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更迭,转眼又是一秋,万花已凋谢,却是赏菊好时节。
天津市第59届菊展正在水上公园举办,将于11月9日闭幕。再不去看,真的要等到明年了!
图源:网络
暮秋赏菊正当时
作为家门口的游园赏花佳地,每年秋季,水上公园园内各色菊花清新淡雅,装扮着秋日的静美时光。
第59届菊展以“彩灿阳天·黄华竞晖”为主题,主会场设在水晶广场。其中主景点为“霜丰菊艳”,在东、西门、盆景园门前,设有“菊映秋吉”“马踏金秋”“龙腾秋悦”等4个分景点,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菊展景观。
图源:津云
本次菊展共展出一百三十余种珍稀菊花,涵盖了标本菊、多头菊、树型小菊及多个新品种。水上公园还特别设立了新品种展台,展出了由中国菊艺大师叶家良先生及其高徒陈欣亲手培育的约60多个最新菊花品种。这些新品种或花形瑰丽,或瓣形别致,或色泽惊艳,充分展现了菊花艺术的精妙境界。
图源:南开文化旅游
图源:津云
漫步于菊展之间,游客们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菊花世界。从纯美到复色交织的绚丽,从经典独本菊到创意盆景菊,每一朵菊花都是大自然与园艺师匠心的结晶,让人流连忘返。
主景点“霜丰菊艳”以粮仓象征五谷丰登,仓顶覆盖着金黄色的稻穗,与周围的菊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稻菽千重浪,菊香满庭芳”的生动画面。此外,“菊映秋吉”“马踏金秋”“龙腾秋悦”等分景点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菊展景观。
图源:南开文化旅游
为了让游客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菊展中来,本届菊展还增设了多项互动体验活动。游客们可以为菊花新品种命名,提供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感受作为“菊艺大师”的乐趣。
图源:南开文化旅游
据了解,在今年菊展期间,水上公园将举办12项文旅商活动,让市民游客全方位感受津门菊文化。
天津人爱菊百余年
天津人爱菊之心传承已久。
百年前的津城,不论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市民,到了菊花最盛的时节,家里都要弄几盆菊花来玩赏。
天津园林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水西庄,当时就种植品种繁多的菊花,其中有一奇罕品种名“黄金印”,花黄色,形状呈方形,仿佛一颗金印,这是水西庄中特殊培育而成的名品菊花,此花一旦移至外面,第二年即松且圆,不再是原来的形状了。与“黄金印”同样有名的另一名品为“芙蓉城”,是方形的粉红色菊花,也是水西庄独有的。
一幅名为《慕园老人携孙采菊图》的长卷也展示了水西庄主人查日乾与家人、好友一起赏菊的情景,是天津早期菊花盛况的形象史料。
图源:文旅平谷
据西青区政协委员、文史爱好者方博介绍:天津最早的大众赏菊场所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宜亭。据《天津县志》记载,宜亭位于老城西门外、演武场右月坛,秋季商贩们便这里布置菊花,招揽人观菊,又兜售商品,颇受欢迎,渐渐成为每年一度的菊花展示会。
民国年间的花店 图源:天津生活广播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已经是著名的菊花之乡。位于现红桥区内的永丰屯是一个很大的菊花集散地,每年秋季都会聚集很多花农在此出售菊花。而当时的公园、学校、医院以及一些大厂商、社会名流也在公共场所或自家举办菊展,借此扩大联谊宣传。
譬如寿丰面粉厂每年都在劝业场一带的中原公司举办菊展。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南开中学,也曾是天津主要赏菊场所之一。
1930年11月15日的《益世报》就有“南开菊展洋洋大观”的报道:“本市南开中学之菊花展览会,自开幕以来,每日门前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该校统计,平均每日参观人数,确超千人以上,当此金风之际,有如此洋洋大观之菊展,点缀秋光,津门生色。”
《益世报》刊登的南开菊展部分获奖作品 图源:天津生活广播
办菊展、逛菊展,自那时起就已经成为津城秋季的重要活动了。
如今天津的菊展已经开办第59届了,对于天津人来说,这不仅是一场花卉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现。
以花为媒、以艺传情,让天津的文化之光在金秋时节更加耀眼。
END
文章综合:津云、北方网、天津生活广播、南开文化旅游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