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上虞之行,春晖旧舍是不能不说的。大概受了我们的影响,招待我们的王老板想起上虞还有个宝贝去处,请我们去春晖中学旁的白马湖畔吃晚饭。春晖中学,我没听说过,说起朱自清,上过高中的人应该都不陌生。
汽车出上虞城不长时间,停到一处僻静的地方,旁边有条小河,小河的那边就是春晖中学。小河在校园围墙外,是 “护校河”吧。树木挺立在墙里,翠绿的冠越过墙来,像是在朝墙外张望的人。透过树枝叶间的缝隙,校园里房舍的白墙青瓦隐约可见。前面不远处有座石板桥,跨在小河上,灰白色的石板护栏上刻着“春晖桥” 三个字儿,这头连着我们脚下的路,那头通往校园。
从桥头走过,左前方有四出小院,院子的双扇黑漆木门上了锁,白色院墙上青灰色的瓦,有几根爬过墙向下蔓延的枯藤。走到近前,从墙上的镂空处向里面看,有房舍。一出院子的门上挂着块木匾,藏在青瓦雨搭下,上书“平屋”。门垛旁有块金属牌,上面写着:“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夏丏尊先生故居,1922年建成,取名平屋,不仅因为是平房,且寄寓‘平凡’、‘ 平淡’之意,在平房‘小后轩’里,夏先生写下许多散文,后集为《平屋杂文》。”另三个门垛旁亦有金属牌,一块上写着:“‘晚晴山房’始建于1928年,原址在‘春社’西侧半山坡,系由夏丏尊、经亨颐、丰子恺、刘质平等人醵资为弘一法师(李叔同)所建禅居,1932年以前,弘一法师几次临白马湖居此,后毁于抗战时期,1994年重修在这儿。”又一块上写着:“‘小杨柳屋’建于1928年,系春晖教工宿舍,因丰子恺先生当年执教春晖居住时在宅内墙角栽种杨柳而得名,仿日本‘玄关’格局,结构独特,小巧雅致,1925年,吴梦非先生居此时曾易名‘蓼花居’。” 再一块上写着:“朱自清故居,1924年3月,朱先生应聘任春晖中学国文教师,10月,携家眷至白马湖,借平屋西侧三间作居室,课余,常与夏丏尊、丰子恺等在平屋、小杨柳屋小聚,切磋文艺,恳谈人生,1925年8月,朱先生赴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家眷仍留在白马湖,至1927年1月,始举家移居北平。”从四出小院门前走过,回头望去,紧挨着的四出小院,掩映在树木中,静谧悠深。
站在白马湖畔,湖水平如镜,在落日余晖中渐渐变黯,以人几许凄凉。转过身,大片金黄的油菜花涌向远山。在白马湖边,王老板请我们吃了顿丰盛的晚宴。(初稿写于2015年4月7日)
作者简介:
胡成江 ,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 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济宁作协“两新”委员会副秘书长 。在《天池小小说》《小小说选刊》《济宁日报》《济宁晚报》《中国水运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作品多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