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洪泽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百里画廊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精心谋划,扎实推进。通过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洪泽区组织实施了涵盖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经济化、美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等5大类共34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60亿元,一幅“水清、岸绿、业兴、人和”的文旅产业示范画卷正在洪泽湖畔徐徐展开。
基础夯实,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百里画廊建设启动以来,洪泽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备受瞩目的华强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园已建成运营,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环洪泽湖公路建成通车,有效串联起沿线资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识形象识别系统设立,提升了整体形象辨识度;新港产业园项目主体完工,预计年通航能力达638万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这些项目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区域的提档升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带动了大运河百里画廊的全线协同发展。
生态为基,绿色廊道焕发新颜
生态修复是百里画廊建设的重中之重。洪泽区先后完成了洪泽湖大堤核心段、洪祥段、菱角塘段(一期)、周桥大塘、蒋坝段(一期)以及二河东堤绿化改造等一系列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工程。这些项目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突出“立体”绿化,成功打造了一条集绿化景观、生态屏障、休闲观光、运河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大道,显著提升了洪泽湖沿岸的生态环境质量。
文化赋能,非遗保护活力迸发
洪泽区积极探索“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融入旅游产业链。常态化开展的“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质与内涵。与方特联手打造的“淮安方特非遗集市”,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平台。此外,“无尽夏日里”系列音乐会、百姓文化艺术节、“小车大舞台”、“精致湖城·玉兔迎春”文化过大年、非遗民俗文艺展演、送戏下乡等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不仅让非遗与市场有效对接,更使其不断回归现代生活场景,显著增强了洪泽非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项目引领,建设步伐坚实有力
在项目建设方面,洪泽区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初期排定的34个百里画廊项目中,已有31个顺利完成。华强方特复兴之路文化创意示范基地开园迎客,累计接待游客已超200万人次;老子山镇洪泽湖水上游线开通运营;东双沟镇张庄社区特色田园、古堰梅堤提升、北入口提升、璩湾段透湖工程先行段、老船厂遗址公园、S348与古堰滨湖廊桥装饰亮化等工程均已完工。
当前,一批在建项目正加速推进。洪泽湖大堤顺堤河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项目形象进度已达90%;蒋坝船闸房屋征迁启动,水下工程完成施工招标;“熊出没”主题乐园工程主体结构完工。
展望2025年,洪泽区已规划了一批新的重点项目:洪泽湖大堤信坝遗址保护修缮项目将恢复信坝历史形制,提升遗产展示水平;“蒋坝院子”项目致力于打造集艺术创作、商务办公、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多元空间;祥发农文旅项目将依托国家级合作社,聚焦打造湖畔小院;阅湖理想村将建设特色民宿、生态红枫林及生态渔场;西顺河道路绿化景观提升、于圩特色田园提升工程将进一步优化乡村环境;宁淮铁路洪泽站综合客运枢纽的建设,则将极大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功能。
展望未来,打造“富民画廊”样板
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洪泽段长约63公里,占全线50.4%,汇聚了“绿、水、文”的生态肌理和“农、文、旅”协同的产业基础,是百里画廊的精华段落。“十五五”期间,洪泽区将聚焦以下重点工作,将百里画廊洪泽段打造成淮安“富民画廊”的样板。
强化规划引领。深入推动“一廊五片”整体规划落地,建立健全区大运河办工作机制,细化年度计划,确保蓝图绘到底。
攻坚重点项目。加快洪泽新港产业园、“熊出没”主题乐园等重大项目运营,推动水韵长淮酒店投入使用,带动周边新业态发展。
精雕细琢关键节点。依托古堰历史文化和洪泽湖水生态,重点提升大堤璩湾段、九龙湾段、周桥大塘段等节点景观,运营好休闲驿站和自驾营地。
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洪泽湖文化,讲好洪泽故事,不断创新旅游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构建“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链,打造区域文旅内生驱动力。
促进运河特色品牌建设。推动现有省市“老字号”传承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扩大黄集羊肉、朱坝活鱼锅贴等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规模,擦亮洪泽湖大闸蟹、岔河大米等地理名片。
洪泽区大运河文化带百里画廊建设正朝着全省乃至全国示范区的目标稳步迈进。这条融生态、文化、产业、富民于一体的画廊,必将为沿线百姓致富带来更大机遇和空间,为江苏的乡村振兴贡献更加璀璨的“洪泽力量”。(刘日昊 陈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