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摄影:蔡家齐
秋访金灯河
□梁小卫
很多年前,当我第一次听说金灯河这个地名时,就被它富有诗意的名字所吸引。
金灯河村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与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峪里村搭界,距渑池县城65公里,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落。村子四面环山,南接仰韶大峡谷,北靠黛眉山,东望荆紫仙山,西邻南洼村。从村子出发向西南方向沿河谷行进,沿途有大龙潭、小龙潭、龙缸、龙巢等景观。向东北方向沿河谷探寻,有一条奇险幽深的大峡谷直通黄河。
我曾在不同季节多次探访过金灯河,每一次去感受都不尽相同。前段时间,听朋友说金灯河至新安县石井镇的公路通车了,再次前往探访的想法与日俱增。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再次驾车前往。
史载,3000多年前,阳壶古道经渑池县南村乡的关底、东关、金灯河进入新安县,再经石井、北冶、仓头及孟津横水直达洛阳。金灯河村的圪瘩店曾是阳壶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目前,在渑池境内阳壶古道保存较为完好的有两段:东关村段到金灯河村桥沟段约5公里、金灯河东段至石井沟口段约4公里。在这条古老而神秘的古道上,每一粒沙土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文明的印记,寄托着无数人的乡愁。
说起金灯河村名的来历,民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民只能靠在小河里捕鱼捞虾为生。村里有个恶霸,硬说这条小河是他家的,不准穷人下河。人们只好在夜深人静时偷偷下河捕鱼。说来也怪,当人们深夜偷偷下河时,对岸悬崖上总会有个白胡子老头儿,手执火把把人们捕鱼捞虾的地方照得通明。当鱼虾捞满筐篓时,老头儿就悄然不见了,村里的穷人们都说这是神仙在照应。
恶霸得知后,就带了几个家丁,夜里预先埋伏在悬崖之上。果然三更以后,看到穷人们纷纷到河边打鱼,悬崖上手执火把的白胡子老头儿也出现了。这时,一个家丁趁老头儿不备,猛扑过去将他推下崖。只听“哎呀”一声,火把顿时灭掉,随即一股白烟升天,白胡子老头儿不见了。
天亮后,恶霸带着一群家丁,奔向悬崖之下,抬回的却是那个把白胡子老头儿推下悬崖的家丁的尸体。穷人们这才知道,手持火把的白胡子老头儿化作一股白烟离开了。
这天半夜,穷人们又悄悄背上鱼篓下河了。他们刚走到河边,对岸悬崖上忽然亮起一盏光芒四射的金灯,照得河里的鱼虾清晰无比,穷人们赶紧下河将筐篓捞满高兴地背回家。
恶霸得知金灯的事情,便提前来到悬崖挂灯处躲藏起来,半夜时分,穷人开始捕鱼,金灯立刻放出耀眼的光芒。恶霸一心只想摘掉金灯,伸手一试,只差半尺,向前一步,便掉下悬崖摔死了。金灯却依然挂在崖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从此以后,这里的穷人们白天也可以自由打鱼捞虾,这条小河也被叫作金灯河,村庄也名为金灯河村。
进入金灯河峡谷,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震撼,峡谷两岸壁立万仞,层峦叠嶂,人迹罕至,堪称桃源仙境、天然氧吧。陡峭幽深的石层,像是万卷图书堆叠在一起,随着峡谷的迂回盘曲,酷似一条纽带蜿蜒飘舞。
据村里人说,传说中的金灯就挂在大峡谷南口的崖壁上。崖壁下有一处2米多深的水潭,颇为神奇的是,整个峡谷唯有这一处潭水冬暖夏凉,冬天也不结冰。
因为近期秋雨连绵,雨后峡谷里的河水比以往大了很多,山峦看起来更加湿润苍绿,虽没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灵动,也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飘逸。沿着河谷一直向北,两侧的高山陡峰刀劈斧削,高入云端。走过这段高山峡谷,眼前山势豁然开朗。尤为特别的是,这里虽然山石裸露,却被古朴而苍翠的松柏层染。峰回路转,一处笋峰突兀地矗立在面前,仿佛一根“金箍棒”,有顶天立地之势,傲立于群峰之中。
