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2日电 (陈罡 陈勇 左雨婷)“中省媒体行·必须是孝感”中省媒体采访团10月31日来到云梦县博物馆,探寻孝感厚重的历史。在云梦县博物馆,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文明跃然眼前,这里有大量的秦汉简牍,涉及秦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多个方面。
云梦县博物馆。 陈罡 摄
云梦素有“简牍之乡”美誉,云梦睡虎地秦简、“黑夫木牍”等多次重要简牍考古发现闻名遐迩。睡虎地秦简登上央视《国家宝藏》,入选故宫特展,还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睡虎地秦简的发现证明了这片土地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浸润在一种重视秩序、契约与规则的文明氛围中。
据介绍,云梦县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8月,现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9件,二级文物64件、三级文物242件(套)。2025年,博物馆实施整体提升工程,完成展陈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库房改造,实施数字化保护项目,改造后展馆面积7600平方米,共三层。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更趋完善,为游客带来了更为优质的文化体验。
祥云湾文旅街区内特色美食店铺。陈罡 摄
在云梦祥云湾文旅街区,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传统手工艺店铺内人头攒动,云梦鱼面、孝感米酒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200多套古民居错落分布,小桥流水与传统建筑相映成趣,白墙黑瓦、飞檐斗拱,处处散发着悠悠古韵。作为湖北省重点文旅项目,祥云湾占地836亩,总投资43亿元,严格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
项目团队历时5年,从各地筛选并抢救性保护数百栋濒危古建筑,涵盖亭台、楼阁、宫殿、花厅、寺院等多元类型。祥云湾项目负责人刘慧娟介绍,这并非简单搬运,而是做好原有空间、建筑的活化利用。每栋古建筑都经过修缮团队拆解、编号、运抵后进行复原。仅聚贤堂的藻井,就让3名师傅耗时两个月完成。全木结构的“聚贤堂”由300多名工匠历时18个月雕琢而成,其每一处榫卯拼接都凝聚着匠心。
游客在祥云湾文旅街区拍照。陈罡 摄
为让古建文化真正“活”起来,景区创新采用“古建+文化+科技”融合模式,以文化为魂,构建沉浸式消费新场景。依托云梦泽文化、楚文化、简牍文化的地域文脉,构建消费场景。依托227栋古建群,运用雾森系统、全息投影,灯光矩阵等技术,打造“光影+古韵”的夜游幻境。早街雾纱笼飞檐,水街灯河映长亭,形成众多打卡点,日均吸引游客1万人次。2025年1月—9月,祥云湾吸引游客超268万人次,带动地方旅游经济收入6亿元,网络综合曝光量超6亿人次,带动就业1800人。(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