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月9日,星期四,出行第八日,行驶402km。
温州为浙江省辖地级市,地处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其地古为瓯地,又称东瓯,太宁元年(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上元二年(675年)始称温州,因地处温峤岭以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而得名温州,已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温州市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境内有雁荡山、江心屿、楠溪江等众多著名景点。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温州市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北宋时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海上贸易尤其发达,是四大海港之一,现仍为浙南、闽北货物进出的咽喉。
温州城区北靠瓯江,南接会昌湖,四周环绕着九山河、水心河、小南门河、花柳塘河等大小河流,共同构成了环城濠池的格局。这种巧妙的布局,使得整个城市宛如一只神龟静卧在大江之上,展现了一种别样的韵味。而城内也是采用了一坊一渠、渠河相通、河江相连的精妙设计,满足了城市用水、排水、水运、蓄洪和防火等多种功能需求,所以又被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在古代温州人舟行远比车行、步行来的轻松方便,这里的生产生活尽显水城特色。
温州一地文物古迹、名胜景点众多,不过我们因时间的关系和当时当地气候较热(中午时能达到三十五六度),只想跑跑部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头天晚上住在温州城区北侧,瓯江的北岸,温州大东方酒店(双塔山路店),不远处有双塔公园,想的就是看能不能在晚上或者早晨就去登山拜塔。
瓯江北岸地属永嘉县,曾为瓯北镇,今为瓯北街道,是温州最重要的工商业地区和税收大户,先后荣获“中国泵阀之乡”、“中国男鞋生产基地”等多个重要的荣誉称号。虽与温江市区仅隔瓯江,但因不是主城区范围,所以街面上看上去略显破旧。但就是这种残旧,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市井氛围,会让我们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一些影像要去和眼前所见的景致进行印证、回顾的冲动。
很喜欢这种杂乱的景致,很喜欢这里的味道,也很喜欢这里迸发的生命力和社会活力。
住所酒店就在双塔路上,东向数百米、楠溪江与瓯江交汇的地方,地面隆起两座小山包,北面的山为章山,因形似爬行的蛇,又名蛇山。南面的山称罗山,又名合山,因山形似龟,故又称龟山。两山之巅各建一塔,合称罗浮双塔,俗称永嘉双塔,为温州最早的古塔,始建于西晋元康五年(295),宋元丰七年(1084)重建,现塔为明代重建,上世纪九十年代地方政府拔款将罗浮双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双塔形式和结构大致相同,阁楼式砖木结构六角形塔。罗浮双塔与瓯江中小岛江心屿上的东西两塔遥相辉映,分外生色。
开车至双塔跟前,地图上虽标注有双塔公园,可至跟前完全看不到公园模样,也没有找见上山之途,索性就在山下左一眼右一眼将两塔瞧完,然后就离开了,连停车费都省了。
(2)
温州一地,准备以国保单位为重点,在城市周边共有11处,最终一天跑下来除了在江心屿景区里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不甚方便和在西边的四连碓造纸作坊路程不便外,其余九处竟然全部跑了下来,路线为由东而南,按顺时针方向整个环温州市区绕了个大圈。
首站为国安寺塔,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安寺塔,又称千佛塔,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通高19.79米,为六面九级实心青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石塔庄严挺秀,雕刻优美,基座为两层须弥座形式,最下一层雕刻九山八海纹,塔壁上共雕有佛像1026尊,雕刻工艺细腻,保存完好。
旁国安寺为新建,倒也金碧辉煌,为温州市龙湾区佛教协会所在地。