峡谷的河道中大大小小的奇石星罗棋布,由于风化、崩塌,又经过日晒雨淋、河水冲刷、山洪肆虐,石头大的如水牛,粗朴拙美;小的如葡萄,晶莹光滑,让人爱不释手。
最奇特的是,金灯河峡谷中有几处黑红相间的岩壁,经沧桑岁月、风雨侵蚀,岩壁上布满了蜂窝状坑洞,坑洞或深或浅,或大或小,或圆或长,或密或疏,实乃一处天然的攀岩之地。
金灯河水源丰沛,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峡谷中的河流时而湍急如脱缰的野马,时而水平如镜,清澈见底,灰色的小鱼儿、成群的蝌蚪轻盈地游动着。据当地村民讲,金灯河村的水质特别好,老乡家里的烧水壶用了十几年没有一点水垢。
临近中午,我回到金灯河村。大河从村中静静穿过,除了一两声犬吠外,听不到其他声音,踩着青石铺成的道路进入村庄,眼前有一座石头小院,门前大树下整齐地摆放着几十只蜂箱,错落有致的石头房已看不出年代,破旧的院门上贴着门神和对联,告诉你这个院子依然有人居住。
太阳穿过冷峻的秋风,高高地挂在蔚蓝的天空,不远处山坡上的牛羊在悠然地吃草。秋娘舞动神奇的画笔,给枝头的甜柿涂上一层浅红,给飘零的落叶和南飞的大雁在天宇间扯上了一根相思的飘带。石头房上的每块石头都透着一种美,大山、古屋、炊烟、石碾、晾晒的秋粮、静默的大树构成了一幅旖旎的田园画卷。
金灯河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中90岁以上老人3人,80至89岁的老人14人。老乡们一直保持着原有的习俗,喜欢住石头房,这种房子冬暖夏凉,墙很厚实,也很坚固。一些现代砖瓦建起的房屋也以石头为根基,石头房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2013年6月,金灯河村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河南省传统村落”称号。
秋意正浓,山村静美,田园风光中藏着岁月的温情。突然想起韩红的一首歌《唯愿》:想在山后有亩田,种完太阳就冬眠,揽拥秋月啜山泉,睡在云里躲清闲。恩恩怨怨过云烟,熙熙攘攘不着眼,平凡之人平凡过,青山背后有炊烟,大河两岸艳阳天。
走在金灯河,秋意和故事同在。
圆圆的月
□马河静
枪炮声像被点燃的惊雷,从中条山方向滚滚追来。他们刚撤到黄河南岸,硝烟便再度压顶。白浪村半山坡的窑洞里,抗战卫生队队长圆月神色如铁,声音却稳得像一口深井:“快,准备抢救!”
话音未落,三名伤员已被抬入。两人昏迷不醒,另一个小战士捂着肚子,疼得声音发颤:“快救救我!”
那声音太年轻,年轻得像春天刚抽芽的枝。圆月心头一紧,快步上前,在他额上轻轻一吻,又从口袋掏出一片纸塞进他手心:“看看这个就不疼了。我先救他们,你等我。”
“为啥先救他们?”小战士带着哭腔追问。
圆月没有回头,声音斩钉截铁:“为啥?为了大家都能活着!”
小战士颤抖着展开纸片,上面画着一轮圆圆的月亮,细看竟是一枚月饼,下方一行小字:“妈妈等着团圆。”他将纸片揉成一团,塞进嘴里,仿佛要将那份甜与思念一并咽下,然而,胳膊未能抬起,他就缓缓合上了眼睛。
另一边,圆月俯身检查伤势——一人断腿,一人断臂,鲜血顺着担架汩汩而下,两人脸色惨白,命悬一线。她迅速验了血型,毫不犹豫地卷起袖子:“抽我的。”
她是O型血,是战地卫生队口中的“万能血库”。这大半年,战火连绵,谁也记不清她献过多少次血。上级曾明令禁止她频繁输血,可在生死关头,谁还顾得上命令?
护士哽咽:“昨天才抽过,不能再抽了!”
圆月勉强一笑:“你们不是叫我‘血库’吗?”她晃了晃水壶,早已见底。
“我去点火热热吧?”
“点火?暴露目标怎么办!”她仰头,饮尽壶底最后几滴糖盐水——那是上级特批给她的红糖盐水,只为防止她因失血过多而倒下。
护士含泪抽了两管血,正要拔针,圆月却按住她的手:“继续抽,两个人都要输!”
“你不要命啦!”护士哭出声来。
圆月目光如炬:“战士的命更重要。他们一个,能顶我们十个百个!”
护士抽泣着又抽了两管。圆月还想继续,护士却坚决拔了针。等处理完两名重伤员,她回头去看小战士,却发现他已悄然离世。护士解开他的衣襟,只见一团肠子从腹部流出……
圆月扑上去,摇晃着小战士的身体,痛哭失声:“八月……八月啊!我的弟弟……姐姐对不起你……”一口气没上来,她眼前一黑,轰然倒下。
枪炮声再次将她惊醒。有人急切呼喊:“我们营长是O型血,必须输同型血才行!”
圆月气若游丝:“我……是O型血。”
担架上的营长忽然醒来,声音虚弱:“圆月……是圆月吗?”
圆月浑身一震:“仲秋?是你?伤到哪儿了?”
