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徒步探险史上,金世明老人的名字如同一座矗立的丰碑。这位被誉为“中国徒步第一人”的行者,用双脚丈量山河的执着、跨越万水千山的坚韧,不仅书写了户外探险的传奇,更在每一次萍水相逢中,搭建起地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桥梁。2012年11月初,当北国初冬的寒意悄然笼罩鲁南大地,金世明老人第一次踏上枣庄的土地,一场始于徒步、归于烟火的邂逅,在清晨的早点摊温情上演,成为枣庄户外圈与民俗文化交融的经典注脚。
2012年的11月,枣庄尚未迎来漫天飞雪,但清晨的风已带着北方特有的清冽,刮过运河两岸的老巷,掠过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的红墙,却吹不散早点摊上蒸腾的热气与喧嚣的人声。对于枣庄人而言,清晨的仪式感,从来离不开一笼皮薄馅足的大包子,配上一碗醇厚香浓的糁汤——这是刻在鲁南人味觉基因里的早餐标配,是市井烟火中最熨帖人心的存在。而这一天,这份寻常的烟火气,因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多了几分别样的意义。
金世明老人的徒步之旅,向来以“接地气”著称。不同于走马观花的游客,他更愿意走进一座城市的肌理,与当地人的生活同频共振。2012年这次枣庄之行,是他漫长徒步生涯中对鲁南地区的首次探访,初衷本是为了感受枣庄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人文底蕴。消息早已通过户外圈的骑友们口耳相传,这群同样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骑行爱好者,对这位年高德劭、徒步里程超十万公里的老者早已心生敬仰。当得知金世明老人抵达枣庄的第一站便是市区徒步,骑友们自发相约,早早等候在老城区最具代表性的早点摊前,只想用最地道的枣庄味道,为这位远方来客接风洗尘。
那间早点摊藏在老巷深处,门头不大,却因几十年的口碑积攒了超高人气。清晨六点多,摊位前已排起长队,蒸笼叠得比人还高,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与清晨的薄雾交织在一起,模糊了巷口的轮廓,却让空气中的香气愈发浓郁。大包子的香气是主角,猪肉白菜馅的鲜香、韭菜鸡蛋馅的清爽、萝卜粉丝馅的醇厚,透过薄薄的面皮肆意弥漫,勾得人食指大动;一旁的大锅里,糁汤正咕嘟咕嘟翻滚,骨汤的浓醇、麦仁的绵密、香料的辛香,还有点睛之笔的香油与香菜味,层层递进,构成一幅立体的味觉画卷。这便是枣庄早点的魅力,没有精致的摆盘,没有复杂的工序,却在最朴素的烹饪中,锁住了食材本真的味道,也沉淀了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
当金世明老人身着标志性的徒步装备,背着磨得发亮的背包出现在巷口时,骑友们立刻迎了上去。“金老,欢迎来枣庄!”“早就盼着您来了,今天一定尝尝我们枣庄的特色早点!”热情的招呼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也瞬间驱散了老人一路徒步的疲惫。金世明老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角的皱纹里满是岁月沉淀的从容,他握着骑友们的手,连连道谢:“早就听说枣庄人热情,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骑友们的簇拥下,老人走进早点摊。摊主早已听闻消息,麻利地端上几笼刚出锅的大包子,又从沸腾的锅里舀出几碗糁汤,撒上香菜、淋上香油,推到老人面前:“金老,您尝尝,这都是咱枣庄最地道的味道,热乎着喝,暖身子!”金世明老人拿起一个白白胖胖的猪肉白菜包,刚一入手,便感受到面皮的柔软温热,轻轻咬下一口,皮薄如纸,汤汁瞬间溢出,肉质的鲜嫩与白菜的清甜在口腔中碰撞,咸淡适中,香而不腻。他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随即又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糁汤送入口中。骨汤的醇厚包裹着麦仁的软糯,香料的味道恰到好处,既不抢味,又能提鲜,温热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瞬间驱散了初冬的寒意,暖意从胃里蔓延至全身。
“好味道!真是好味道!”金世明老人放下勺子,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许,“这包子皮薄馅足,料实在;这糁汤香浓醇厚,喝着舒坦,不愧是枣庄特色!”他一边说,一边又夹起一个韭菜鸡蛋包,大口吃了起来,脸上露出孩童般满足的神情。骑友们看着老人吃得津津有味,脸上都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对于他们而言,能让这位见多识广的徒步老人认可家乡的味道,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摊主站在一旁,听着老人的称赞,笑得合不拢嘴,又特意端来一碟自制的咸菜:“金老,就着咸菜吃,更爽口!”
早餐的时光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桌上的包子和糁汤渐渐见了底,金世明老人放下筷子,擦了擦嘴,感慨道:“走了这么多地方,吃过不少各地的早点,但枣庄这大包子配糁汤,真是独一份的香。不仅味道好,更透着一股实在劲儿,就像枣庄人的性格一样。”骑友们纷纷表示赞同,有人说道:“金老,您要是喜欢,以后常来枣庄,我们天天陪您吃早点,陪您徒步!”
话音刚落,不知是谁提议:“咱们和金老合个影吧,留个纪念!”众人立刻响应。金世明老人欣然应允,站起身来,与骑友们围在早点摊前,身后是冒着热气的蒸笼,眼前是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定格下这幅温暖的画面:老人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骑友们或搭着肩膀,或竖起大拇指,背景里的蒸汽氤氲缭绕,仿佛为这份邂逅蒙上了一层诗意的滤镜。照片里没有华丽的布景,没有精致的妆容,却有着最真实的烟火气与最真挚的情谊,成为2012年初冬枣庄最动人的一抹亮色。
如今再回望这场十三年前的邂逅,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次简单的早餐聚会。金世明老人的到来,不仅让枣庄的骑友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徒步精神的魅力,更让枣庄的特色早点在“中国徒步第一人”的称赞中,多了一份人文印记。而骑友们的热情接待,则将枣庄人“好客、实在”的性格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地域文化在人与人的互动中得以鲜活传递。
在徒步探险的宏大叙事中,这样的市井片段或许微不足道,但正是这些与烟火气相关的瞬间,让征途变得更加温暖而厚重。金世明老人用双脚丈量的,不仅是山河的长度,更是文化的广度与人心的温度;而枣庄的骑友们用一碗糁汤、一笼包子表达的,不仅是对客人的欢迎,更是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2012年11月初的那个清晨,枣庄老巷的早点摊前,烟火气与征途精神完美交融。金世明老人的称赞,是对枣庄美食的认可,更是对这座城市人文底蕴的肯定;而那张合影,不仅是一段记忆的留存,更是地域文化与户外精神相互成就的见证。十三年过去,枣庄的早点摊依然烟火缭绕,大包子与糁汤的味道始终未变,而那场邂逅所传递的真诚与温暖,早已融入枣庄的城市记忆,成为激励更多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力量。正如金世明老人所说:“最好的风景,不仅在远方的山川湖海,更在身边的烟火人间与真诚相待。”而2012年的那个初冬清晨,枣庄用最朴素的味道与最真挚的情谊,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