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行记之伍:途径伦敦
©作者 泽众
夏日西风抚人醉,一日看得伦敦花
——题记
6月30日 星期一
天气晴好,气温升到三十度,曼城也迎来了它的盛夏。下午两点多,按照预约,早早出发去切塔姆图书馆。
一路上赶得紧,我推着骏,和萌一起穿过几条街道,在曼彻斯特大教堂的后面,找到了这座图书馆。一个音乐学院门前,零散地坐着十几个人,他们也在等候三点钟的参观时间点。我抓紧拍了张门头照片。
一位老者召集大家聚到一起,另一位年龄大的妇女,给每个人发了个吊牌,要求挂在胸前,才可以随着他们一起出入这里。在老者引导下,门卫打开了横在门口的栏杆,人们依次进入。最先穿过一座古色而斑驳的门洞,石块铺就的地面,被历史磨损得凹凸不平。石材砌合的门洞,岁月风化的痕迹十分显眼。
院子里很安静,只见三人在一片草地的树荫下,抻展了身子晒太阳。我们走到一座两层回廊式小楼前,我也听不懂老者的英语讲解,只是左右四顾。老者打开了低矮的门,引导大家来到里面,我闻到了一股潮湿的霉味。昏暗的走廊,有微弱阳光从两旁的窗户透了进来,方让人不觉得憋闷。
先是于九十度角的走廊里,一行人来回走了一趟。接着在走廊的尽头,入了一个大厅,抬眼上望,空间很大,有两层楼高。一排排座椅的对面是一个不大的舞台,上面放着一架被防尘罩盖着的钢琴,老者站在舞台上,继续他那我听不懂的讲解。
随后,在老者引导下,大家踩着木质楼梯,上到二楼的成九十度的走廊,两边的书柜里装满了图书,外面以金属网罩盖着。我猜想这是藏书阁,收藏了许多大尺寸的,以皮革包裹着的书籍。
在一侧走廊的端头,是个阅览室。
迈过两级木质台阶,便步入阅览室。中间摆放着个圆形的大桌,周围有十多把椅子。在门和圆桌的正对面,是个小的开间,中间一个方桌,三面靠墙放着木质长条椅。桌上有一摞图书,在开间口,竖着一个简介牌。这里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研究起草《共产党宣言》的地方。
第二天,巧遇七一。有幸游览切塔姆图书馆,意义非凡。于是,把一些图片发朋友圈,刷一次存在感。
注:切塔姆图书馆位于英国曼彻斯特,成立于1653年,是英国现存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该图书馆因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研究并起草《共产党宣言》而闻名,他们使用过的书桌仍保留在原处。馆藏包括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初版、《英语词典》等珍贵文献,以及马克思研究相关原始资料。历史上为防止图书被盗,曾用铁链锁书。
7月3日 星期四
傍晚七点多,乘有轨电车游览曼城,由市中心去了索尔福德,在媒体城BBC的时尚新建筑前漫步。
这个地区是曼城的一个现代建筑区域,地处老市区的外围。从沿途风景不难看出,与市中心相隔着一段,分明有些荒凉而破败的边沿地带。整体上很空旷,人也明显少多了,显得异常寂静。但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新颖而造型各异的现代建筑,稀疏错落有致地散布于新开凿的运河两岸。用萌的话说:就像是个高新开发区。
漫步在中心区域的水岸新城,七月的天气仍需要穿外套,才感觉不到凉意。不过在水岸的外围,从那些新建筑中,丝毫也看不出英国的古老痕迹。而在稍远处,则便是绿草自然生长的荒野了。
7月5日 星期六
昨天傍晚时分,又下雨了。
今天乘火车去伦敦,踏上归国旅程。
