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们参观合肥包公园景区。
10月30日,在“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名家名角名剧惠民展演期间,来自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的演员们走进合肥的文化地标,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邂逅”。从包公园的清风正气到李鸿章故居的近代风云,晋剧演员们在与合肥历史名人的“对话”中,深切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
“包公戏”唱遍天下
游园赏景感悟包公精神
清晨的包公园笼罩在蒙蒙细雨中,更添几分庄严肃穆。晋剧演员们沿着青石板路,先后走进包公祠、包公奏议馆、清风阁、包公墓等景点,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包拯“清心直道”的为官理念和“铁面无私”的传奇故事。
馆内陈列的史料文献、文物展品,让这些常年在舞台上演绎历史故事的演员们倍感亲切。“作为戏曲人,我们常在舞台上塑造包公形象,总以为他是舞台上常见的‘黑脸’模样。今天才知道历史上的包公其实面容清秀,这种认知反差给了我们新的艺术启发。”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二度“文华奖”得主,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谢涛站在包公园内感慨道。
细雨中,她仔细端详着塑像细节,不时与身边的年轻演员交流感悟,“包公的清正廉洁穿越千年依然动人,这种精神不仅是为官者的楷模,更是我们艺术创作的宝贵财富。”
演员郝晓辉在包公祠内驻足良久,她介绍:“我们戏曲里面有很多关于包公的故事,真正地来到包公故里,对我们演员来说,塑造人物形象会有很多的帮助。这次实地采风太有意义了。”
舞台上的人物塑造需要生活底蕴,亲身感受包公园的文化氛围,了解他的孝亲故事和执政事迹,能让今后的角色演绎更有层次感和感染力。
戏曲人文化之旅跨地交流碰撞新可能
离开包公园,演员们一行又来到位于淮河路步行街的李鸿章故居。在这座典型的江淮民居建筑里,大家循着展陈脉络,探寻这位近代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感受合肥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印记。
“从包公到李鸿章,不同时代的历史名人,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演员贺燕茹在参观后表示,历史文化的浸润对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这些历史人物的处事智慧和人生故事,会潜移默化地融入今后的舞台表演中。
此次合肥之行,对晋剧艺术家们而言不仅是文化采风,更是一场特殊的“收官之旅”。谢涛介绍,晋剧近年来推出的《傅山进京》《于成龙》《范进中举》等优秀剧目,已在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完成巡演,合肥是这场历时十余年巡演压轴的省会城市。
谢涛说:“昨天演出《打金枝》时,合肥观众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谢幕时大家盛情要求,我又加唱了《烂柯山下》选段。”
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这样的跨地域交流。谢涛表示,合肥搭建的“百戏入皖·星耀合肥”平台,让不同剧种得以相互借鉴。“我们不仅带来了晋剧,也希望能深入了解庐剧、徽剧、黄梅戏等安徽地方戏曲,更期待将来能带着《于成龙》这样的清官题材剧目来包公故里演出,让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神相互碰撞。”
一场文旅融合的采风,让晋剧演员与合肥的历史名人完成了深情对话。正如演员们所言,这样的邂逅不仅丰富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更让传统文化在交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 夏伟/文 高勇/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