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铜陵11月1日电 (记者苗子健)10月31日晚,2025铜陵青铜文化节在该市凤凰山景区开幕。
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中国铸造协会会长张立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党委书记张国春,以及从事青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青铜文明对话会、中国铸造年会、铜文化研学旅游采风行的嘉宾等,共同出席开幕式。
启动仪式。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追溯青铜文明,绕不开铜陵。其在长江中下游乃至整个中国青铜文明发展的宏大图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里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3600 余年矿冶史从未中断:夏商之交便有冶铜活动,汉至唐宋达鼎盛。近百处矿冶遗址分布在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师姑墩遗址将铜陵冶铜史推至夏代晚期,木鱼山遗址的冰铜锭把中华民族硫化铜采冶史从东汉提早到西周早期;金牛洞、汤家墩等遗址群,还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铜采、冶、铸产业体系,为青铜文明提供了关键支撑。
签署合作倡议。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自1992年起,铜陵市开始举办青铜文化节,一场场以铜为主题的盛会,已成为赋能城市品牌、独具铜陵辨识度的文化IP。2025铜陵青铜文化节以“千年古铜都 当代铜基地”为主题,以铜为媒、以节会友、精简节约、注重实效,通过1场开幕式、6项重点分项活动及多场促消费系列群众活动,全方位展现铜陵青铜文化独特魅力与铜产业蓬勃生机。
文艺表演。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5铜陵青铜文化节系列活动安排、铜产业新成就、新产品、新技术以及铜艺重点企业榜单。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为进一步守护好文明的源起,安徽、湖北、四川、湖南、江西等长江流域五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共同签署了《长江流域青铜矿冶遗址研究保护合作倡议》,充分展示了长江流域携手并肩保护青铜文明的坚定信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