“头伤了……眼睛看不见。你……怎么样?”
“我没事。”
“让我摸摸你……”
圆月起不了身,只好让人把担架并在一起。她侧过头,看见一只黝黑粗糙的手,颤抖着伸来。她紧紧握住,高声喊道:“快!抽我的血!”
护士哭着阻拦:“你已经很危险了,这两天我们一直在找O型血给你输,可找不到啊!”
仲秋听见,吃力地开口:“护士……抽我的。”
一名抬担架的战士挡住护士:“医生是救人的,哪有抽伤员血的道理!”
两人争执不下。
圆月轻声说:“仲秋,你得活着。”
仲秋喘着气,断断续续地说:“我……已经不行了。为了……”
仲秋用尽最后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都听着……她是我爱人……怀着我的孩子。为了下一代……我命令你——抽我的,救她……值……”
护士颤抖着抽出营长的血,缓缓输进圆月的身体。
仲秋走了。窑洞里哭声一片。
外面的枪声,愈发激烈,如同一曲慷慨的战歌,在山谷间回荡不息。
惟舞伊州豫哈情
——致敬哈密乐舞诗剧中原行
□高杰
沿着丝路
由西向东
中原大地 吹来了
东天山的风
这风中
有馕的香 有舞动的声
这风中
有哈密的甜
雅丹的城
驼队的铃
伊州的情
是汉代的张骞
将西域凿通
是清代的林公、左公
不断兴修着坎儿井
唐代的“姊瑶玉成”之约
延续至今
就是豫哈文化行
伊州的天山大曲里
透着长安的大气
与豪迈的中原风
曲中弹拨着山河的交往
曲中唱着葡萄美酒与石榴花红
乐起伊州
放歌共鸣
惟舞伊州
胡杨定情
每一幕都在灵动地叙说
每一场都是流动的风景
在台上
有一种美
叫大漠风情
在台下
有一种情
叫和谐共生
民族团结
像石榴籽一样
紧密相拥
幸福的时代
如哈密瓜一样
脆甜 香浓
惟舞伊州豫哈情
——致敬哈密乐舞诗剧中原行
作者:□高杰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沿着丝路
由西向东
中原大地 吹来了
东天山的风
这风中
有馕的香 有舞动的声
这风中
有哈密的甜
雅丹的城
驼队的铃
伊州的情
是汉代的张骞
将西域凿通
是清代的林公、左公
不断兴修着坎儿井
唐代的“姊瑶玉成”之约
延续至今
就是豫哈文化行
伊州的天山大曲里
透着长安的大气
与豪迈的中原风
曲中弹拨着山河的交往
曲中唱着葡萄美酒与石榴花红
乐起伊州
放歌共鸣
惟舞伊州
胡杨定情
每一幕都在灵动地叙说
每一场都是流动的风景
在台上
有一种美
叫大漠风情
在台下
有一种情
叫和谐共生
民族团结
像石榴籽一样
紧密相拥
幸福的时代
如哈密瓜一样
脆甜 香浓
菊醴
□赵岩
重阳的午后,阳光像一块旧绸子,软塌塌地搭在窗棂上。我推开窗,一阵风溜进来,有点凉,但是不冷,就像有人在我耳边轻轻呵了一口气。巷子那头卖菊花的老汉还没来,往年这个时候,他的吆喝声早就糯米糕似的黏黏地飘在空气里了。
母亲在里屋窸窸窣窣地翻找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她捧出一个陶罐子来,用湿布仔仔细细地擦起来,那是个深褐色的粗陶罐子,上面没有任何花纹,可是它却像是装着一整个秋天的日光。
“是时候了。”母亲自言自语,“该把那点‘秋白’请出来了。”
我知道“秋白”是什么,是菊花,不是那种供人观赏的菊花。头年重阳节,母亲从山里挖来的那些小而又顽强的小野菊,一朵朵摘下来,加上甘草、冰糖,放在这个陶罐里。她说要让它们在黑暗中待一年,慢慢地把风、把太阳、把秋天所有的温柔脾气,都酿成一罐子醴。
母亲揭开罐口油纸封,一种气息突然涌出来,不是花香,是山间清晨的雾气,混着草叶泥土被露水打湿之后的那种清冽的甜味。原先干瘪的花瓣,在琥珀色汁液里,居然变得有些丰腴起来,沉沉浮浮地做着经年的梦。
母亲用小勺舀出一点来兑上温水,那水就立刻有了颜色,是极淡的、温润的一抹鹅黄。我尝了一口,一开始很苦,像嚼着一片新鲜的菊叶,但是那苦味很快就在舌尖转了个身,散了,然后一股悠长而复杂的甜便从喉头细细地升上来,慢慢地漫到心里去。这甜不是糖也不是蜜,它是更有风骨的一种甜,更像是被秋天驯服了一般温良。
“现在也没人愿意花这个心思去做这东西了。”母亲看着窗外,巷子还是空荡荡的,“都说买现成的菊花茶,不是一样的吗?”
