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地处水尾,水资源匮乏,打井不易。老一辈人常说“井水流,祖业留”,于是散落在石狮的每一口古井,都成了一方水土的“珍宝”。它们或隐于街巷拐角的榕荫下,或嵌在村落民宅的围墙间,或守在寺院的禅意里。这些古井,不只是解渴的泉眼,更是承载着一代人的念想、刻着岁月纹路的闽南乡愁符号。邀您循着井沿的凹痕,在一汪清泉中,读懂石狮人藏在井里的乡愁与传承。
蚶江石湖八角井(俗称“皇帝井”)
永宁老街的烟火气里,一口“半边井”最是暖人——井身一半隐在民宅院内,一半露在巷中,这“半边”的温柔,是旅菲华侨陈增沛留下的乡愁。当年邻里用水难,陈增沛主动将自家围墙后退半尺,让水井“跨”过墙,乡邻门外就能汲水。这口井藏着闽南人“乐于分享”的特质,更藏着永宁老街人的童年记忆,成了老街人的乡愁印记。
永宁老街半边井
永宁包公巷古井
如果说半边井藏着街巷的暖,那么石湖村的八角井,便承载着更久远的岁月乡愁。这口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井,俗称“皇帝井”,最特别的是其用整块花岗岩凿成的井栏外圈为棱角分明的八角形,内圈却磨得圆溜溜。据传,宋端宗赵昰率残部南逃至此,将士们口干舌燥之际,掘出了这汪清泉。“皇帝井”的名字便随井水流传至今,成了石湖人嘴边的“老故事”。如今五块平整的石板盖在井口,留下三个圆圆的汲水口,既防孩童失足,也方便村民汲水。
玉湖豆腐厂井沿塔
走到港塘村的篮球场旁,目光总会被那口五角星井所牵引,水泥与石块砌成的圆形井台中央,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虽被风雨磨得有些斑驳,却仍明亮得像当年刻下时的模样。五角星的五个角间,均匀分布着五个圆形汲水口,井口边缘的浅凹痕,是一辈辈村民弯腰提桶留下的印记。
灵秀港塘村五角星水井
金相院内有一口栖真古井。2020年修复寺院,工人在墙内发现它时,井壁的唐代青砖还印着清晰的纹路。
金相院栖真古井
要是想一次性见着各个年代的井沿印记,玉湖豆腐厂便是最好的去处。厂区角落的陈列区里,不同年代的井沿静默排开。那座用百余块老井沿垒起的“井沿塔”,锥形塔身层层叠叠,每一块井沿都带着独特的印记,塔缝里钻出的青草,给这段“井的历史”平添了抹生机。
宝盖塘边村古井
八卦街延泰巷古井
石狮的古井,从来不是孤立的泉眼,每一口井都装着一段独一无二的乡愁:半边井的砖缝里,是华侨对乡邻的惦念;八角井的井栏上,是几百年历史的温度;五角星井的凹痕里,是市井人家的烟火。这些井还在,石狮人的乡愁就有了归处;井水还清,岁月的温度就能顺着水桶,一代代传下去。这份牵挂,既是对家乡最朴素的念想,也是刻在血脉里的传承。
万灯巷三孔古井
和平路水井
(记者:傅文忠 颜华杰)
来源:石狮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