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游客在穿山上拍摄晚霞。 通讯员李腾钊 摄
登山望日落、探岩洞奇观、坐享山水间的咖啡香
成了无数游客的惬意选择
这座原本以山水见长的休闲地
如今变身兼具生态魅力与消费活力的打卡地
背后藏着一场以生态修复为起点的“焕新魔法”
01 生态修复先行,老公园重焕绿意生机
作为漓江流域治理的重要项目,穿山公园曾因河道淤积、植被退化、水体污染陷入“颜值低谷”。2023年起,公园以“还绿于城、还景于民”为理念启动修复:摒弃硬质工程,用“水下驳岸+岸上叠石”加固岸坡;按“四季有花有绿”标准种乡土植物,构建乔灌草群落;新建雨污管网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
如今再入园,青山映碧水、塔影入东江的美景重现。
穿山公园内的景致。 通讯员李腾钊 摄
附近市民 李女士
住了10年,以前步道坑洼、遮阳处少,现在路好走了,随处是花草,孙子能在草坪跑半天!
02 新业态“圈粉”,山水间藏着多元乐趣
市民游客用手机记录下穿山公园的晚霞美景。 通讯员李腾钊 摄
生态变好后,穿山公园顺势引入新玩法。三家风格迥异的咖啡店接连入驻,成了景区“流量担当”:
月岩旁的别有咖啡,能边品咖啡边看夕阳染红塔山江面;
半山腰的洞境咖啡藏在岩洞里,暖黄灯光勾勒出岩石肌理,更能通过新店路线直达后山,让登山多了探索感。
走进“洞境”,天然岩洞与精心设计的灯光巧妙融合。 记者周子琪 摄
旅拍业态也精准拿捏美景精髓,“夕阳悬在塔山后,像天然幕布,山水背景绝了!”旅拍店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旅拍作品,吸引大家前来游玩打卡,让更多人发现穿山之美,感受漓江与穿山的双重魅力。
游客正在进行旅拍。 记者周子琪 摄
江苏游客 余小姐
晚霞比网上还美,不用修图都惊艳!
来自江苏的余女士正准备进行旅拍。 记者周子琪 摄
03 穿山岩焕新,喀斯特秘境藏着小惊喜
焕新开放的穿山岩入口。 记者周子琪 摄
重开的穿山岩,成了假期热门打卡点。改造后的溶洞拓宽了步道,灯光精准勾勒钟乳石轮廓,水潭倒影形成“石在水中生”的奇幻效果。洞内藏着两大特色:载入吉尼斯纪录的“四体连盾”钟乳石,以及罕见的“茸毛状”卷曲石,让人叹服自然造物之力。
穿山岩内部景观。 记者周子琪 摄
更特别的是,这是桂林最“年轻”的溶洞——挖防空洞时意外发现,至今仍能看到钟乳石持续发育的“活景观”。如今洞内还引入矿石标本科普,让游客既能赏景又能学地质知识,实现“游览+科普”双收获。
穿山岩内展示的矿晶。 记者周子琪 摄
04 从“休闲地”到“消费场”,活力满满还带火周边
生态修复+业态升级,让穿山公园实现了华丽转型。今年5月以来,月均游客量大幅增长,双节期间三家咖啡店营业额达数万元,旅拍订单爆满,景区直播曝光量超760万人次。修复后的1.54千米河道,不仅筑牢防洪防线,更化身“生态旅游廊道”,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形成“一园带一片”的辐射效应。
穿山公园游人如织。 通讯员李腾钊 摄
重庆游客 赵女士
以前只知道象鼻山,没想到这里既能看‘塔山清影’,又能喝特色咖啡、探溶洞,太适合年轻人!
而社区居民参与巡江护绿、学生参与生态研学的“共建模式”,更让这份美丽得以持续。
生态修复后的岸线,花繁叶茂。 通讯员李腾钊 摄
如今的穿山公园,用“生态+文旅”的组合拳,交出了广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桂林样本”。未来,这样的“公园+”模式还将在桂林推广,让山水优势真正变成发展优势,为世界级旅游城市添彩。
信息来源:桂林日报

想要玩转桂林却不知道如何做攻略?
现在,有它就够了!
『桂林微度假』小程序
点开即可,一键式获取桂林旅游全攻略
吃、住、行、游、购、娱
给行者一键可得的旅游资源,
触手可及的全方位桂林!
轻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完美旅行
| 桂林灵川旅游 | 全州县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 灵渠 驿站 | 阳朔 旅游 | 永福县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
| 灌阳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 桂林资源县旅游 | 平乐 文旅 | 荔浦市 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 旅游 恭城 |
| 逍遥 秀峰 | 桂林雁山 旅游 | 畅游 临桂 | 象山 文旅 | 遇见 七星 |
| 畅游 叠彩 | 桂林 非遗 | 李宗仁文物陈列馆 | 桂海碑林 博物馆 | 桂林 画院 |
| 广西桂林图书馆 | 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 桂林 有戏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 | |
| 甑皮岩 国家考古 遗址公园 | 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 桂林 博物馆 | 桂林群众艺术馆 | 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 | |
| 桂林 美术馆 | 桂林市导游管理服务中心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