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难老泉自2023年5月复流以来,出流天数持续增加。近日,难老泉再传喜讯:监测水位比泉眼海拔高出1.73米,升至31年来最高水平。
记者在晋祠博物馆难老泉旁看到,绵延不断的泉水正从石雕老龙头口中流出,池中水眼不断凸起。过去裸露在外的石堰已被泉水淹没。泉水潺潺流动,引得不少游客观赏。
游客:
诗人李白用“晋祠流水如碧玉”来形容它,来到这里看到它,真是名不虚传。
游客:
它水量真的是很丰富的。难老泉,希望它能像它名字一样,一直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难老泉泉水出自太原市晋祠西侧的悬瓮山断岩层。早在《山海经》中,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北齐时期,世人以《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词句为泉水命名。时至今日,晋祠难老泉已有2400多年的开发、利用和观赏历史,被誉为“三晋第一泉”。
受地下水严重超采及周边煤炭过度开采等因素影响,流淌了数千年的晋祠泉于1994年断流。此后,难老泉泉域地下水位还以每年2米左右的速度下降。近年来,经过持续生态补水、限制采煤,以及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难老泉于2023年恢复自然流出。
继今年9月底,晋祠难老泉监测水位高于泉口出露高程1.41米后,近日,监测水位继续攀升,达到1.73米,创复流以来新高。太原市晋祠供水管理中心主任闫文生介绍,地下水位海拔高度高于泉眼所在位置,泉水就能自然涌出,难老泉监测水位的持续升高,表明这一地区地下水补给充足,生态环境改善明显。
闫文生:
你第一个就是“开源”,通过汾河水库实施生态补水,增加区域水资源的补给量。第二个就是“节流”,主要是通过关井压采和水源置换,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用自来水和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此外,通过限采煤矿等措施,让地下水系统获得了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来源:山西综合广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