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去到
邛窑遗址博物馆
该馆依托唐代至五代邛窑遗址而建
是国内少见的“遗址+博物馆”一体展示区
馆内陈列千余件邛窑出土文物
以“邛三彩”(唐代低温彩釉陶)
省油灯(宋代科技杰作)
和青瓷为特色
展现了中国最早对欧洲出口的陶瓷历史
博物馆免费开放,兼具教育、体验功能
是成都重要的陶瓷文化地标
↓↓↓
邛崃市博物馆为历史文化类博物馆,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馆址在邛崃市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内。
▲邛窑临展馆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基本情况
邛崃市博物馆陈列展厅原在邛崃市大北街211号,2006年开馆,展厅面积约220平方米,分为民俗展示区和文物展示区。
民俗展示区,展示川西地区民俗风情,包括农耕文化、婚俗风情、手工艺等;
文物展示区,展示邛崃市历史文物,分为邛窑陶瓷、邛崃历史、龙兴寺石刻艺术3个单元。
2018年,博物馆陈列展厅搬迁至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展陈面积扩大至约500平方米。博物馆库房位于邛崃市图书馆三楼,面积140平方米。
历史沿革
- 1982年,成立邛崃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承担邛崃县文物保护管理职责。
- 2002年,成立邛崃市博物馆,与邛崃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 2018年,为配合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将邛崃市博物馆陈列展厅迁至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内。
藏品
邛崃市博物馆可移动藏品包括瓷器、陶器、石器、字画、钱币、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红军文物等类。截至2022年末,有登记在册藏品720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94件(套),包括一级文物17件(套),二级文物86件(套),三级文物591件(套)。
邛崃市博物馆藏品完整勾勒出邛崃历史发展脉络,尤以邛窑出土器物居多,有万余件。邛窑从南北朝兴起,盛于唐五代,衰于宋,历经8个多世纪,是中国彩绘瓷发祥地之一,独创高温釉下复合彩和邛三彩烧造技术。
邛窑瓷器自唐代起风行成都平原,五代至宋销售到四川盆地各地。邛崃市博物馆可移动藏品以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为主,部分为接受捐赠、征集、公安机关罚没移交等。
唐代青瓷褐彩临邛文字杯
一级文物。唐代,瓷器。口径9厘米,底径3.3厘米,高6厘米。1985年4月,在邛崃市十方堂邛窑遗址出土。该杯敞口,凹腹,折底,饼足,施米黄灰色釉不及底,杯对称书“临”“邛”二字,是邛窑制品中最早烧有出产地的瓷器。
▲唐代青瓷褐彩临邛文字杯,杯对称 书“临”“邛”二字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乾德六年二月上旬造官样杨全记用”印模
一级文物。陶器,直径13.9厘米,高2.5厘米,重1000克。1986年,在邛崃十方堂邛窑遗址五号窑包出土。
该印模器物图案刻画清晰,线条流畅,造型大方,制作工艺精巧,阴刻荷花莲蓬纹样的葵口盘内模,印模背面铭刻“乾德六年二月上旬造官样杨全记用”字样,是全国最早的瓷器“官样”实物资料。
铭文纪年显示印模制作于前蜀王衍统治时期,“官样”表明该时期官府或宫廷直接管理邛窑。
▲“乾德六年二月上旬造官样杨全记 用”印模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宋代省油灯
一级文物。宋代,瓷器。口径为12.2厘米、高4.5厘米,重500克。1987年,在邛崃十方堂邛窑遗址出土。
该省油灯敞口,鼓腹,双层器壁,中空,口沿外下部有一圆形短流注水孔,内壁有一弓形钮,饼足,青灰釉,内施绿釉。
省油灯可谓邛窑瓷器中极富工巧的器皿,灯盏制作为夹层,使用时在空的夹层注入清水,利用水蒸发降温的原理降低油温,减缓油的燃烧速度,达到降低油耗目的。
20世纪80年代,四川大学博物馆陈德富进行省油测试,结论为省油灯平均能省油8%到14%,个别20%以上。
▲宋代省油灯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基本陈列
为配合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开园,陈列展厅于2018年搬至邛窑考古遗址公园,因邛崃市博物馆尚在修建,故基本陈列暂定名为邛窑临展馆。
邛窑临展馆以“临邛”为主题,主要展示邛崃历史文化和邛窑出土精美器物。展陈面积约500平方米,展出文物60余件(套),分为巴蜀古城和邛窑故事两个单元。
巴蜀古城单元以具有代表性的盐、铁、天然气、邛竹杖、凤求凰、石窟文物或图片等,讲述临邛古城发展历史。
邛窑故事单元分类展示邛窑出土精美器物,集中展示邛窑文化的智慧与璀璨。
▲基本陈列展厅 图片来源:《成都市博物馆简志》
参观攻略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十方村7组(邛窑遗址公园内)。
交通:
导航“邛窑遗址公园”,约1.5小时车程。公园内有免费停车场。
参观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门票:
免费开放。
预约方式:
在“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众号进行预约,也可以前往博物馆进行线下预约登记,免费入馆参观(详情请查看“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