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于山 通讯员 卓松磊 徐聪琳
近日,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发布《2024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数据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2024年接待游客达1470万人次,不仅继续稳居全球主题乐园排行榜第五位、蝉联中国最受欢迎主题乐园,更以5%的增长率位列全球前十乐园增速榜首。
近年来,主题乐园游越来越火热,今年7月,上海乐高乐园开业。来自旅游平台“去哪儿”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主题乐园预订量同比增长七成,主题乐园成为多数家庭亲子出游的首选。
同时,除了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乐高乐园这样的国际IP外,中式主题乐园也在快速发展。方特东方神画遍布全国、西游乐园扎根吴承恩的故乡淮安、万岁山武侠城诞生在北宋故都开封……三界神魔、武侠江湖,一股中国风吹进主题乐园的世界。
不仅仅是大型主题乐园,一些中小型游乐园区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浙江衢州,南孔洛嘉森乐园于国庆前开业,乐园里结合本土南孔文化和当地“衢州三怪”传说,推出“三怪之森”游玩项目,和“南孔爷爷”“三怪”等卡通人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在文旅快速增长的势头中,吸引游客的除了各种娱乐项目外,文化的粘连和IP的魅力显得更加重要。
去哪儿玩?中外IP对线
主题乐园的魔力,在于让“梦境照进现实”。
走进迪士尼,米老鼠的微笑、白雪公主的城堡,是童年记忆的具象化;逛环球影城,侏罗纪恐龙的嘶吼、霍格沃茨的灯光,是电影世界的沉浸式延伸。
虽然上海迪士尼位列中国主题乐园榜首,北京环球影城里的哈利·波特园区和“话痨”威震天也常常上热搜,但中式主题乐园已经崛起。
方特东方神画系列主题乐园,是国内较早开发中式乐园品牌。在宁波方特东方神画,入口处采用徽派风格,从第一眼的建筑风格上,就能感受中式主题乐园的特点。
比如在《山海经》中,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文字并不多,但在宁波方特东方神画的“女娲补天”项目中,可以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近10分钟。游客们坐在一辆极具上古风格的“轨道战车”上,穿梭在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激烈的战场,体感设备实时模拟撞击、高温等感官刺激,尖叫中,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故事参与者”。园区内,孟姜女的长城、梁祝的千古蝶恋、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一个个中国故事都成了可触摸的游玩项目。
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放大了神话的震撼场景,也加深了游客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体验结束后,来自舟山的周先生一家还意犹未尽:“上次来的时候,队伍很长,没有玩到,这次弥补了上次的遗憾。”高日均客流与复游率也在不断加深游客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
西游记是耳熟能详的中国IP。“一眼就认出是西游,这样更有亲切感。”淮安西游乐园董事长李广生说。园区按照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搭建框架,以师徒四人为叙事主线,融入《西游记》里的花果山、盘丝洞、雷音寺等经典场景,唤醒几代人的记忆。
沉浸式游玩是主题乐园的特点。室内过山车可以跟着哈利·波特去捉“金色飞贼”,也可以跟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关键看如何把原著中的文字转换为适合声光电的娱乐形式,让游客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在淮安西游乐园内,悬挂式座椅与巨型球幕结合的“大闹天宫”、裸眼3D飞翔车“三打白骨精”等,都是乐园的招牌项目。当轨道车从“三打白骨精”的浏览通道中驶出,一段惊险刺激的旅程也结束了,来自安徽合肥的小孙说:“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书上和动画片里都看过,这次感觉孙悟空和白骨精就在眼前。”
和国外IP相比,中式主题乐园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文化根脉、本土化创新与科技赋能的深度融合,转化为可参与、可感知的体验项目。这里没有公主与魔法棒,孩子的梦里多了群“中国英雄”,欢乐的世界添了一笔东方色彩。
本土IP的连锁效应
近年来,中国的主题乐园快速发展,据统计,到2024年底,全国共有385座主题公园,其中特大型和大型主题公园达到87座,戏剧幻城、皮影主题乐园、杂技主题公园……大多为中国企业投资,不少主打中国文化IP。
