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客,里面请!上新了不少款式,都可以试穿。”10月25日,周末的都匀秦汉影视城人来人往,汉服馆工作人员正笑盈盈地招呼着进店的游客。这样的打招呼方式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前来体验汉服写真的罗凯铭对店员竖起了大拇指称赞:“很可爱!”
近期,秦汉影视城提升服务质量获得众多好评,贵州匀影文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宏表示,除了升级城内各家门店的互动形式外,还在微电影拍摄、主题剧体验馆打造升级等方面不断优化,致力于为游客带来更多的体验价值。

都匀秦汉影视城。受访者供图
依托区位、生态和人文优势,贵州黔南州目前已建成了以秦汉影视城、巨升影视旅游小镇、毛尖小镇三大影视基地为支撑的影视拍摄基地群。2024年以来,仅在都匀秦汉影视城就有115部影视作品落地拍摄。2017年至今,都匀秦汉影视城共引进400余部影视作品入驻拍摄,4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入驻,带动地区影视综合产值13.5亿余元。

古装仙侠剧《凡人修仙传》在荔波取景剧照。
影视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城市文化的放大器、旅游经济的催化剂。电视剧《春风化雨》在铜仁拍摄;电影《长夜将尽》在贵阳等地拍摄;古装仙侠剧《凡人修仙传》在荔波小七孔取景……多彩的贵州人文,山水环绕的喀斯特地貌,总能为影片赋予独特气质。文化成为资源的同时,也引来更多的文化资本。

都匀西山大桥是《无名之辈》的取景地之一。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借助大数据产业东风,贵州抢抓“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窗口,建成“渲染超算中心贵阳算力节点”一期项目,为电影《长津湖》《哪吒2》《流浪地球2》《深海》《731》等160余部大片提供云端渲染服务。

超算中心机房。受访者供图
“十四五”时期,在人文底蕴与经济发展双向驱动中,贵州探索出“文化资源资本化、经济发展文化化”的特色路径。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四大文化工程”,为文化赋能经济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引,把“原生的文化”炼成“现代的经济”,再以“现代的经济”反哺“更持久的人文”。推动文化与旅游、电影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消费场景和经济增长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姜雨熙
编辑/王子琪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