专属”,自己一个退休老头/老太,凑这热闹,不是“矫情”是什么?更怕的是别人的眼光:“会不会觉得我老不正经?”“会不会觉得我装懂行?” 这种“怕被议论”的心理,把“安全”挤到了角落,让“面子”成了骑行路上的第一道坎。
二、五个月的“打脸”日常:羞耻感在安全面前,不堪一击
这位骑友的五个月骑行史,简直就是一部“羞耻感逐渐崩塌”的搞笑纪录片。一开始,他坚持“裸装骑行”:夏天顶着大太阳,眯着眼骑,眼睛里进了好几次风沙,揉得通红,还嘴硬“没事,吹吹风更清醒”;秋天早晚凉,手心出汗握不住车把,好几次刹车时差点打滑,他归结为“车没调好”;有一次下坡时,路面有个小石子,车轮碾过去晃了一下,他整个人往前倾,幸好反应快抓住了车把,不然就得跟大地亲密接触。回家后,他盯着阳台的头盔看了半天,第一次认真琢磨:“是不是真该戴上?”
真正的转折点,是一次和骑友的偶遇。那天他在公园骑行,看到一群退休骑友结伴而行,个个戴着头盔,有的还配了骑行眼镜和手套,说说笑笑,压根没人觉得“扎眼”。其中一位大爷主动跟他打招呼:“老弟,你这车子不错啊,怎么不戴头盔?万一摔了,脑袋可是大事!” 他脸一红,支支吾吾说“忘了带”。大爷笑着说:“我一开始也不好意思,觉得戴头盔显傻,结果有次骑山路摔了一跤,头盔磕破了,脑袋没事,从那以后,我出门不戴头盔,心里都不踏实。咱退休骑车,图的是健康快乐,不是逞能,安全第一啊!”
这话像一记闷拳,打醒了他。回家后,他把头盔翻出来,第一次认真戴上——别说,还真有点不习惯,总觉得别人都在看他。可骑了一段路,他发现根本没人在意:遛弯的大爷大妈忙着聊天,跑步的年轻人专注于节奏,开车的司机目不斜视,就连同样骑车的人,也只是点头示意,没人对他的头盔评头论足。他心里的石头,突然就落地了:“原来大家根本没那么关注我!”
从那以后,他开始尝试戴手套——发现手心不滑了,刹车更稳了,长时间骑行也不磨得慌;偶尔也会戴上骑行眼镜,迎着太阳骑车再也不用眯眼,风沙也进不了眼睛。虽然骑行服还没敢尝试,总觉得“太紧身,不好意思”,但光是头盔、手套、眼镜这“三件套”,就让他的骑行体验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有一次,他在小区楼下骑车,遇到之前笑话他“装专业”的老张,老张反而问:“你这头盔在哪买的?看着挺结实,我儿子也想骑车,我给他也整一个。” 那一刻,他突然觉得,之前的羞耻感,纯属自己给自己加戏。
三、老炮掏心窝子:骑行的面子,是安全和舒服,不是“装朴素”
作为过来人,我得跟退休新手们掰扯掰扯:骑行的“面子”,从来不是穿得有多朴素,骑得有多慢,而是你是否尊重自己的安全,是否能在骑行中找到快乐。那些觉得“戴装备羞耻”的朋友,其实是陷入了一个误区:把“别人的眼光”看得比自己的安全还重要。
咱先说说头盔——这玩意儿不是“装酷神器”,是“保命神器”!自行车的速度看似不快,但一旦摔倒,头部撞击地面的力量相当于从二楼往下跳,没头盔保护,后果不堪设想。我见过太多血淋淋的例子:有新手觉得“就骑几百米,不用戴头盔”,结果拐弯时被电动车蹭了一下,脑袋磕在马路牙子上,缝了八针;有大爷为了“体面”,不戴头盔骑山路,下坡时刹车失灵,滚到沟里,幸好被树挡住,不然小命都没了。咱退休了,辛辛苦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安享晚年吗?因为怕别人笑话,就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再说说手套和眼镜——这俩是“舒适神器”,不是“矫情配件”!骑行时,手心出汗是常事,没手套的话,很容易握不住车把,尤其是刹车时,一个打滑就可能出意外;长时间骑行,手掌会被车把磨得发红、起茧,手套的护垫能有效减震,保护手掌。而骑行眼镜,不仅能防太阳强光,还能挡风沙、虫子,甚至在阴天或傍晚,能提升视线清晰度,避免因视线模糊引发事故。这些装备,不是为了“显专业”,而是为了让你骑得更安全、更舒服,何乐而不为?
