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风掠过叠彩山的轮廓,桂林便浸在了一场盛大的香氛里。
丹桂的朱砂、金桂的琥珀、银桂的月光,缀满了街巷的枝头一一那些挤挤挨的小花朵,藏在深绿的叶隙间,像被秋神撒下的星子,不事张扬,却把香气酿成了无形的网,缠上象鼻山的腰,连青石板路的缝隙里,都洇着清甜。
桂林人与桂花的缘分,早刻进了年轮里。自唐代起,这片喀斯特地貌的褶皱里便有了桂树的影子,古刹旁、驿道边,僧人植桂以明心,旅人折枝寄乡思。
如今21万亩,1200万株桂树已织成绿与香的经纬。植物园、七星公园的桂树群浓荫蔽日,中秋夜的落桂能铺半亩草地;两江四湖的岸堤上,金桂与银桂交替绽放;就连寻常巷陌的院墙内,也常有老桂探出头来,把香气送过青砖黛瓦。
据载,桂林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桂近百株,最老的一株在西山禅院,树龄逾八百年,每到花期,飘落的花瓣能在佛前积起薄薄的一层,似是天地写给岁月的信笺。
这香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的肌理。清晨的菜市场,阿婆的竹篮里躺着新摘的桂花,与荔浦芋头、板栗放在一起,都是秋的滋味。
家家户户的窗台晒着桂花,水汽蒸腾间,糖桂花便腌进了玻璃罐,冬日煮汤圆时舀一勺,整个屋子都暖了。桂花糕的软糯、桂花酒的醇厚、桂花茶的清冽,让桂香从鼻尖钻进舌尖,成了桂林人骨子里的味觉记忆。
更有那心思巧的匠人,取桂花蒸馏出露,装在小巧的瓷瓶里,成了游人带走的桂林气息一一这香气,便这样跟着脚步,走到了五湖四海。
中秋赏月,国庆游园,满城的桂花恰是最应景司仪。游人站在榕湖边,看月光从树叶间漏下来,落在水面成了碎银,鼻尖萦绕的香与眼前流动的景,让人分不清是在画里,还是在梦里。
桂林人说,桂花开时,连风都变得温柔一一它不似梅香清冽,不似兰香幽远,是带着烟火气的甜。像母亲蒸的米糕,像巷口阿公泡的茶,寻常里藏着熨贴。
此刻,又一阵风过,桂花瓣籁籁落下,沾在游人发间、肩头。这或许就是桂林的浪漫:把桂花作为市花,不把惊艳写在峭壁上,却让香气渗入时光,让每个路过的人,都记得这座城的秋日私语。
摄影:胡贵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