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科技共舞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5A进入最后冲刺
□记者 李婉玉
千年关公文化圣地,正以生态修复与科技赋能的双翼,迎接国家5A级景区的最终大考。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自2024年9月4日成功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以来,该景区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全力推进创建,目前总体进度已完成,正在迎接最后的“大考”。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运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这个以关公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景区,正围绕硬件建设、软件服务、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五龙峪的潺潺清流与智能太空舱交相辉映,女盐池的彩虹步道穿过碧波,一幅生态与文化交融的画卷正在关公故里徐徐展开。
秋日清晨,五龙峪河道上雾气氤氲,中条山的轮廓在朝霞中渐渐清晰。清流潺潺,绿植夹岸,早起的游客已漫步在蜿蜒的步道上,远处不时传来鸟鸣。
这片曾经普通的河道,如今已成为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冲刺国家5A级景区的亮眼名片。
政府引领
高位推动创建工作
今年7月23日,我市召开了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会,副市长张锐出席会议并强调,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热点门户城市”的关键举措。
张锐要求各有关部门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短短3个月后,10月14日,张锐再次带领市文旅局、市文保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景区开展督导,现场破题、推动落实。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研组全面掌握了景区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现场梳理短板弱项,明确整改要求。
张锐在调研中强调,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运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各部门要压实责任聚合力,明确各级各部门主体与协同责任。
生态修复
荒芜河岸变身城市后花园
五龙峪生态休闲区的蜕变始于系统性的生态修复。占地面积470余亩的河道治理工程,对五龙峪桥至西塬湖水库全长5.5公里的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
项目结合地形地势,将浩吉铁路中条山隧道排水引入河道,并对河道进行清障、疏浚、防渗等处理。
在拓宽河道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蓄水、排水和防洪能力。
通过连续3年的生态修复,五龙峪区域新增绿化面积达80万平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显著增加。
周末的五龙峪草坪上搭起了各色帐篷,家长带着孩子在水边嬉戏,老人在凉亭下休息闲聊。这片被当地人称为“解州小三亚”的地方,已成为市民周末露营、亲近自然的城市后花园。
沿河而上,山体修复工程同样令人瞩目。曾经因采矿破损的山体,如今已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清风拂过,连空气里都浸着新生的清新。
文化点睛
亭台楹联传承关公精神
五龙峪生态休闲区内藏着5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宝藏——观景凉亭,它们沿水域错落铺展,成为串联景区文化脉络的“微景观节点”。
每座亭子都以楹联为笔,将关公文化的忠义精神融入临水景致。
龙吟亭
龙吟亭临溪听水,楹联“峪中龙气凝忠魄,亭外松涛和剑鸣”,与关公“忠肝义胆”的精神遥相呼应。
偃月亭
偃月亭依水望波,“青龙偃月寒贼胆,赤兔追风壮圣威”直指关公标志性兵器。
云栖亭
云栖亭伴水而居,“云驻山巅听侠骨,泉流石上诵仁风”的雅致,蕴含关公“仁勇”的品格。
丹心亭
丹心亭亲水观浪,“一片丹心昭日月,五龙碧水鉴英雄”的正气,诠释关公“赤胆忠心”的本色。
雁影亭
雁影亭靠水观天,“雁过中条留义字,亭临深峪仰神威”的情怀,都是关公精神的生动写照。
这些亭台楼阁与不远处古朴雄伟的解州关帝祖庙联动,构成了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诗意画廊。
科技赋能
智能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五龙峪生态休闲区在保持生态特色的同时,也注重以科技手段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与管理水平。
景区入口处新落成的游客服务中心配备了智能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就能获取电子讲解,还能实时查看各景点人流量。
所有设施都充分考虑无障碍需求,轮椅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盲道等一应俱全。
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龙峪生态休闲区的3座银白色“太空舱”智能民宿,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建筑于9月中旬已投入运营。
“每个太空舱都采用最新环保建筑材料和智能控制系统。舱体使用航空铝材打造,既坚固耐用又可回收利用;智能系统能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光伏发电系统可满足日常用电需求。”太空舱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太空舱的选址别具巧思,3座舱体沿山势排开,既避开鸟类栖息的芦苇荡,又让舱内观景窗正好框住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金顶剪影”——游客躺卧时抬眼,便能看见千年古刹与现代舱体在暮色里的“隔空对话”。
女盐池焕新
彩虹步道绘就湖景新画卷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女盐池生态休闲区同样经历着美丽蜕变。近日,位于盐湖区解州镇西元村的女盐池,正以一抹亮眼色彩吸引游客目光——全新铺设的彩虹步道穿湖而过。
红、绿、蓝、白撞色鲜明,与近旁的澄澈湖水及远方的湛蓝天空相映成趣。驾车穿行其间,宛如步入流动的生态画卷。
行至步道尽头,新修的木栈道向湖边延伸,凭栏远眺,女盐池全景尽收眼底,让人瞬间心境开阔。
不少人好奇“女盐池”名字的由来,其实它还有“西盐池”“硝池”的别称,背后藏着深厚历史渊源。
古时运城盐池幅员辽阔,由多个大小不一的盐池组成,多数朝代统称“河东两池”:地处安邑的东池面积最大,又称“大盐池”,是古代河东盐池的主体,即如今的运城盐湖。
而位于解州的西池面积较小,清代学者依据《尔雅》将“女”释为“小”,“女盐池”之名便由此而来。
设施升级
智慧旅游全面覆盖
在推进五龙峪和女盐池生态修复的同时,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更注重以科技手段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与管理水平。
