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瓷都之行,始于一场与陶瓷文明的深度对话。
首站直奔中国陶瓷博物馆——此前线上预约“一位难求”,我们索性赴现场碰碰运气,竟在专属通道凭身份证约到即时场次,实属幸运。
这座由郭沫若题写馆名的建筑共7层,层层叠展着不同时代的陶瓷瑰宝。为读懂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我们特意请了馆内导游,无奈参观人流熙攘,只能在讲解声中走马观花,匆匆掠过从先秦到当代的万千珍瓷与艺术精品。
展厅尽头,一组再现制瓷工匠劳作场景的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精美瓷器的背后,原是无数匠人呕心沥血的坚守与智慧结晶。离开前,我选了一枚青花瓷瓶图案的冰箱贴,把这份轻巧的“瓷都记忆”悄悄珍藏。
下一站是皇窑陶瓷文化景区,抵达时已近正午,同行人饥肠辘辘,我们便在景区门口匆匆打卡,将深入探访的期待留待下次。随后驱车半小时,终于邂逅了此行最令人震撼的存在——余二妹瓷宫。
这座瓷宫是余二妹老人晚年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设计灵感源自福建客家土楼,远远望去,宛如一只色彩斑斓的巨型圆蛋糕,夺目又可爱。走近方知,其内部由六万多件瓷器、八十多吨瓷片搭建而成,从整体结构到细节陈列,全由老人亲力亲为设计。
宫内满是中国传统文化印记:四大名著的经典场景、佛教题材的庄严造像一一铺展;外墙更巧妙镶嵌了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一半嵌入墙体摆成各式造型,风格既大胆粗犷,又别出心裁,墙面镶嵌的大小瓷板画更添雅致韵味。站在瓷宫前,我们无不为老人用陶瓷诠释民族文化的执着与匠心深深动容。
告别瓷宫,我们驱车向安庆方向返程,三个多小时后抵达市中心。傍晚沿长江岸边徜徉,江风拂面,仿佛触摸到往昔的繁华余韵。在“宋徽厨”餐厅,一口地道的当地风味,为全天行程画上圆满句号。
回望今日行程,节奏张弛有度,而最难忘的,仍是陶瓷工艺跨越千年的魅力——那份藏在瓷片纹路里的博大精深,又一次在心中刻下深刻印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