(3)
国安寺塔东南方向约10公里处,永昌堡,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堡,俗称新城,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古堡呈矩形状,北偏东45度,南北长750米,东西宽440米,堡墙以石块垒砌、杂土夯填,四面共设敌台12座,外侧筑有女儿墙,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堡内上下两河渠贯穿南北,可通舟楫,渠上架有数座石桥。在浙江省现存的抗倭城堡中,永昌堡是唯一一处由民间自发兴建的抗倭城堡,除部分城墙和城楼残缺外,大部分还算保存完好。
永昌堡内多为民房住宅和部分小块农田和小树林,南北两条通贯的河道和几条东西向水道以及与河渠同向的街道古巷将整个古堡划分成规则的格网状,建筑多为明清古民居、祠堂和旧房老院,少有建筑形式和风格风貌与古堡中大部分建筑有冲突的情况,虽以老建筑为集中代表的古村落风貌显示了较高的历史人文景观价值,但显见开发的力度还比较弱,完全没有当今籍借古镇老街之风上马旅游项目的迹象,城堡里的人民正常生活,几乎没有游客,较为原生态。
据介绍,永昌堡古建筑除了城墙、城门外还包括:王氏祖祠、布政司祠、士大夫祠、都堂第、状元第、王绍志故居及明、清民居30座,但各种资料中均不见有国保子项的介绍,只是见到一处王光蕴故居为永昌堡国保中的一项。
先从东门进城,差一点陷在堡内街巷里动弹不了,遂赶紧退出,停车在南门外,这才简单在堡内溜达了一下。
(4)
两地一逛,时间快至中午,向南至瑞安之时,找了个地方填饱肚子。
温州美食中,猪脏粉和煎包都是榜上有名的,在瑞安竟然让我们寻到了一家在华泰路上的以手工鲜煎包、芥菜饭为特色的食店和紧邻的阿高猪脏粉店,一下子把我们想要的全部解决了。
看来这家阿高猪脏粉店名气不小,还曾获2016年瓯菜文化节“人气猪脏粉王”,店内还挂有简介,细说阿高猪脏粉与原温州老仓桥猪脏粉的关系:话说上世纪70年代,林家老师母在仓桥巷开出一家猪脏粉店,店名招牌什么都没有,反正就是卖猪脏粉的。由于选料讲究、价格公道,渐渐地名声在外,生意也很不错。1998年,林家老师母与小儿子林炳高一起前往西城路开猪脏粉店,而老店则留给老二夫妇俩。初来乍到,由于知名度有限,刚开始在西城路生意并不是很好,阿高想了想,这店源于仓桥巷,并有一批老客源,于是就取名为“老仓桥猪脏粉”,去打字店里随意挑了种字体制作起来就“挂牌”了。迁址了依旧打原址招牌的情况在温州并不鲜见,比如迁址乘凉桥依旧取名为“纱帽河”的面馆、因拆迁挪窝至万岁里仍旧叫“八字桥”的松糕····。林家老师母几十年猪脏粉手艺可不是盖的,在西城路守了三四年之后,就渐渐地火了,很多吃客慕名而来,高峰期需排队等候。可以说老仓桥猪脏粉源于仓桥巷,“成名”于西城路。由于当时没有什么商标意识,阿高这个老仓桥猪脏粉的“原创者”并没有对此进行注册,等他意识到时已为时太晚,“老仓桥”已被他人抢注。随着“老仓桥”知名度越来越大,老仓桥猪脏粉店也越开越多,近两年更是形成遍地开花之势,粗略估计一下,市区就已达二三十家之多,一模一样的字体、店招。乍一看,还以为是品牌连锁。对此,阿高很无奈:“这么多老仓桥中,有一些是出于情面给亲戚开的,有些干脆是没有任何关联的外姓人开的。”市面上这么多打着“老仓桥”字号的,真正跟西城路老仓桥这家手艺上有关联的仅有三四家,其余的不论是货源还是技术都不统一。正因如此,“老仓桥”口味干差万别,甚至还出现了药膳味、辣口味的猪脏粉。由于没有注册,阿高对此又不能进行合法地维权。痛定思痛,阿高决定壮士断腕,放弃这个辛苦经营几十年的招牌,于一周前改至“阿高猪脏粉”。或许这也是很多老字号小吃必须要经历的痛,要走的一段路。
猪脏粉实际上就是由猪肠、鸭血和粉干熬制,汤浓味鲜,可作正餐或宵夜,代表了温州“无所不食”的饮食哲学。
(5)
吃饱后顿感精神百倍,连天气都不觉得有多热了。
瑞安市区东北角有处万松山,平地隆起一座山丘,环山一圈有好多的寺庙道观,当然也因风水好,成了好多逝者的安息之处。
其中一座观音禅寺,好像没啥影响似的,有的地图上甚至都没有标注出来,前面还被整个丰钿万松山庄小区严严实实的包裹了起来,车至跟前连导航都蒙了,差点没开进人家地下车库中。
观音禅寺门前一联,语气平和,禅俗两宜:主雅客勤悦心登宝地,慈悲度化转识而成智。
寺中旧存观音寺石塔,也称千佛塔,据《瑞安县志》和塔上题记记载,始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石塔为六边七层仿木构楼阁式石塔,现残存六层,共有大小佛像472尊和宋代题记68条,这对研究宋代建筑技术与佛教雕刻艺术提供了实例资料。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前石壁上还刻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似也为旧存。
(6)
