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有媒体报道,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珠穆朗玛峰东坡嘎玛沟区域迎来历史最大客流量,但极端的天气给徒步者带来巨大风险:有徒步者的帐篷被埋、睡袋被浸湿,有人在雪中迷路……珠峰东坡海拔动辄超过5000米,气候多变、氧气稀薄、补给困难,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登山者登山前也需周密准备。而有的徒步者缺乏专业装备、应急知识和体能储备,仅凭一腔热情便贸然挑战,无异于将自身置于危险境地。
当前,高海拔徒步逐渐从专业探险“破圈”成为大众旅游选项。在社交媒体上,一张张雪山星空图、一条条“人生清单”打卡视频,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户外活动的向往。然而,有的人只看到美景,却忽视其背后严酷的自然法则,相关情况暴露出景区管理和风险防控存在短板。对于客流量激增,是否有敏锐的预警机制?是否设置了徒步准入门槛?是否能提供必要的救援保障?若景区仍停留在“只开放、不监管”的粗放模式,那么“最大客流”很可能演变为“最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个人生命受到威胁,公共资源也可能面临沉重负担。
追求“诗与远方”不应以生命为代价,别让对美景的向往变成无法回头的生命赌局。真正的探险精神,从来不是对自然的挑衅。徒步者需增强风险意识,接受专业培训,杜绝“说走就走”的冒险;相关管理部门、景区应加强气象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在必要时对户外活动实施限流或暂停措施;社交平台也应承担内容审核责任,避免美化高危行为、误导公众。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评论投稿邮箱:mzpljkb@163.com

文:舒朗秋(公职人员)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