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风景名胜】
绿美云山
走进广州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脚下的落叶、指尖的轻风、耳畔的鸟鸣、空气中的芬芳……悄然唤醒身体沉睡的自愈力。绿叶交错间,既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秋燥,也让光有了颜色和形状。
透过绿叶的光和影
行走在白云山森林康养径,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生态学家爱德华·威尔逊会说“人类对自然的亲近,刻在基因深处。”白云山景区,以森林入药,还你一场“身心归宁”。
01 全龄共享,打造都市森林康养示范
景区针对“保护-发展-民生”需求链,以“大健康+大生态”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普惠共享”的森林康养路径,为市民游客构建“离尘不离城”的森林康养新模式。
在林间自由呼吸
绿色宝库,藏在足迹里的生命密码
景区于2023年获得广州市首个“城市生态氧吧”称号,是广州“市肺”,生态、历史、文化、科普、疗愈等本底资源禀赋品质优秀,是城央不可多得的“自然博物馆”。景区发挥生态优势,将医学、声律、冥想等疗愈方式有机融合,打造出运动疗愈(太极、八段锦、肺经操等)、声景疗愈(鸟鸣风吟、粤剧埙乐等)、植物疗愈(枫香、柠檬桉、香桃木等芳香植物等)、森林冥想(打坐、禅修等)、抱树观鸟(亲近树木、感知自然能量)等多层次、沉浸式、复合型的森林康养场景,并设置二维码立牌,让市民游客扫码即可获取图文介绍、语音导览、植物百科、活动视频等内容,实现自助式沉浸体验,了解大自然的奥妙,内视生命奥秘,重回身心平和。
动静之间体悟生命真谛
规划先行,尊重自然精准特色定位
景区通过“规划引领、政策筑基、标准先行”顶层驱动,“基地示范、精品打造、政企合作”主体培育和“产学研协同、康养跨界”多元融合,积极探索与实践森林康养新路径。六榕小径、森林自然学校和赤足小径等,均以“原生态低干扰”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保留原有植被树木和地形地貌,保护白鹇、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收集原地石头、自然倒伏的树木、原木等,做成游客坐凳、本杰士堆、昆虫屋、步道。每条康养径都立足景区自身资源特色,实行差异化发展。目前,已成功推介5条“最美休闲徒步精品路线”,推出5条康养径,力争成为都市型森林康养示范。
绿色资源转化
普惠共享,做细做实服务管理
景区开设自然笔记、云溪“植”识力、羽之观察者、夜探白云山等精品自然教育科普课程,为青少年提供“绿色课堂”;开设普惠性康养课程和公益活动,惠及老年人、亚健康等重点群体;优化森林步道、生态绿廊、无障碍通道、亲子空间……从引导讲解、志愿服务、设施维护、环境卫生及安全管控等细微处着手,同时结合市民游客意见,携手“山醒lab”等山系休闲生活品牌,打造“疗愈活动+场景空间”双核模式,构建森林疗愈生态新范式,让市民游客在舒适惬意中享受自然,收获愉悦,打造出“全龄友好”森林康养品牌。
课程丰富,服务细致
02 创新模式,推动业态跨界融合发展
森林康养+医疗
景区与市胸科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将专业医疗资源引入自然疗愈场景,提供专家义诊,开设八段锦、肺经操等特色体验课程,举办康养医疗市集;开发药食同源的“云山五韵清心茶”“林海肺脾颐养饮”等特色产品;面向康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及心理压力人群开具6种非药物干预“绿色处方”,并享受专业的森林康养场景指导服务。
自然疗愈中融入专业医疗
森林康养+科创
景区联合市林业园林科研院等单位开展森林芬多精等环境指标测定分析;与中山大学、市林业园林科学研究院合作立项森林康养相关课题研究,建立科学评估机制,持续跟踪验证森林康养疗效。配套建设负氧离子监测系统、智慧导览系统等,以科技手段为生态价值转化注入智慧发展新动能。
科技赋能
森林康养+体育
景区联合市总工会、体育总会、十五运会宣传组,推出白云山森林康养径及系列主题活动,着力打造“活力云山”,以实际行动书写体育赋能景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赛”搭桥,“广州100”越野赛、白云山山地半程马拉松赛初具品牌效应,龙舟邀请赛深受市民喜爱;以“体”兴旅,举办Park walk活动、“迎全运森林趣跑”亲子徒步,另有摩星岭登高、丛林飞跃、白云飞索等精品体育运动成为时尚打卡热点。
沉浸式享受自然的力量
森林康养+自然教育
景区作为“全国自然教育基地”,构建起“路径-场景-区域”+“设施-产品-活动-运营”一体化的森林康养和自然教育系统;成功运营“森林疗愈沙龙·萤火夏夜”夜观、“溪谷夜话·自然秘语”、森林自然学校等特色康养产品,打造云溪“森氧季”、云萝“星空露营”、“植愈生活馆”等森林亲子空间;还试点了“生态银行”运营模式,联合景区内外餐饮、医联体、高校、银行等资源,针对亚健康及慢病人群设计禅修康养、运动康复、睡眠疗愈等专项绿色康养产品。山庄旅舍“3天2夜”“旅享夏日”睡眠酒店森林康养产品上线以来获评“宝藏级”体验。
城央的自然博物馆
森林康养+文创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设计的白云山森林康养LOGO发布后,相继开发了徽章、渔夫帽、手提袋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与郁金香花展IP、云溪家族IP、国潮系列、郑小仙系列等白云山特色文创文化,共同推动绿色康养资源延伸发展。白云山已连续承办两届全国公园景区文创大会,并将于今年10月承办第三届大会主会场活动。景区在国家级文创平台上展示出强大的“森林康养+文创”的全国性品牌影响力。
文创中的森林密语
03 民生福祉,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景区始终聚焦市民游客对高品质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追求,建设“离尘不离城”都市森林康养示范。首条森林康养径“六榕小径”发布当天,游客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6%。日常亦通过“建议打卡点”和白云山公众号、小红书等机制收集市民意见,形成“政府引导—专家支撑—公众参与”的生态共建模式,将绿美云山转化为“最普惠民生福祉”。
2025年6月,国内外10多位顶尖专家汇聚白云山云溪植物园,进行“广州森林康养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白云山相关工作获得业内高度认可。中国林学会主要领导赞誉其为“政策与福祉的王者组合”。同期,广州林学会森林康养专业委员会向广州同行发出《共建绿色健康家园 共享森林康养福祉》倡议书,凝聚行业共识。
白云山上雨后云雾
广州白云山森林康养,不仅以森林为药带领市民尤其是都市少年解码生命谜语,更通过生态本底守护、多元价值转化和民生需求响应,将绿色森林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运营、可惠民的绿色基础设施产品,构建“生态惠民、绿色富民”的白云山品牌,助推湾区森林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日云溪
来源|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编辑|云杉
本文来自【中国风景名胜】,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