瑞安为由温州市代管的县级市,其地历史悠久,三国吴赤乌二年(239)设罗阳县,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自古人文荟萃,是中国重商文化、耕读文化、南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二十五史正式立传的瑞安人就有22人,有“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南戏鼻祖”高则诚、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等一大批名人名家。是浙江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城区面积不大,里面一条长约450米的忠义街,地名源于汉末安乡侯蔡敬因功受祀忠义庙而得名,1969年更名为公园路,后恢复现名,现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玉海楼、利济医学堂、林庆云宅(永嘉学派传习馆)、心兰书社等文保单位和李维樾故居等10余座历史建筑,改造建设后成为了城市文脉、历史记忆、文保单位等文化聚集地,同时也是城市商业中心、人流集散中心及城市居住区,可以讲是瑞安本土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忠义街的东口,南北斜对面分别有玉海楼和利济医学堂旧址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是这里的玉海楼是其后门,虽有简介的牌子,但老D老眼昏花,虽对着简介拍了一张照片,还在后门处向里望了望,但就是没有进去,而是先奔向斜前方的利济医学堂旧址而去。
据介绍,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采用西方办学制度和方法而创办的新式中医学校,一共办了十八、九年,培养出三百余名中医人才,其主要创办人陈虬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改良派思想家与造诣很深的著名中医。利济学堂的创办,对改革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与办学方法,对我国及浙南地区中医事业的发展,曾起过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故其校舍乃是我国一处含有丰富文化内涵与重要纪念价值的历史遗迹。现在这里建成利济医学堂博物馆,以纪念和弘扬先贤为振兴中华而励志革新、勇敢创业的精神和展示当时医学堂办学情况、校舍百多年来的沧桑历程。
最终还是根据导航指引,绕了一圈后从南侧前门进入到玉海楼。
玉海楼为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孙衣言、孙诒让父子所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是集藏书、居住和私家花园于一体的建筑群,前后两进,左右回廊。楼西为百晋陶斋,其西为孙诒让故居,后为花园。
清末大儒孙诒让(1848-1908),浙江瑞安人,与俞樾、黄以周并称清末浙江三先生,有晚清经学殿后、朴学大师之誉称。孙诒让博学精深,一生著作等身,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又是一位教育家、实业家,他以应时需,是近代浙江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玉海楼在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忠义街上和瑞安城区中还有好多可看的东西,只是时间有限,皆不在老H的计划之中。
(7)
出瑞安城往西北方向而行,陶山镇,一条小河渠上相距200余米各有一座石桥,分别为八卦桥和河西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朝梁时著名医药家、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曾隐居境内寺山,后人为纪念改寺山为陶山,列为道教第二十八福地,镇以山得名。
镇内不少老房旧院古街雅巷,更有小桥流水、鸭鹅戏水之景,但最主要的还是这两座古桥。八卦桥和河西桥分别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和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两桥用材、结构做法相似,八卦桥就是在主桥墩两侧各设副墩石柱一排,以进一步增加桥的稳定性。
而整个陶山地区的地形地貌风光景致看上去也是那么的优美别致,当为一处风水宝地。
