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徐敏辉(愚翁)
索伦镇,这方镶嵌在草原与山林间的土地,早几年便如一幅带着故事的画卷,在我心中悄然铺展。它是多民族共生的温情港湾,蒙古族的马头琴声、满族的萨满遗韵与汉族的耕读文化在此交融。翻开它的历史长卷,更是厚重得令人心折 —— 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边塞重镇,金戈铁马的回响仿佛仍在耳畔;康熙年间曾被钦定为御用猎手场,皇家猎队的旌旗似还在林间飘荡;抗日烽火中,中苏勇士携手在此浴血,用热血筑起抵御日寇的钢铁防线;1946 年 ,反革命武装暴乱的阴霾曾笼罩此地,7 名土改工作人员倒在黎明前夕,用生命守护着新生的希望;更有传说,元世祖成吉思汗开疆拓土时,一枚象征皇权的圣旨金牌曾遗落于此,为这片土地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从阿尔山景区出发时,指针指向 16 点 45 分。老儿子稳稳地握着方向盘,车轮碾过蜿蜒的山路,将 150 多公里的距离一点点缩短。待抵达预订的索伦镇宾馆,已是 19 点 10 分,天色早已沉透,镇子里的灯火星星点点,暖融融地映着夜色。巧的是,宾馆旁便是一家酒店,我们索性不急于卸下行李,径直走进酒店,让旅途的疲惫在热腾腾的饭菜香中渐渐消散。餐后,伴着小镇的静谧,我们入住宾馆,一夜好眠,只为迎接次日与药王峰的相逢。
次日清晨,晨光微熹,小镇从沉睡中苏醒。老儿子驱车,载着我与大儿子,朝着镇子北面的药王峰驶去。初来乍到,路况不熟,我们只好在路边停车,向一位身着橙色工装的清扫工打听。师傅停下手中的扫帚,笑着指向前方:“前面有块指路牌,顺着牌儿往左拐,就能着见药王峰的影喽!” 我们循着指引前行,车子驶过索伦河,药王峰的轮廓便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将车停在山脚下的广场,首先撞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石牌坊。牌坊高约 8 米,宽近 10 米,两侧的石柱粗壮敦实,仿佛能扛起岁月的重量。宽厚的横石楣中央,“药王峰” 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庄重肃穆之气。过了牌坊下的小广场,便是登山的石阶。石阶宽约 4 米,规整地向山上延伸,两侧的黄色木栏杆历经风雨,泛着温润的光泽,既护佑着登山者的安全,也为山间景致添了几分雅致。在第一个石阶的两侧,木栏杆顶端各立着一根两米多高的方形石柱,柱上挂着一块黄底红字的木板楹联 —— 只是岁月不居,木板的黄底已斑驳起皮,红字也有些模糊,需细细辨认,方能读出左侧 “草到索伦方成药”、右侧 “药经河谷始生香” 的字句,寥寥十四字,却道尽了索伦 “药材福地” 的美誉。
石阶每隔 10 级便设有一处缓台,供人歇脚。才登至第 10 个缓台,我已是气喘吁吁,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稍作休整后继续前行,行至此处,山路忽然左转,再攀过 8 个缓台,一尊巍峨的药王神农氏雕像便赫然矗立在眼前。雕像通体呈沉稳的灰色,牛首人身的造型古朴庄重,既有神灵的威严,又透着对苍生的悲悯。雕像脚下是圆形的白色石座,石座四周雕刻着繁复的古老图案,纹路间似藏着上古的密码,诉说着遥远的故事。雕像正面下方,“神农氏” 三个金字与牌坊上的字迹遥相呼应,愈发显得肃穆。
俯身细读石座侧面的铭文,一段关于 “炎帝神农氏” 的简介缓缓铺陈开来:“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姜姓部落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故称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王位传九代,时达五百三十年。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后与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 文字间满是对人文初祖的敬仰,也让我对神农氏的敬意更添几分。
石座上还刻有《药王峰赋》,落款为 “庚子年八月九日”,辞藻典雅,将药王峰的灵秀与神农氏的功绩娓娓道来;另有 “神农尝百草” 的记载:“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辩其君、臣、佐、使之义,尝百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族,而医道自此始矣。” 读罢这段文字,仿佛能看到神农氏穿行在山林间,不顾自身安危,一一品尝百草的身影,正是这份无私与坚韧,为中华传统医学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药王峰虽非巍峨险峻之山,却因神农氏的传说而充满灵气。索伦这片土地,似是被天地灵气格外眷顾,珍稀药材在此肆意生长,故而有了 “药材福地” 的美称。相传,神农氏曾踏遍名山大川,当他来到索伦,便被这里丰饶的草木、珍稀的药材所吸引,于是驻足停留,走遍山间角落,尝遍百草滋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医药之祖,便在药王峰上建起了这尊傲然伟岸的神农氏雕像,让他的精神与这片土地永远相伴。
下山后,我们在宾馆旁的小店用过早餐。恰逢昨日索伦下过一场小雨,山林间的湿气还未散去,松林里竟冒出了许多肥嫩的松蘑。儿子、儿媳带着孙女,兴致勃勃地再次登上药王峰,不多时便采了一篮新鲜的松蘑回来,菌香沁人,满是自然的馈赠。
接近 10 点,阳光已洒满小镇,我们收拾好行李,老儿子再次发动汽车。车轮驶离索伦镇,朝着乌兰浩特的成吉思汗庙方向前行,药王峰的身影渐渐远去,但神农氏的传说与索伦的温情,却已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间。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公众号
编发:铁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