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平马皮西河村石根河屯,有一座思明堂,清代布局古建筑,现为桂平的文保单位,2025年初,还公布成为自治区级文保单位。
关于这座思明堂,之前看过一份早几年公布的《桂平文保单位名录》里有记载,都关注已久,一直都想多了解,并深入看看,这也是桂平本地不可多得的古代人文内容。
对于这座思明堂,之前了解并不多,只是通过网上的一些图片,一些介绍认识到思明堂的存在,但是,网上的图片清晰度不够,相关介绍也比较笼统,所以也是一知半解。
刚好有网友提到这座思明堂,就专门的去了一次,不料,作为人文题材,发现思明堂倒是提供了很多的内容。
据现在思明堂建筑外的简介介绍,此为当地杨氏家族祖地之一。
据介绍,清道光年间,杨氏先祖杨圣佐原在今天石咀镇旺龙村一带生活,其有三子,到同治年后,三子分开发展,长子留旺龙村建慎思堂,二子到今石根河屯建思明堂,三子到今西河村建义和堂。
杨氏三大堂屋实际上相距并不远,近二百年来,都一直共同发展着,只不过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三大堂屋,在时代中也历尽风雨,也都经历了被拆毁的风险,最后,只有思明堂幸运的大概完整保留下来。
在新世纪,出于对祖产的保护,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有关部门及全族兄弟的捐资捐物,把原住在大屋内的村民搬出,在原建筑基础上,按清代原貌大致的修复重装,并把原来幸运保存下来的一些科举历史文化匾额在宅中展示。
由此,思明堂得到了重生,成为桂平范围内不可多得的清代民居建筑格局实体,成为研究清代岭南特色古建筑的场所。
同时,思明堂也成为了杨氏宗祠。
杨氏宗祠,最著名的莫过于“四知”堂号,在东汉时名士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为千古美谈,所以杨氏后人的宗祠堂号一般也以“四知堂”自居,这也是杨氏家族重要的家风家训内容之一。
正是如此,思明堂建好以后,石根河屯大力推行家风家教文明,激励,勉励族人,这样的优良教育传统,也就成为了桂平首个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但是,参观完思明堂,除了感受到古代大屋的建筑格局,传统文化体现,家风家教历史故事,看完建筑的简介碑刻,以及相关的文物遗迹遗存后,回来查阅了一些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觉得,思明堂的一些历史介绍,并不是事实真相,部分还是存在有很大的疑点,很值得商榷的。
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一直以来,没有人专门对这座思明堂作过相关的考究,仅仅是人云亦云,“你据传,我就据说”,于是,就形成了今天众所周知的思明堂介绍。
简介说这是清代进士杨开锦的大屋,是进士第,根据就是门口一块“进士”匾,但实际上,这是错的;
简介上有介绍大屋里的各门门头悬挂的几块“恩进士匾”,“参将匾”,“敕封修职郎匾”,“敕封儒林郎匾”的来历,但细细读来,背后的故事,可不全如简介上介绍的那般,还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那么,为什么说思明堂简介里有“错误”的介绍呢?
思明堂家族的真实历史是怎么样的呢?
思明堂大屋里,还隐藏着哪些已经丢失的杨氏家族历史记忆呢?
这就是后面将要写的《桂平人文:马皮思明堂被遗忘误解的历史辨析》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