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喜马拉雅山脉不太平,“隐藏谷”里15个人已经被困三天了。
这15人里有3个外籍女性,英国的凯瑟琳・威尔逊、艾米丽・杰恩,还有爱尔兰的玛丽・里普,剩下12个是尼泊尔当地的工作人员,像迪尔加拉尔・喇嘛、塔西・夏尔巴这些。
本来徒步是去看风景的,没成想遇上强降雪,直接给困在山里了。
旅行社一开始也没坐以待毙,赶紧找当地政府申请派军用直升机救援,还说了所有费用他们全包。
但这请求最后还是被拒了,你猜为啥?木斯塘地区助理首席区长南达・拉姆・帕里亚尔说了,昨天根本联系不上被困的人,连直升机该往哪儿飞都不知道。
再加上极端天气,就算直升机飞过去,也未必能找到人,搞不好还得添新麻烦。
这边“隐藏谷”的救援还没眉目,喜马拉雅其他地方也跟着出问题。
珠穆朗玛峰因为这场强降雪,已经暂时不让徒步者进了,好几百个要去珠峰大本营的人,全困在半路上动弹不得。
更让人揪心的是,周三的时候,一架救援直升机在珠峰大本营附近还坠毁了,幸好飞行员没啥事,不然这救援就得变成“添乱”。
一边救“隐藏谷”,一边顾珠峰:喜马拉雅救援挤爆了
“隐藏谷”这地方本身就不好救,它在道拉吉里山脉图库切峰下面,是个高海拔盆地,从徒步路线起点佐姆索过去,光走路就得两天。
军方和警方组成的救援队周三就出发了,到现在也就推进到离被困者露营地1.8公里的地方。
木斯塘县首席地区官员比什努・普拉萨德・布萨尔说,被困的人目前安全,身体也没啥大问题,但天已经黑了,救援队只能先搭营地过夜,等明天再接着往前进。
军方发言人拉贾拉姆・巴斯内特也说了,现在这天气根本没法飞直升机救援,只能等救援队找到被困者的确切位置,再跟地区办公室协调后续的飞行计划。
本来想指望空中救援能快点,没成想还是得靠地面队一步一步挪,这效率确实让人着急。
不光“隐藏谷”和珠峰,邻县马南的蒂利乔湖地区也出事了。
周三那边突降大雪,至少1.5万徒步者需要救援。
马南县助理首席地区官员克里希纳・普拉萨德・保德尔说,现在大概有15个尼泊尔徒步者还留在湖边等救,其他人已经往附近村庄转移了。
一下子这么多地方出事,救援力量肯定得分散,这对当地救援来说,又是个不小的挑战。
其实这次这么大范围的暴雪,也不是没原因的。
尼泊尔水文气象局说了,这跟气旋“蒙塔”有关。
这气旋也挺会挑时候,正好赶上徒步旺季,它从孟加拉湾北部生成,顺着季风气流往西北走,路过印度东北部再往北,最后就影响到了喜马拉雅南麓。
暖湿气流跟山里的冷空气一交汇,雪就下不停了,这种情况在每年10到11月徒步旺季,其实还挺常见的。
本来想只说这次的事,但后来发现,喜马拉雅这地方因为暴雪困住徒步者,也不是头一回了。
就拿今年十月初来说,珠穆朗玛峰就遭遇过特大暴风雪,当时好几百人被困,不少人的帐篷都被压垮了,还有人出现了失温症状。
更早些时候,2022年10月,尼泊尔安纳普尔纳环线也因为突发暴雪,20多个徒步者被困在海拔4800米的陀龙垭口附近,最后3个人因为严重失温没救过来,救援花了48小时才完成。
从“隐藏谷”到蒂利乔湖:徒步安全咋就这么难?
说真的,高海拔徒步这事儿,风险比想象中大多了。
就拿失温来说,在3000米以上的地方,气温低于0℃再加上刮风,人体失温速度能比平时快3到5倍。
一开始可能就是打寒颤、手脚麻,要是一个小时内没做好保暖,很快就会意识模糊,器官也会出问题,能用来救援的时间也就1到2小时,真是分秒必争。
而且这些偏远地区的救援,本身就有很多短板。
像“隐藏谷”“蒂利乔湖”这些地方,很多都没有手机信号,徒步者要是没带卫星电话,被困了连自己在哪儿都说不清。
救援的路也难走,大多是没铺过的山路,下过雪之后又滑又看不清,救援人员一天也就走3到5公里,体力消耗特别大。
如此看来,要想减少这种被困事件,光靠救援肯定不够,得从源头做好准备。
尼泊尔旅游局之前发布过《高海拔徒步安全报告》,里面就说,现在只有珠峰、安纳普尔纳这些热门路线有完善的预警系统,像“隐藏谷”这种小众路线,预警根本覆盖不到。
还有,差不多60%的徒步团队没给成员配卫星电话,30%的徒步者连基础的失温急救培训都没接受过。
毫无疑问,官方得在这些小众路线多装几个太阳能应急通讯站,别光盯着热门景点。
徒步机构也得给力,强制要求成员带卫星电话,还得把高海拔急救培训纳入行程前的必备项目。
气象部门在徒步旺季,也得针对气旋、暴雪这些灾害,多发布专项预警。
当然,徒步者自己也得有安全意识,别光顾着看风景,该带的装备、该学的知识,一样都不能少。
这次喜马拉雅多区域受困,核心还是极端天气加上安全保障没跟上。
“隐藏谷”15人被困、珠峰数百人滞留、蒂利乔湖1.5万徒步者待援,这些事凑到一起,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要想在喜马拉雅好好徒步,官方、徒步机构、徒步者三方都得使劲,不然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安全没保障的风险,毕竟出来玩,安全永远得放在第一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