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秋天是个“急性子”——还没来得及好好感受,几场雨、一阵风,叶子黄了又落了,冬天就追着脚跟来了。尤其在广州,等秋的日子比赏秋还长:乌鲁木齐飘初雪时,这里还裹着30度的热气,我总在清晨骑车时把车速提得再快些,盼着风里能钻进来一丝带露水的凉意。
为了寻秋,我跟着别人去了湿地公园,转了一圈只找到几片带斑点的黄叶,倒捡了几朵特别的落花。带回家时,家里的小猫凑过来嗅,我忽然觉得,它大概也在盼秋吧——盼着能在不冷不热的阳光下打滚,在阳台蜷成一团晒太阳。
就这么盼着,广州的秋总算来了:阳光暖得刚好,风里裹着似有若无的凉意,天空蓝得没一丝云,穿件长袖衬衣散步,连风吹得花枝晃的样子,都和想象里的秋一模一样。可这样的好天气,只待了一两天就散了。后来的日子阴沉沉的,雨裹着冷风拍在身上,下午五点多走在路上,连树都成了幽暗的深绿色,像闯进了没开灯的森林。
倒是家里那盆被我疏忽的盆栽,悄悄替我留住了秋:细枝上的叶子没来得及变黄就干了,簌簌落在柜子上,光秃秃的枝桠倒有了秋的模样。我赶紧拍了张照,叫它“最小的秋”——原来不用等漫山遍野的黄,一片落叶、一截枯枝,就是秋最细碎的模样。
再看从湿地公园捡来的叶子,也早干得卷了边。我总想起小时候踩在落叶堆里的声音,脆生生的,袜子上还会粘满碎叶。现在我把这片干叶留在柜子里,忽然懂了:秋天从不是轰轰烈烈的,它藏在风的凉意里、叶的纹路里、甚至小猫盼晒太阳的眼神里。
一片落叶,就是最小的秋。那些没追上的秋光,没留住的暖意,都藏在这些细碎里,安安静静的,却足够让人记好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