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肃陇南成县二郎乡的群山深处,隐藏着一个名为岳家坝的村落。这里山峦叠嶂,溪流潺潺,村民们大多姓岳,世代居住于此。据长辈口耳相传,他们是岳飞后裔,为避祸而迁居至此,在这偏僻的山坳里生根发芽,延续着岳氏血脉。

清晨的雾霭还未散尽,岳家坝便在秦岭余脉的褶皱里醒来。青瓦屋檐挑着未干的露水,炊烟袅袅升起,与嘉陵江之源海韭山下的阳坝河的晨雾缠绵交织,恍惚间竟分不清哪是人间烟火,哪是历史的余韵。这个藏在陇南成县二郎乡武坝行政村的古村落,像一枚被时光精心打磨的印章,在380年的岁月流转中,默默镌刻着岳氏家族的忠魂印记。

明末清初的蜀道上,马蹄声碎。岳氏先祖背负着家族的荣光与使命,从四川南江启程,沿着傥骆古道的支脉辗转迁徙,最终在这片山水相依之地落脚。他们是民族英雄岳飞第二子岳雷与第三子岳霖的后裔,血脉里流淌着"精忠报国"的滚烫基因。当第一座土坯房在金水河畔立起时,那些关于风波亭的悲壮、关于《满江红》的豪迈,便随着嘉陵江的涛声,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
如今的岳家坝,三十多户人家、二百余口人,全为岳姓。村口的老柏树枝繁叶茂,树龄已逾百年,它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守护着村落的晨昏。每日清晨,总能看见村里的老人牵着孩童的手,在槐树下教唱《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词句,伴着鸟鸣与风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孩子们清脆的嗓音里,或许还不懂"靖康耻,犹未雪"的沉重,但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已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岳家坝的院落多依山而建,青石板路蜿蜒其间,连接着家家户户。最引人注目的是的村囗的岳爷殿,店内供奉先祖岳飞,虽非雕梁画栋,却处处透着古朴与庄重。门楣上"忠孝传家"的匾额虽已褪色,却依旧熠熠生辉。画像两侧挂着家族传承的家训:"爱中华、孝父母、重信誉、奉勤俭、恤相邻"。每到清明时节,全村人都会聚集在这里,焚香祭拜,诵读家训。袅袅香火中,先祖的故事被一遍遍讲述,那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密码,就这样在代代相传中得以延续。

今天的岳家坝,依然保持着古朴的民风。这里的岳氏后人,秉承着先祖勤劳坚韧的品格和忠孝精神,也深谙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着不平凡的品格。他们可能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岳飞哪个儿子的后代,是岳云、岳雷、岳霖、岳震还是岳霆,但他们知道,自己身体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他们在山间开垦梯田,种植玉米、小麦;也采摘桔梗、五味子,柴胡,猪苓、天麻等野生中药材,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生计,也装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这里盛产核桃,成县核桃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甘味农产品”品牌,以皮薄肉厚、口感醇香著称于世。

午后的阳光洒在岳家坝,金色的光芒铺满了整个村落。妇女们坐在院落里晾晒草药,孩童们在石板路上追逐嬉戏,男人们则聚在祖屋前,有勤劳致富的能手,有教书育人的先生,有保家卫国的军人。岳家坝的岳氏族人,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坚守着内心的宁静与淡然。他们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依然能见到那种岳家特有的刚烈与正直,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故事,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家族的天空。

夕阳西下时,岳家坝渐渐安静下来。炊烟再次升起,与晚霞融为一体。远处的山峰层林尽染,近处的金水河泛着粼粼波光。这一刻,时光仿佛静止了。你会忽然明白,岳家坝的美,不仅在于山水的秀丽,更在于那份穿越千年的精神坚守。在这里,"精忠报国"不再是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准则;岳飞的精神也不再是书本里的文字,而是化作了山间的清风、河畔的流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岳氏后裔。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老柏树上,落英缤纷。那些沾着晨露的花瓣,像散落的忠字印章,铺满了岳家坝的庭院。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村落的静谧。在这片沉睡的土地上,岳氏先祖的忠魂与山水同在,与日月同辉。而岳家坝的故事,还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
(文/图 岳魂 岳会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