景区全新上线“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微信小程序,打通游客“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服务。
无论是提前在线购票、预订酒店,还是游玩时查询景区概况、了解研学活动,或是返程前购买文创产品,打开小程序就能一站式解决。
景区入口处的大型电子屏动态公示着团队入口、散客入口位置,并配合地面导向标识,实现游客快速分流,避免拥堵。
针对游客关注的票务政策,电子屏创新采用“证件照片+文字说明”双模式,清晰展示军官证、残疾人证、老年优待证等免票证件样式,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让政策解读更直观易懂。
在智慧停车场,景区新增设了引导屏,游客刚进入停车场就可以看到6个停车区域的具体位数,方便快捷地找到停车位。
除了小客车、大客车停车区域之外,还增设了新能源充电区域及自助车区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服务优化
细节之处彰显人文温度
科技赋能之外,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在服务细节上同样下足功夫。
景区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做到“三心”服务:热心、耐心、细心。所有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为期1个月的严格培训,内容涵盖关公文化知识、急救技能、外语口语等。
在游客服务中心,一位老年游客刚走进大厅,工作人员便主动上前询问:“您好,需要帮助吗?”这种主动式服务,正是项目运营团队倡导的“管家式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
该中心持续强化软服务,构建“安全+温馨”环境:急救室配备AED除颤仪、急救箱等设备,工作人员定期接受急救培训。
母婴室独立私密,配备婴儿护理台、物品更换垫等,墙面装饰卡通元素,营造温馨氛围。
游客接待服务中心联合景区员工和社会招募人员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在景区入口、咨询台、休息区等区域定点值守,提供文明引导、特殊群体帮扶等服务。
“5A级景区创建不是终点,而是更高标准的起点。”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创建工作已进入攻坚状态,经常对照5A级标准自查整改,确保服务无死角、体验再升级。
文化铸魂
关公精神传承千年
作为关公故里,景区在5A创建过程中深入挖掘关公文化内涵,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最核心的区域,是被称为“武庙之祖”的解州关帝祖庙。
这一始建于隋朝时期的关公文化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前朝后寝”形制完备,是我国始建最早、规模最大、规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公文化宫殿式建筑群。
关帝祖庙的主殿崇宁殿,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殿宇重檐歇山顶,周围回廊环立26根巨大石雕蟠龙柱,龙首昂扬,栩栩如生,彰显着帝王的至高威严。
殿内悬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义炳乾坤”,正中神龛内供奉着冠冕旒旒、身着帝装的关圣帝君坐像。
关公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活态文化中。
“从唐到清,关公的封号变迁,其实是历代对‘忠义’精神的不断认同。”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室主任陈园园强调,这种认同不仅来自朝堂,更深植于民间——明清时“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的盛况,便是最好的证明。
祖庙的独特性,更在于它的“根源性”。这里不仅有天下最大的关帝庙,更有供奉关氏家族的“家庙”——那是关公生活了19年的地方,也是全球唯一一座供奉关氏家族的祠堂。
“无论海外有多少关庙,大家都认这里是‘根’。”陈园园说,每年都有无数关氏后裔与信众跨越山海而来,只为在祖庙前寻根问祖。
标准对接
全面对标5A创建要求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严格对标2025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国家标准。
新版标准对5A级景区在资源价值、旅游交通、游览设施、游览服务、旅游安全、文旅融合、智慧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9个方面做出了新的要求。
在资源价值方面,标准要求5A级景区应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自然生态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其中至少一类资源具有世界级突出价值或意义。
运城关公故里作为全球关庙的“根”之所在,无疑符合这一条件。
旅游交通方面,标准要求景区可进入性好,应有民航、高速铁路、高等级公路或高等级航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到达景区所在地。
应有完善的旅游集散与接驳系统,有便捷抵达景区的公共交通或旅游专线交通。
游览设施方面,标准对游客中心、导览系统、游览线路与游览交通工具、卫生与休息设施都有详细规定。
要求游客中心功能完备,应设置现场购票窗口;配备咨询服务台和宣传展示设施。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在这些方面都已进行了全面升级,如配备智能导览系统、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建设智慧厕所监测系统、智慧停车场等。
迎评准备
全力冲刺最终考核
目前,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已全面进入迎评迎检的决战阶段。
景区已采取针对性措施,力求准备万全。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景区开展并计划继续深化全员迎检专题动员与系列培训,确保每一位员工深刻理解迎检工作的重要性,熟悉迎检可能涉及的各个环节与内容。景区还组织模拟迎检演练,充分联动第三方辅导团队及业内专家,以普通游客身份不定期开展模拟暗访检查。真实检验景区各项软硬件设施水平、日常管理流程与应急处置能力。对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并做到举一反三,形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落实整改-复查效果”的闭环管理机制。
同时,景区着力营造常态服务氛围,强调将5A级景区服务标准内化为每一名员工的日常行为准则和工作习惯。
要求全体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最佳的服务状态与服务礼仪,确保“平时”运营与“迎检”状态高度一致。
从五龙峪河的潺潺清流到女盐池的彩虹步道,从关帝祖庙的千年古柏到智能太空舱的现代光影,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正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文化为魂,迎接国家5A级景区的最终大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