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泉州鲤城,阳光漫过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的老烟囱,在青石板上洒下细碎光斑;中山路的骑楼间游人穿梭,中山南路的红砖道上满是烟火气,不远处的刺桐幻幕展演地正酝酿着夜晚的光影盛宴——这座世界遗产城市,以“保护传承+创新利用”为笔,让传统景区既守得住古韵,又玩得出新趣。
老厂房集群转型,业态焕新“文旅融合”
若论鲤城工业遗产焕新的标杆,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无疑是最鲜活的样本。谁能想到,如今聚集150余家文创企业的“网红园区”,前身是蜜饯厂、电视机厂、面粉厂组成的老厂房集群?曾几何时,这里机器停转、闲置的厂房和落灰的制粉设备,静静诉说着工业时代的落幕。
2010年起,鲤城区坚持“修旧如旧”原则,让老建筑“留形更留魂”:蜜饯厂的大烟囱保留红砖肌理,成了游客打卡的“工业地标”;锅炉房褪去锈迹,复古钢架搭配落地玻璃窗,变身文艺感十足的橘若美学空间;近2000平方米的制粉车间融入茶香,改造成可体验、可休憩的茶空间;连曾经的蜜饯腌制池,都成了研学课堂——孩子们围着老匠人听“一粒梅子变蜜饯”的故事,指尖触碰泛着铜绿的搅拌工具,工业记忆以可感知的方式延续。
如今的源和1916,早已突破“文创园”的单一标签: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工业遗产,承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古城定向徒步等活动;“物宜本兮”等入驻企业的文创产品屡获国家级奖项,唐卡技艺与工业风结合的展览吸引海内外游客;园区内还保留着“源和堂”老铺,各色蜜饯整齐陈列,为老泉州人留住舌尖上的“甜蜜记忆”。“白天逛工业遗产展、体验文创手作,晚上还能在园区里感受文艺氛围,老厂房里藏着新惊喜。”来自浙江的游客李女士说。
千年古街分层焕新,守韵添潮“古今交融”
作为泉州古城的核心街巷,中山路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近年来,鲤城区以“修旧如旧”为核心思路推进整体焕新,其中中山南路改造提升后,于9月30日正式开街,为这条千年古街注入新活力,而邻近的刺桐幻幕展演,则进一步丰富了古街的夜游体验。
漫步如今的中山路,细节里满是闽南美学与匠心:路面以本地芝麻灰花岗岩为主,每隔几步嵌入一块红砖,既显地域特色,又能快速渗水;骑楼廊柱重新砌砖,雕饰细节对照老照片一一校准;檐角下的剪瓷雕“四季花卉”鲜活如3D立体画,灰塑走兽带着民间艺术的灵动。尤其是中山南路段,串联起涂门街与江滨北路,改造后彻底告别了过去“瓷砖破损、雨天内涝”的困扰,暖光射灯入夜后次第亮起,2700K—3000K的光线不刺眼却能精准照亮灰塑肌理,“玉苑茶林”“泉州市百货公司”等褪色老招牌在光影中渐显,“走在这里像回到小时候跟妈妈逛街的日子!”家住附近的陈阿姨踩着5厘米厚的花岗岩石板,语气里满是亲切。
中山路新华书店二楼,正是刺桐幻幕沉浸式光影秀的常态化展演地。每当夜幕降临,光影技术将闽南婚嫁习俗、海丝贸易商船等传统元素投射在特制幕布上:刺桐花在光影中绽放,古船从“海面”驶向远方,千年故事与身旁的骑楼风貌相映成趣。不少游客逛完中山路(含中山南路段)后,步行几分钟就能抵达光影秀现场,“白天看骑楼雕饰品古韵,晚上看光影秀品文化,短距离里体验到了古城的两种美。”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先生说。如今,中山路的“街巷焕新”与刺桐幻幕的“光影添趣”相互呼应,共同成为古城文旅的“核心纽带”。
文化IP多维发力,激活文化“数字动能”
鲤城的景区焕新,不止于“空间改造”,更在于用数字技术与文创IP,让传统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互动”。
从2024年以来,鲤城区已完成200处各级文物的数据采集,推进30处省级以上文物3D建模——游客扫码打开“AR世遗地图”,对准府文庙、德济门遗址等遗产点,就能看到3D复原的宋元场景,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的繁华市集;开元寺西塔的“猴行者”“唐三藏”浮雕数据被精准采集,转化为《海丝西游之猴行者》NFT数字藏品,上线支付宝蚂蚁链后深受用户欢迎;“海丝家族”超级IP中的数字人导游“和和”,还能为游客提供“AI游古城”导览服务,获评工信部产业AI创新应用奖,数字技术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生肖IP更是让古城“出圈”的“利器”。连续三年推出的“泉州兔兔”“龙众九子”“七彩刺桐蛇”,深度融合簪花围、拍胸舞、闽南语谐音梗等在地元素:“七彩刺桐蛇”首轮授权冠名价值达1308万元,周边产品上线一个月销售额破千万元;“寻龙打卡”AR集卡活动上线14天,累计访问量超100万次;关公文创结合智能手机NFC技术,2024年国庆上市后营业额很快突破1500万元,形成“文化IP+消费”的良性循环。
如今,西街194文创集合馆里,生肖IP衍生品、丝路友城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构建起“设计—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IP授权的版权收益还会注入世遗文化保护与发展基金,实现“文化保护—创新利用—再保护”的闭环,让古城文化活力持久延续。
夕阳西下,鲤城的景区里满是动人的交融画面:老人在源和1916的工业遗产馆里,指着老蜜饯罐回忆青春;年轻人在中山南路的骑楼下,用手机记录暖光中的老招牌;孩童拉着父母的手,快步走向刺桐幻幕展演地,盼着光影故事开场。
鲤城的传统景区焕新,从来不是“推倒重来”的激进改造,而是“守旧”与“创新”的精准平衡——守的是工业遗存的肌理、古街的风貌、文化的根脉,创的是文旅融合的业态、数字赋能的体验、IP驱动的活力。未来,这座千年古城还将继续以“保护传承+创新利用”为路径,让古韵与新潮在街巷间持续奏响动人交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