至于“怕别人笑话”——我跟你说个实话,现在的人都忙着过自己的日子,谁有功夫盯着你戴没戴头盔、穿没穿骑行服?你觉得自己“扎眼”,其实在别人眼里,你只是一个“注重安全的骑行者”,甚至会有人觉得你“懂行”“会生活”。退一万步说,就算真有人笑话你,那又怎么样?你骑得安全、骑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咱退休了,不用再看领导脸色,不用再顾及同事眼光,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次,难道还要被“别人的看法”绑架?
那位骑了五个月的朋友,虽然还没穿骑行服,但能大方戴着头盔出门,这就是巨大的进步!骑行服其实也没什么好羞耻的,它的设计是为了减少风阻、吸汗透气,长时间骑行能减少疲劳,不是为了“炫耀”。等你骑得时间长了,体会到骑行服的好处,自然就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了。骑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自己的羞耻感和解,也是骑行的一部分。
四、致所有退休骑行新手:别怕“装”,安全舒服才是硬道理
我知道,还有很多退休新手和这位骑友一样,还在和“装备羞耻感”作斗争:想戴头盔又怕别人笑,想买手套又觉得“没必要”,看到别人穿骑行服就觉得“太夸张”。但我想告诉你:骑行的本质,是健康和快乐,而安全是健康和快乐的前提。那些能让你更安全、更舒服的装备,从来都不是“累赘”,而是你骑行路上的“好朋友”。
五个月前,你可能觉得戴头盔是“羞耻”;五个月后,你能大方戴着头盔出门,这就是成长。也许再过五个月,你会穿着骑行服,戴着全套装备,和骑友们一起挑战更远的路程,那时你会发现,曾经的羞耻感,早已变成了“我懂行、我安全”的底气。
作为自行车运动专家,我见过太多因为“怕丢人”而忽视安全的新手,也见过太多因为“放开自己”而收获快乐的退休骑友。在这里,我想给所有退休骑行新手提个醒:
1. 头盔是底线,出门必戴!别管骑多远、骑多慢,头盔必须安排上,它是你脑袋的“保护伞”,比什么都重要;
2. 手套和眼镜,早用早香!别觉得“没必要”,等你体会到不磨手、不眯眼的快乐,就再也回不去了;
3. 别在意别人的眼光!你骑行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安全舒服才是硬道理,别人爱怎么说怎么说;
4. 循序渐进,慢慢来!不用一开始就追求“全套装备”,像这位骑友一样,先从头盔开始,再到手套、眼镜,最后是骑行服,给自己一个适应的过程,和自己的羞耻感慢慢和解。
骑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我们追求的不是速度,不是距离,而是在路上的风景,是健康的身体,是快乐的心情。退休了,能有一项自己热爱的运动,能走出家门,拥抱自然,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别让“羞耻感”成为你骑行路上的绊脚石,大方地戴上头盔,穿上你喜欢的装备,去享受骑行的快乐吧!
最后想问一句:屏幕前的你,一开始骑车有没有过这种“装备羞耻感”?你是怎么和自己和解的?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为退休骑行新手加油,让更多人明白:骑行的快乐,始于安全,忠于自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