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三届遵义沙滩文化展示季在新蒲新区新舟镇沙滩村的黎庶昌故居启动。近年来,遵义市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文化传承,持续做好这一活动,沙滩文化音量不断增大。这既是创新展陈方式,加大沙滩文化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的挖掘保护,又是新时代的今天,对沙滩文化的深层阅读,从传承利用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
从云读山水、诗韵沙滩的主题活动,到致敬先贤、吟诵名篇的群体诵读。从聚焦文脉、观照现实的沙滩文化采风,到精准解读沙滩文化内涵的宣传宣讲。从文旅融合的遵义沙滩文化主题研学线路设计,到论道对话沙滩文化在当下的时代价值探讨……各类遵义沙滩文化展示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沙滩创造的“文化奇迹”跨越时空、生生不息。
何以如此?何以沙滩?
沙滩是遵义市新蒲新区新舟镇禹门村的一个地名。在这里,沙滩文化孕育而生,这是清代后期形成于此的地域性文化,抗战时期由浙江大学学者首次提出该概念。
从历史维度来看,在黔北青山之间,乐安江畔,一个方圆不足十里的小村落,从明末到清末,文化沿袭三百余年,孕育出数十位文人学者,文人纷出,硕果累累,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奇迹从不是脱离当代语境的历史复刻,也不是孤立、静止的标本展陈,而是激励黔北儿女要在新时代的坐标上,保持对黔北文化先贤扎根实践、奉献教育的致敬,要传承他们热爱祖国、关怀乡邦、忧国忧民和高尚民族气节的优良传统。
从现实维度思考,打开尘封的历史记忆,把握变与新的发展,方能洞见滋养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之源。保持文化自信需要深层阅读那个曾以“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震撼文坛的沙滩文化。进入新时代,贵州省深入推进“四大文化工程”建设,从诗歌、文学、影视、剧目等多纬度多视角多层次,大力宣传文化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这为我们当下深度挖掘遵义沙滩文化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持续推进“求是求诚 锄经兴邦”的特色文化品牌打造进一步提供了思考与借鉴。
二
“文化奇迹”缘何出于西南一隅?
良好的家风家教,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根据《黎氏家谱》载:“黎氏十六代人,历时三百余,代代有教师”。来到遵义沙滩的黎氏一族,其第一代人黎朝邦作为明朝万历进士,却选择归隐沙滩,过着“渔樵耕读”的田野生活。”于是,在他的影响之下,从沙滩村走出去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秉持“耕读传家”的传统,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在乡土文化的浸润下,以开放的姿态观察世界,吸纳多元文化精髓,创作出许多惊世之作。
再从大时代背景来探究,得益于遵义沙滩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单从地域上来说,沙滩深处中国西南的群山环抱之中,在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通行极其不便的过去,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孤岛”。但恰恰是在这个看似封闭偏远、与中原主流文化“隔绝”的一隅之地,从清朝乾隆至清末民初的百余年里,形成了一个传承有序、成果卓著、影响深远的地域文化群体。
这种在“封闭地理空间”与“开放文化高峰”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是它被称为文化奇迹的重要原因。可以说,遵义沙滩文化的孕育与出现,雄辩地告诉我们,在崇山峻岭的黔北大地,同样可以孕育出引领时代的一流学术与文学。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文化爆发力,极大地激励着我们:文化的创造力遍布中华大地,只要潜心耕耘,任何地方都有成为文化高地的基因密码。
时至今日,遵义沙滩文化不会因历史发展和社会变更而衰落,其人文精神更是不朽的,它是遵义和贵州乃至全国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在历久弥新中深层阅读,在传承延绵中创新利用。
三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守好遵义沙滩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现代表达和科技赋能,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回答好传统文化如何“守正”,何以“创新”这一时代命题。
“守正”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守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本质精髓。如今的社会普遍面临着焦虑、浮躁与“精神内耗”的挑战。我们不禁深思遵义沙滩文化的先贤们,在相对僻静的环境中,能取得辉煌成就,靠的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沉潜与专注。他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书斋,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学术攀登。这种“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对于当下抵制诱惑、克服浮躁、深耕专业领域,具有深刻的学习借鉴意义。
“创新”也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在“守正”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比如“红飘带”、《伟大转折》剧目的火爆出圈,让贵州红色之旅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而此次黎庶昌故居陈列馆在历时近7个月的闭馆升级后,也迎来了首次开放,其中《遵义沙滩文化暨黎庶昌生平陈列展》,沙滩文化歌舞剧、钦使宴等全新内容,将沙滩文化元素融入到舞蹈、美食、文旅体验当中,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仿佛引领大家再一次“穿越”到了那个被世人赞誉为“西南文化高峰”的黔北沙滩。
“小沙滩”有大故事,更有大文章。
遵义沙滩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携着乐安江的灵气与书香,向我们清晰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文化自信源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底蕴,乡村振兴有赖于优秀文化的滋养。在新时代大力发扬沙滩文化,就是要去激活这段历史的基因密码,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作者单位分别为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遵义市新蒲新区宣传统战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