怎么会一样呢,我心想,买的茶是即时的,只是水和干燥植物短暂的交欢,而这罐菊醴不一样,它封存着整整一年的时光。它把去年秋天的开阔、晴朗,还有母亲指尖的温度,全都酿成了液体的记忆,我们喝下的哪里只是菊花,分明是一段保存完好的旧时光。
夕阳余光斜射进来,母亲侧脸镀着金边,巷子口终于响起那个似熟非熟的吆喝声,断断续续似有似无,我杯子里那一抹鹅黄却越发地安静温润。
原来我们不需要在巷口等一束应景的菊花,最好的重阳,早就在母亲酿的醴里了。
一朵花的盛放
□纪雨童
10月23日是霜降。人间至此秋色尽,草木摇落露为霜。
农谚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此时见霜,往往预示着来年会有好收成。期待这句农谚在2026年能够实现。
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秋天即将画上句号,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开始。
一大早“霜降”霸屏。科普养生、疗愈鸡汤,人们用自己的仪式感,迎接一个新季节的到来。
“一方天地(璐璟)”,是一位用实景植物科普,记录中国人探索植物的文化与故事的博主。她说:“霜褪去了万物鲜艳的色彩,也就过滤了太多讨好的语言。”“秋用霜的语言作最后的告别。”“那些不伏于表面的美好,最容易入心。”她又说:“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只有奔赴向未知,才可以真正地安顿自己……”
我想,今天她打动我的不仅是对四季轮回、人间有序的清醒感悟和从容,还有她对世界万物的那份热爱和喜欢,是溢于言表的真实,这是她生命的张力。
最初,是她视频里,幽深的浓绿里鲜艳怒放的一朵红色彼岸花打动了我,那是一朵被赋予了灵魂的花。
今天,她打动我的,是五年时间(除了生孩子那年),坚持走向一条开满彼岸花山野小径,哪怕守护它的夫妇,已经走向了他们生命的彼岸,哪怕花已开得星星点点。这份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这份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执着,还有她对世界美好的守护和发现,即使是一朵花开。
就像追寻的彼岸花,也只是她关注的一种花而已,而她却把这朵花盛放的样子种在了许多人的心田。
彼岸花是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文化意涵的植物,它集美丽、神秘、哀伤与诡异于一身,中文名字“石蒜”。它通常在秋分前后开花,红色的彼岸花被叫作“曼珠沙华”,白色的彼岸花,被音译为“曼陀罗华”。因为彼岸花的花和叶生长在两个不同的季节,永远无法相遇,这种特性被赋予了分离、思念、错过和无尽的悲伤的寓意,也被称为这世间最凄美的花。
不必去定义这朵彼岸花的文化属性,我认为只需记住了它盛放的样子,就很好。
“你知道,一朵花开是多么盛大的事情?”两三个月前,友人的这句话,曾让我震惊良久,这是我从来没有细想过的问题。
她说,搬家时家里买了一盆君子兰,她也曾用心浇水、施肥,看过花开花落,随后竟然就忘记了。今年突然发现它在阳台的角落里开花了,对自己的懈怠她深感惭愧,对着君子兰道歉了半天。
那一瞬间,我被她打动了,也懂了她所说的不争与争。我们常常对自己曾经钟情的,会因为已经拥有而熟视无睹,也会因为确信它的不会离开,而忘记了它生命原来的样子。
把一朵花开当作盛大的事情,在许多人眼里大概会被看作是发神经。但对友人来说,盛大的何止是一朵花开,这更是她在自己的生命中,过尽千帆皆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一次觉醒,是生命的一次盛放,是心的辽阔,是爱的勇气,是开始在自己的世界种自己的花。
秋风潇潇起,万叶片片落。花开花又落,终需入尘埃。
四季更迭,花开花落,世界兀自运行,不为任何人停留。但也正因如此,那些在变幻中依然坚持的凝视,那些在流逝中依然保有的热爱,才显得珍贵。
木心曾说:“生活的本质是时间,而时间是对生命的考验。”我们又该如何在时间的洪流中安放自己呢?
生命恰如这彼岸花。彼岸,即意味着到达与超越。生命的意义或许不在于长久,而在于是否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毫无保留地怒放过。
在平凡中看见盛大,在流逝中体会永恒,便已抵达了生活的彼岸。经历过人生的跌宕起伏,依然热爱,是看清生活真相后的选择。就像霜降之后,万物不是单纯的沉寂,而是开始积蓄力量,等待下一轮新生。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责编:蔡仲鸣
投稿邮箱:smxsjkb@163.com
微信推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