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博
深秋,北京迎来“红叶季”。10月25日,2男4女共6名登山爱好者爬野山看红叶被困,43名蓝天救援队员进山搜救。两名队员不慎掉入冰冷刺骨的的水潭,其中一人受伤送医。
选择野山“逃票”,本身就是对景区管理规定的无视。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户外经验严重不足,在发现自己迷路后,竟不知及时报警,也没有向家人告知具体位置。这种毫无准备的冒险,不仅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更让救援人员付出了沉重代价。
公共救援资源绝非任性妄为的“兜底保险”。为搜寻这六人,43名蓝天救援队员在寒夜中冒险出击,民警彻夜调度。两名救援队员因湿滑的苔藓跌入刺骨的水潭,一人重伤送医——这些本可避免的伤害与损耗,皆因6人的违规行为转嫁至社会。当有限的救援力量被此类本可规避的险情牵制,每一次违规“探险”都在慢慢透支社会应急储备。
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除了要加强户外安全教育,普及风险意识与自救技能外,每个个体应内化对规则的敬畏——它不是束缚的枷锁,而是集体安全的基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