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每到春季或秋季,26军后代寇华东一定约我们到浙江省衢州市。自2022年5月开始,我和几位26军后代先后三次到衢州。
华东大伯父和父亲是26军78师前辈,基于父辈情缘,我们志趣相投,友情流长。
2025年10月,我们踏着秋天的脚步,又来到衢州。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辖柯城、衢江2区、江山市和常山、开化、龙游3县。
2022年5月我们游江山廿八都合影
衢州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代,人们就在这里生息。唐武德4年(621年)设衢州,为衢州建州之始。此后,衢州一直是历代州、郡、路、府等行政机构所在地。1985年衢州升为省辖地级市。
2023年5月游江山二郎山,左起寇华东、作者、张景义、陆平
衢州对我们军迷来说,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衢州上空经常见到我国最新型战机掠空而过,飞机的轰鸣声十分震撼。有战鹰翱翔,祖国才能和平安定,衢州人伴随飞机的轰鸣声上班上学, 衢州留下许多空军飞行员的故事,自然形成一道独特的军事文化风景线。
衢州地处浙皖闽赣四省边际,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衢州是众多驿道和水路的交汇点,控制衢州能够有效地掌控周边地区的交通要道,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军事态势。浙赣铁路进一步巩固了衢州的交通枢纽地位,使其成为连接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的重要节点。历史上许多军事行动都在此受阻,如石达开攻打衢州城三个月未克,黄巢起义时也未能拿下衢州。抗日战争时期,仙霞关大战中,国民革命军第49军在此阻击日军南进。 解放战争时期,衢州于1949年5月由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解放。
综上所述,衢州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枢纽地位、地形特点等,成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有1800多年建城历史。
仙霞山
每一次华东开车拉我们在衢州走村串户,观赏元明清民国建筑,他既是驾驶员,又是向导,而且是解说员。因为华东是园林工程师、水利工程师。说起古老建筑头头是道,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今年10月我们应邀再次来衢州,心中想的不仅是华东的情谊,还有衢州的烟火和书香。华东生于衢州,长于衢州,对这方故土熟悉和炽爱,生活的积累让他颇有感悟,挥笔一就,有了《衢州一一半城烟火半城书香》好文。看了此文,再游衢州,对衢州历史文化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此来衢州,我们先看衢州古城,古城始建于汉代,明代重修,城墙高大厚实,城门坚固,城外护城河基本保存完好,构成了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
“民以食为天〞。每来衢州,最让人开胃的不是那些大饭店的菜肴,而是街头巷尾的小饭店,当地人叫“苍蝇馆”,由华东引路再好不过了。来衢州必吃的本地特色,如衢州鸭头、泡菜纸包鲈鱼、莴笋干腊肉、方家小炒肉、炖豆腐、鸭三件、田螺鸭掌等等。至今想来,那个舌尖上的味道难以退却。
华东告诉我,衢州四通八达,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战乱频繁,人口流失严重,外来移民异常活跃。移民的多元性也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直接转化为饮食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又经千年相互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鹤立浙江的衢州菜体系。
华东在他的《衢州,一一半城烟火半城书香》中挥就美文如下:常常听有人抱怨杭州是一座美食荒漠,特别是口味偏重的北方人,在杭州城内打牙祭的方式就是找一家衢州菜馆或东北菜馆。而在衢州,待客的最高礼仪无非来一句:走,咱们去小弄堂吃最地道的衢州小炒。
我有一个本家妹妹,生于山东,工作创业于浙江杭州及舟山两地,是一位商界精英,又是省级商会会长,自然是吃遍了山珍海味,前几天从福州回杭州途经衢州,享用了两顿地道衢州菜,品尝了开化青丝、石斑小鱼、青番茄炒腊肉等衢州家常菜,临走之前说了一句:一天两餐正宗衢州菜,是生活中的奢侈。相信这句话,会唤醒不少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衢州人。更会勾起老衢州人对那些经典名吃的口水回忆。若有人还是不信,可去杭州城看看遍地火爆的衢州菜馆,亲自感受一番。
在衢州乡间,能吃到用木柴烧出来的炒菜
浙江省GDP目前在全国排名第三,衢州市在经济强省的浙江,物质富有存在度并不高。但衢州“风景这么独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身处浙闽赣皖四省交界,与周边著名景点黄山、武夷山、三清山等名山之间,有着山水余脉的相连,形成了一个风景名胜三角圈。
2023年5月,华东领我们去过开化县,进入开化县的第一印象,崇山峻岭之中,埋藏着浓浓的烟火味,这里的江水鱼特好吃,配上开化自造的酒,那个味道至今难忘。水质好鱼自然会好,酿出酒也会上乘。