出生在曼城的骏,即将随我们一起,回到老家。没想到我们爷孙三代人,竟然各有各的老家。我的老家是山东郓城、萌的老家在陕西大荔、骏的老家自然算陕西渭南了。老家不是自己的出生地,但却是情感的根生地。
曼城的夏季,除了凉爽,少有燥热天气。天亮得早,黑得晚。每天五点钟天就明了,到晚上十点半才完全黑下来。许多日子,我不到五点钟就醒了,躺在床上玩手机,开始了一天的自由自在。
半个月前,就和孩子们商量着,要把骏送回国内,因为孩子们自己管娃实在顾不过来,而且生活成本也大。与孩子一起生活了短短三个多月,这就要离开他们返回国内了。尽管有萌一路陪同,但我心里还是万般不舍,可又深知这是早晚的事,只能理解顺应他们的难处和决定。
上午接近十一点钟,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到车站乘火车,踏上回国之途。伟亲手把行李送上车,就匆匆作别去上班了。坐着英国的火车去伦敦,可以欣赏沿路风光,别离的伤感因此冲淡了不少。
沿路多为乡村风貌,草地,田野,村舍,在起伏变幻的丘陵间时隐时现。我忽然联想到,即使在最先发达的英国,乡村的空间仍然远大于城市聚集的区域。从曼城最早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城市的1760年起,人口从乡下向城市迁徙的过程,竟然如此漫长而又永无止境。
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到达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尤斯顿火车站(Euston station)。在车站附近找到孩子在网上订的酒店住下。因为这一路带着骏回国,他就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尽管萌一心要陪我到伦敦游览,我的心里还是不忍心让才一岁多的骏受罪,因此我们此行很紧凑。路上萌问我,几年前恐怕怎么也不曾设想,我今生还能在儿孙的陪同下,不但驰骋于英伦大地,而且有机会悠闲地一起漫步伦敦街头。我心中的暖意,在无与伦比的愉悦间,忽然弥漫看来:是的!正是孩子的海外求学举动,拓展了我的生命尺度,这种幸福在我熟悉的人群中,必定是珍贵远大于羡慕。
下午走到伦敦街头,先是坐著名的红色BUS,后又漫步于泰晤士河畔。在伦敦眼和大本钟旁漫步,领略了车水马龙,接踵而至的游览盛景。拍照、打卡,从泰晤士河对面徒步越桥,在大本钟脚下,亲耳聆听到六点的钟声。伦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其城市布局竟然很开阔,丝毫不显拥挤。如此大手笔,直接颠覆了我此前的臆念。
更令人称奇的,是伦敦的公园众多,到处可遇粗壮而高大的树木,亦是其古老的有力见证。我们爷孙三人,漫步于白金汉宫前的大片绿地中,曾坐在道旁的连椅上,给骏喂食晚餐。几只松鼠不期奔跑到我的脚下,时而跳跃,时而匍匐于粗壮的树干,上下翻飞,其灵动可爱,吸引游人与之嬉戏。
在金色的傍晚,我站在白金汉宫前眺望,为其气势与周遭宏大而开阔的布局深深震撼,真是非皇家之气派而莫属啊!虽不曾靠近,却也沿着宫前的那条迎宾大道,一直走到了处于闹市区的中国城附近。不期撞上一场宏大的露天演唱活动,把大街小巷全变成了步行街,每个路口都有警车和警察上岗,而众人的参与劲头,更点燃了现场的浓烈气氛,没想到这里的游人更加密集。我们原本想去中国城解决晚餐的,还是被水泄不通的人流吓住了,没走多远,无奈退出。
也许适逢周六的晚上,可谁知周边的街区,人流会越聚越多。还有新奇的是在一个街巷里,竟然巧遇了潼关肉夹馍店,又走不多远,更见到西安面馆门前排着长队的食客……东方面孔与中餐在伦敦,竟然也会如此云集,让我顿失遥远之觉。
