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流传着一句话:“东黄寺的殿,西黄寺的塔”。那座因塔闻名的西黄寺,自清顺治九年为迎接五世班禅而建,至今已静立三百七十余年。它不只是一座寺院,更是一段凝固的汉藏交流史——而最令人神往的是,它在近年才首次对公众开放,结束了长达三百年的闭门岁月。#北京身边事##我的旅行日记#


西黄寺,位于北京朝阳区黄寺路,以黄琉璃瓦为顶,彰显皇家规格。但其身世,却可追溯到更早的辽金时代,最早为佛教道场所在。顺治年间,清廷在此基础之上,为五世班禅建造驻锡之地,成为清代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踏入山门,三进院落徐徐展开。第一进的天王殿便与众不同:不供常见的布袋和尚,而是供奉身背经箧的达摩多罗居士,这在北京寺庙中极为罕见。

穿过垂花门进入第二进,大雄宝殿内依然“不循常理”:正中为班禅大师法座,西侧为释迦牟尼佛,东侧为十一面观音。这种布局,无声诉说着这座寺庙作为班禅行宫的历史身份。而整座寺庙的灵魂,藏在第三进院落——清净化城塔。

这座白塔建于3米高的石基上,是乾隆为纪念在此圆寂的六世班禅而建,塔内藏有其衣冠。它不仅是一座陵塔,更是汉、藏、印三种建筑风格完美融合的典范:整体为金刚宝座塔形制(北京现存仅四座),主塔为藏式佛塔风格,四角经幢小塔则为汉式建筑。


塔身遍布精美雕刻:基座八幅佛陀传记石刻、塔阶四面三十二尊佛像、转角处孔武有力的力士像,以及正面的三世佛与八大菩萨浮雕,共同构成一座露天的佛教艺术博物馆。


若你想亲见这座“北京秘境”,请注意:
目前仅周末开放。
门票20元,需备现金(不支持线上支付。
地铁8号线安华桥站E口出,步行约1公里。
寺门朴素,需留意“西黄寺博物馆”字样。
在这座刚刚“醒来”的寺庙中,每一块砖、每一幅雕,都在等待懂它的眼睛,读懂那段由帝王、班禅与无名匠人共同写下的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