(8)
回转向北,至曹湾山遗址,此地为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00余平米,揭示其为距今4000年好川文化,充分显示以采集、狩猎和原始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文化特征,为温州沿海文化的开端,是温州地区先秦遗址考古的一个突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地建了一处曹湾山遗址博物馆,外观和周边环境非常漂亮,完全可成一处休闲景点,惜当日不开放。可让人非常暖心的是博物馆中卫生间却单设一通道,全年无休。
(9)
再度折向东方,完成环温州一圈,又回到永嘉县地界,至坦头窑遗址,此地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曾对坦头窑遗址的部分区域进行寮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50平方米,揭露出丰富的作坊遗迹、窑炉遗迹、祭祀遗迹,并出土了大量的高质量青瓷器、各种类型的窑具等,并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纪年标本,为唐代晚期瓯窑产品确立了年代标尺,另就是首次发现唐代“官作”字样,对理解唐代窑业管理制度,具有指向性意义。
这里也有“窑起东瓯,器出永嘉”之誉,围绕围绕老窑新窑、新作坊器物店等建起了休闲文化小镇,取名瓯窑小镇,集中展示了永嘉的制陶、永嘉的柑橘、永嘉的茶经、永嘉的山水诗窑等文化内涵。
不过,老H净看美女了,没有找到文保碑。
(10)
再继续去找余下两处国保的时候,感觉走过的路怎么那么熟悉,原来就是早上经过的一段,而在此经过时却发现前面陡峭的山脊上有那么熟悉的一段身影,那不就是长城吗?
赶紧喊停车,要去山巅之处瞧上一瞧,但纪律性极强的老H充耳不闻,继续开车直至计划中的目的地。
后查资料才知,这里是东蒙山景区,所以这段长城也称东蒙山小长城,就是前几年才开建的新型旅游景观之物。
(11)
来到乐清真如寺,结果大门不开,只能隔着墙头看见一点点里面的石塔,高举相机盲拍了一下,竟然还不错。
据介绍,真如寺位于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唐文德元年(888年)始建,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建。寺前石塔建于北宋,原有七座,现存四座,仅一座完好,新世纪前修三补三,又凑够七座。塔高5.16米,单檐。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卷草纹,角柱雕力士,须弥座角柱棱形,束腰雕狮兽。塔身六瓣瓜腹式,正面辟壸门,内置一佛像。塔檐用四铺作斗栱,塔刹葫芦形。
该塔仿照印度窣堵波形式,结合我国木构建筑特点,用石材建造。雕刻精致,造型美观,有唐宋时期的文化,呈现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
旁边有青龙宫,山上殿宇宏辉煌,但怕爬上去又不开门就只得远远观望一眼了。
温州一地,庙宇宫观教堂很多,佳景丽地之处、村镇街肆之地、青山绿水之间都能见到大大小小的敬神礼佛之所。
(12)
真如寺北部不远,高岙村处有高氏家族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赶去那里时,阳光正是西斜时,村镇中、山地上一片金黄,孩童正是放学时,家家户户也都在忙着做晚饭了。
进至目的地跟前,导航也不太管用了,照片显示墓地周边是山林,就瞄上了一条登山步道埋头向上,结果攀爬了好远也没有见到墓地,只得扭头返回,又找人询问才真正踏上正途。
高氏家族墓地,由明代南京刑部尚书高友玑为主的家族成员墓葬组成。墓地坐东朝西,分三组,按左昭右穆礼制排列,整个墓葬建筑群均用青石雕凿而成,是研究明代品官及其家族墓葬制度重要的实物资料。
(13)
原计划住乐清市,那里也有东西两塔,然后沿海岸线北上回返。
但最后计划再变,决定利用余晖之亮光多跑跑路,不过杭州是到不了啦,绍兴也有点远,那就去义乌吧。
北返,几乎全程夜路,至义乌城,宿义乌西城路上的凯亭宾馆。
义乌城中有一处地下环线,环行一圈两三公里,有多个出口通往不同方向的主路,还有一些出口是通往小区的。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进入到地下环线后,因信号不好,导航失灵了,一会左一会右,又是前行又是掉头,结果我们转了两圈也没有找到正确的出口,最终啥也不顾了,直接出地面后再导航前往宾馆。
晚餐来到一家名为知音私房菜的小馆,小酒消乏。
(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