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 “+熊猫” 创未来
10月17日至20日,2025年天府书展在成都举行。18日,由四川画报社、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熊猫杂志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画卷天府·熊猫文化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熊猫符号经济专刊首发式,在2025天府书展主会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推介会现场
国宝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有着和平、友好的形象,以及祥瑞、幸福的寓意。因为有了文创产品,大熊猫以及大熊猫的生活由陌生的、有距离的转换为可观赏、可触摸、可感知、可使用的对象,大熊猫文化由此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实现了相应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感性价值等。
“熊猫符号经济”专刊封面(点击上图,横屏览阅专刊电子书)
画山画水画四川,画出安逸四川;“熊猫+”与“+熊猫”,创造无限可能。本次推介会上首发的《四川画报》“画卷天府·熊猫符号经济”专刊,以“国之瑰宝”“论道熊猫”“文创秀场”三大板块,用丰富精彩的图文,呈现了当下文创事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熊猫文化新生态,串接出一幅打通熊猫文创、文博、文艺的美美与共的文化旅游导览图。而众多业内专家以亲历和感悟发表的洞见与心得,更成为当下“熊猫文创版图”上的一个指路方向标。
文创要锚定青年需求
升级到产品内核与情感联结上
才能让国宝成为
兼具文化热度与市场吸引力的
经典熊猫文创
聚焦新生代青春消费
熊猫文创如何焕新“破圈”
文/邓静 杨子钰
邓静
成都锦城学院文旅管理系副教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智库专家。
▂▂
饲养员用“果赖”(过来)呼唤熊猫花花,让这个词语成为网络流行语和文化符号(袁博 摄)
熊猫不止珍稀
全球瞩目的文化符号与文创热潮
大熊猫不仅是珍稀动物,更是一张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名片。近年来,熊猫“花花”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因独特的外貌和憨态可掬的性格走红,饲养员一句“果赖”(过来),让花花以为这是自己名字的趣事更是火遍网络。
2024年,花花担任“成都文旅荣誉局长”,掀起“看花花热潮”。大熊猫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热搜,短视频平台播放量数以亿计。“00后”“10后”等新生代正是核心“粉丝”群体,成为“吸熊猫”热潮的主要推动者。
熊猫元素与蜀绣结合的产品(张继 摄)
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商店里,以花花为原型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如抱枕、挂件、文具等,其中花花毛绒玩偶凭借超高还原度和可爱造型,成为爆款。在各地市集上,还有将熊猫元素与蜀锦、竹编等传统技艺结合的产品。熊猫邮局则凭借全球唯一熊猫主题邮政编码与邮戳,成为不少人传递心意的选择。
2025年, 以成都为代表的热门目的地城市,迎来了显著的入境游数据增长,其中大熊猫当然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关键因素。境外游客对熊猫周边产品的喜爱也狂热,熊猫玩偶、文创饰品、非遗手作,都备受追捧。
熊猫基地产品昭昭系列伴生动物毛绒挂件小熊猫
尽管熊猫文创有广泛受众,但在消费市场中仍存在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是情感与社交属性比较薄弱。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IP研究学者张明曾指出,熊猫IP须跳出“纪念品思维”,从“符号输出”转向“内容共创”。比如结合国潮设计、游戏玩法,才能提升客单价与青年消费意愿。
破局青年消费
锚定文创需求的痛点升级产品力
拉动青年人的熊猫文创消费,需要精准把握新生代消费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好看”的符号化产品,更追求情感共鸣、社交价值,他们愿为“限定感”买单(如潮玩隐藏款、季节限定),注重“沉浸式体验”和“故事化场景”(如盲盒拆箱乐趣、IP故事互动),同时非常喜欢通过消费“晒分享”,实现圈层认同。建议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升级路径。
熊猫邮局凭借全球唯一熊猫主题邮政编码与邮戳成为不少人传递心意的选择。图为成都“熊猫邮局”旗舰店(袁博 摄)
打造“分层限定体系”,激活收藏欲
1
参考潮玩玩法,推出“基础款+隐藏款+联名限定款”组合。基础款保留熊猫经典形象(如花花、福宝日常形态),定价59~99元覆盖大众;隐藏款采用特殊工艺(如夜光、植绒材质),仅在熊猫基地线下门店或特定节日(如熊猫生日会)限量发售;联名款跨界青年喜爱的品牌,比如与国潮服饰品牌推出“熊猫竹林纹样卫衣”,与奶茶品牌合作“熊猫造型杯套+限定周边盲盒”。
注入“人格化故事”,深化情感连接
2
跳出“熊猫=可爱”的单一标签,为熊猫角色赋予性格与故事线。例如以明星熊猫为原型,打造“熊猫成长日记”系列文创——推出“花花学爬树”主题手账本(内页印日常照片与趣味文案),“福宝与爷爷互动”场景盲盒(还原喂食、梳毛等瞬间),制作短动画片段,让青年通过产品“追更”熊猫故事,从“买产品”变成“追IP”。
穿着汉服的少女与熊猫玩偶(牟科 摄)
强化“场景+社交”,适配年轻人生活
3
将文创融入青年日常场景,同时设计“分享触点”。比如推出“熊猫办公场景套装”(带磁吸的熊猫造型便利贴、可折叠的熊猫鼠标垫,方便办公时使用并晒图);开发“熊猫主题剧本杀道具包”(内含熊猫元素线索卡、角色徽章,满足聚会需求);在线上发起“我的熊猫文创搭配”话题,鼓励用户晒出熊猫周边的使用场景(如熊猫玩偶搭汉服、熊猫挂件配背包),通过UGC传播,让消费成为圈层社交的“敲门砖”。
熊猫作为全球瞩目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全社会尤其新生代对四川的喜爱和向往,锚定青年需求,把文创升级落到产品内核与情感联结上,才能让国宝不仅“圈粉”,更能在消费市场焕新活力,成为兼具文化热度与市场吸引力的经典熊猫文创。
本文转自《四川画报》总第415、416期
编辑/陈学军
审核/李春林
终审/陈佳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