华东说,作为钱塘江的源头,开化县始终坚守着原生态,保持一江清水向东流,汇入钱塘成为之江。自古好山出好水,好水才能酿好酒,整个浙江的百姓都有自酿酒的习俗,坐拥最好的水源,衢州人在自酿酒方面的自豪感绝不会服输于任何人,在衢州城内无论是高档酒店还是农家小馆,都能看到自酿美酒的存在。
华东安排吃饭时总会带上几瓶酒,说这是“衢州茅台”,简称“衢茅”!一定让我们品尝一下,果然是浓香四溢,口感绵柔,即便尽兴过了头,酒气也会很快散去,真是让人留恋不舍,咂舌回味。
在衢州期间,华东领我们参观了衢州孔氏南家家庙和衢州博物馆,中国仅有的两座孔庙,一个在山东曲阜,一个在浙江衢州。
华东告诉我,最近几年,衢州城郊不断发现姑蔑王陵、皇朝墩遗址,其中姑蔑王陵是王侯级贵族墓葬群,出土了众多高等级玉器和青铜器。说明三千年前的吴越时代,这里就是一个宜居的风水宝地,皇朝墩遗址更是将衢州的文明史推到距今八千年前,跟良渚文化时空上无缝衔接。
我们在诸葛八卦村
华东在《衢州一一半城烟火半城书香》一文中,还原了衢州半城烟火半城书香的画面:衢州古城并不大,常被当地人说成只有巴掌这么大,位于衢江东岸,曾三面环水。在以水运为主的古代,衢江之上曾江帆如云,码头桅杆林立。货船、客船、渔船、花船,往来如梭,埠头行人如织,江面渔火点点,古城烟火灯明。渔船上的渔民对烧鱼的烹饪技巧绝对是炉火纯青,船头置小炭炉细火慢炖,原生态的江鲜,野生植物做佐料,那鲜香的味道,能飘出好几里。
虽历经千年的沧海桑田,古城的格局却还是较为完整的保留至今,没有高楼大厦,大片明清时期遗存的徽派马头墙建筑,古老的弄堂小巷,庙祠大宅,街坊民居的生活烟火,都让时光在此凝固,岁月停留。
今年我们来衢州,华东特意把我们安排在学府里酒店,酒店对边是书店,紧挨着南宗孔庙,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气。
华东之所以这样安排,目的是让我们体验衢州书香气。时常是晚饭后我们漫步在古城街巷,那种感觉如同华东所言:沧桑的青石板在脚下静静延伸,时光也会慢下来,此时如果有一台时光穿越机在你身边的墙上播放起历史的记忆画片。
你或许会看到青年白居易,夹在芸芸众生之中,望着衢江深思…,头戴方巾的朱熹,身后跟着肩挑书箱的仆人,迈着闲庭信步的去找当地文人雅士论道说法,街头人群熙熙攘攘,与你擦肩而过的可能正是从山东曲阜扈跸南渡而来的孔子嫡系后代,还有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杨万里…正途径此地,登埠上岸,吃着衢州美食,喝着衢州自酿美酒,酣畅淋漓中,诗兴大发时…,戏曲大师李渔,正坐在戏院角落里,品着茴香豆,默默观察并记录着生末净旦丑…。更有刚遁入空门不久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在街头买糕点时望着糕点商标上书法出神,非要找到这位写商标书法的书生见上一面。
刘胜利夫妇在翁源村
对于李渔和李叔同,华东带我们先后参观过他们的居住地,对这两位文学和宗教大师,有了深刻认识。
龙游泽随村
浙江之所以书香气重,与十分重视教育分不开的。华东在《半城烟火半城书香》这样描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位将人分四等,按顺序排为仕农工商,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而民国时期的古城衢州,一张糕点商标的书法都能惊讶到一代宗师李叔同。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的衢州商界巨贾叶氏家族,因家族成员房产遍布衢州城区主要街巷,被衢州人称为“叶半城”,叶氏家族不但在城内有商铺票号,还拥有衢州农村地区的无数良田与毛竹山林,在杭州、上海等地码头还置办仓库房产,所主营土纸生意最远可覆盖至东北三省。更可贵的是叶氏家族一手生意,一手书香,遵循严格家训,对待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儿子女儿都一视同仁,必须接受文化教育,学习成绩不达标者罚跪祠堂。民国年间,叶家人才辈出,有抗战时期国立重庆大学校长叶元龙,革命前辈叶元格等。正因为受过先进的教育,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叶氏族人彰显出了开阔的视界和极高的认知,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将家族产业和财产主动捐献于国家,被评定为开明地主,全族成员全身而退,成功转型成了学者、教师、医生、科技工作人员等,依然还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如今叶氏族人遍布全世界,留在衢州的是烟火老宅,带走的是书香家训。
三门源叶氏大宅
斗转星移, 时代在变,衢州古城也在焕发新生,恢复了历史上曾经的格局,房子也修缮的窗明几净,道路小巷整洁又大气,各种业态丰富多样,市井烟火,文艺娱乐,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行走其中,还会看到部分民间民俗展览馆,可以从中找到当年记忆,回想起当年的快乐时光。还有抗战时期发生在衢州地区的杜立特行动事迹全过程展览馆。对衢州老街坊来说,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熟悉的场景。
仙霞山
华东告诉我们,在遍地追求物质富有的当代社会,衢州仍有一部分民间学者在坚持追求精神富有,他们清苦并快乐着,将自己多年挖掘并积累出来的文化内容与全民共享,走精神共富道路,真是难能可贵,让人敬佩。
左起作者、刘胜利、寇华东
我三赴衢州,不仅是会友,更是体验衢州文化,我母亲祖籍是浙江余姚,我身上流淌着浙江人的血脉,我和衢州人一起传承半城烟火、半城书香,是顺理成章之事。
WP老马
2025.11.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