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兴庆区鼓楼北街的亮化灯次第亮起,树影婆娑间,暖黄的光影洒落在座椅上。几位市民捧着热饮,静静聆听“城市微舞台”上吉他手弹唱的民谣。不远处,游客在绘有经典专辑封面的墙面前拍照打卡,这处依托鼓楼历史文化与音乐商业基础打造的“特色音乐文化主题街区”,如今已成为老城区兼具烟火气与艺术感的新地标。

从单纯的通行空间,到可停留、可体验、可消费的立体文化场域,鼓楼北街的蝶变,源于“文化为基,音乐为媒,商业赋能”的整体思路。
漫步街区,每一步都能感受到改造的用心。原本破损的道砖和墙面被精心修复,取而代之的是延伸的主题墙绘和艺术亮化的树木。街巷边,经典专辑封面、歌手与乐队名称以创意墙绘形式跃然墙上。另一边,民生街蔬菜商店、文化街粮店、士良照相馆等老字号的怀旧墙绘,诉说街巷的往昔岁月。转角处,《春天在哪里》的乐谱牌静静伫立,向来往行人诉说着作曲家潘振声与宁夏的深厚情缘——他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创作的三十三年,让这段轻快旋律与老街产生了独特共鸣。

整条街巷本身,也因多处嵌入的“城市微舞台”而变身为一个没有边界的演艺空间。天气暖和时,音乐爱好者抱着吉他即兴登台,歌声在夜晚的巷风中飘荡,孩子们循声而来,随着旋律轻轻摇摆。这些散落在街角、琴行门口的微型舞台,不仅为表演者提供了自由的展示机会,也让市民与游客在不经意间融入演出,真正实现了“街巷即舞台,处处有演出”的沉浸体验。

“作为音乐琴行聚集的街区,此次改造特别注重音乐氛围的营造。琴行门口的街角小舞台与主舞台形成联动,让‘推门闻乐声,出门赏演出’成为常态。”文化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静告诉记者,街道积极引导商户参与“街区共建”,建立长效治理机制,同时根据主题活动反馈不断优化服务,让街区的活力持续保鲜。

如今的鼓楼北街,已从单纯的消费地点蜕变成能产生情感连接的文化目的地。音乐爱好者在这里找到了展示才华的天地,游客沉浸式感受着街巷特色,商家也迎来了更丰富的客流与消费场景。这条老街的新生,展现了城市更新中“精准施策”的智慧与“绣花功夫”的精细,也让人们看到,每一条老街都能讲出动人的新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