在这里,与伦敦街头夜生活不期而遇。回程的路上,骏在推车上怎么也不愿意坐了。趁着兴奋劲儿,我只好一路抱着他回到住处。
7月6日 星期日
晚上十点的飞机,由伦敦飞西安。白天大半天的时间,借机在伦敦街头溜达一圈。住的地方离大英博物馆不远,步行也就十多分钟路程。待把骏的事处理好后,把行李寄存在店家处,爷孙三人便徒步去大英博物馆。
穿过一处公园,粗壮高大的树木散布其间,远远望见有很多人在排队。到跟前一问才知道,是参观大英博物馆的。我们刚排在队伍里,就发现前后有不少华人和我们站在一起。先听后面的一位华人说他们提前有预约,而我们并不知道还要预约,心里就感觉可能事情不妙。再向别人询问,得到确切的说法是,未提前预约的也不影响参观,这才放心站在队伍里。队伍挪动得很快,前面出现的工作人员,主动告诉我们说带小孩的可以直接走快速通道。这样的意外待遇令人欣喜,萌开玩笑地对着骏说:我们跟你沾光了。他却懵懂不知。
走进大英博物馆,从平面图上不难发现,其宏大的规模与丰富的馆藏,真不愧为世界级水准。时间只允许我匆匆浏览中国馆。在那里,我又一次走进了一个人流密集的华人世界,耳旁被汉语几乎完全覆盖。一件件展品在我眼里的熟悉感,唤醒了心中的痛,它们大多是祖国近代屈辱史的直接证物。中国馆正对门的是两条龙的三彩琉璃浮雕,局部掘取的途径,昭然若揭。有秦汉时期的陶器,青铜器及铭文,唐代的三彩俑,同样留有明显切割痕迹的巨幅壁画等等。
走累了正在条椅上休息,巧遇一位八十有二的华人老太。我主动向老人表达友好与问候,之后才尝试着与之交谈一番。老人是随儿孙、亲家一起,从美国飞来英国旅游的。在儿子及晚辈陪同下,信心与底气依然十足。她说她老家河北,出生于兰州,早年去了台湾,后来又在美国生活多年。这么大年纪,竟然还敢乘飞机,她却十分轻松地说,不过九个小时,没有任何不适。联想到在来英国飞机上的感觉,我不得不惊叹其硬朗的体质与心态。由此也坚定了我,未来十年内大胆远飞的底气。
博物馆规模之大,令人难忘。参观的人流如注,因时间有限,我看过33号中国馆之后,便没有久留。
不觉已是下午一点多,肚子也饿了。我对孩子说,临离开英国前,还得吃个洋快餐。于是就近进了一家肯德基店。用过餐也没了继续游览的兴致,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便以休息的方式去附近的国家图书馆歇歇脚。这个图书馆体量宏大,我们只是在入口处,找了个可以休息的座位,粗略瞭望了它的前庭。仅那些曲折迂回的廊道,我得走很久很久。
预约送机的车子提前一小时到了。赶早不赶晚,我们回到住处取了行李,等车子一到就乘车离开伦敦直奔机场。路上不期又赶上大雨如注,到了机场天却晴了。短促的大雨给我送行,也许,这正是英国天气的独特魅力吧。
机场候机,又遇见众多东方面孔。一群小学生引起我的好奇,询问得知是来自香港的游学团。同班次的飞机上,更有来自陕西的老年旅行团同行。机上满座满员。好在从伦敦飞西安,只有九个多小时。
回程有萌一路陪伴,她安排得很周全,让我没了丝毫的紧张与担忧,心里轻松了许多。骏儿的吃喝拉撒睡,反倒是我们的一路操心,不敢有半星点儿懈怠。当我走出西安咸阳机场,已是第二天中午时分,一脚踏入炙热的盛夏,似乎刚从天国梦游归来。
(全篇终)
作者简介
泽众:本名谭文德,陕西渭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热衷于文学创作,发表作品近百万字。已出版散文集《草叶集》、《心归云水间》。曾获第五届杜鹏程文学奖。
编辑/王雲飞
审核/闵盼龙
渭南青年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