方特系列主题乐园还探索了多种中式乐园:“东方神画”系列演绎传统神话;“东方欲晓”系列还原近现代史诗;邯郸方特国色春秋用《黄粱一梦》《疯狂成语》等高科技项目讲述成语故事;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通过《敦煌瑰宝》《丝路奇遇》等项目沉浸式展现丝路文明。
虽然上海迪士尼又交出一份优秀成绩单,但主题乐园并不是一门包赚不赔的生意,10月22日,香港海洋公园在一份文件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年度亏损约2.75亿港元,同比增亏483.66%。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对当前主题乐园产业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将于今年11月发布《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2025)》。院长林焕杰认为,部分主题公园存在高度同质化现象,过度依赖大型娱乐设施,缺乏内容原创与品牌辨识度,导致游客黏性不足、运营压力上升。
中式主题乐园表现如何?其中不乏佼佼者。
据世界主题乐园协会去年发布的一份关于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的方特主题乐园的游客量以111%的增长率创下游客量新高,首度突破8000万人次,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以实景演出还原江湖百态,被网友称为 “中式迪士尼”,今年上半年入园人次超过千万,同比增长239.33%。综合营收超过6亿元,同比增长162%。林焕杰曾做过调研,主题公园每创造1元的经营收入,可带动3.8元的城市经济收入,并进一步撬动12元至15元的上下游产业链产值。
更大的效益在于本土文旅联动上,尤其是和本土文化关联密切的IP主题乐园,助力打造独特城市 IP,提高城市知名度与美誉度,带动城市的跃迁。江苏淮安是吴承恩的故乡,淮安西游乐园已是当地的一张名片。在火热的“苏超”比赛中,淮安西游乐园的表演团队担任淮安足球队的啦啦队,唐僧师徒、天庭神仙、各路妖怪走上绿茵场,尤其是猪八戒出色的表演,成为“苏超”比赛中的焦点。猪八戒火了后,扮演者将小红书的昵称改为:“苏超啦啦队 八戒小猪”。
借助本土IP联动,中式主题公园在发展中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林焕杰说,在游乐体验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演出和活动,让游客在游乐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和文化的魅力。
这种理念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应用并不是孤例。正在打造5A级旅游区的衢州古城文化景区,根植南孔文化,主推“穿巷寻怪尝鲜辣,登楼拜圣吹儒风”“古城六事”,通过一系列沉浸式演出,不仅让封存的历史跃然眼前,也形成了地方特色的文旅生态。
本土IP如何出圈?
主题乐园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国际大IP一直没有停止抢占中国市场的脚步。锦江国际集团与华纳兄弟共同开发的“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亚洲首个、全球最大的小猪佩奇户外主题乐园也将落地上海。届时,迪士尼、乐高与这两大新项目会在上海的东南西北形成错位布局,本土乐园的竞争压力不言而喻。
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本土乐园和国际品牌的乐园相比仍有差距。林焕杰认为,在品牌打造投入、IP创新开发等方面也存在差距,但也在快速追赶。
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一场文化IP的较量。迪士尼用百年时间让米老鼠从卡通形象变得全球家喻户晓,环球影城也是基于各类知名电影IP不断推陈出新。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看来,生命力强的主题公园,其背后都拥有着强大的IP力量。IP能够让主题公园保有持久的吸引力,构建差异性的有效元素。
关键是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本土IP。
值得一提的是,本土IP的开发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比如中国的《西游记》,去年以来,游戏《黑神话·悟空》热销,电影票房冠军《哪吒2》中金箍棒亮相,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今年暑假档热映……在淮安西游乐园,西游记文化体验园配套项目已经提上日程,分别是狮驼岭和女儿国主题区域,乐园围绕“深化IP价值、拓展互动维度、强化社会影响力”持续发力。
近年来发展起来VR、AR等新技术,在主题乐园中已广泛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硬件方面差距不大,功能基本都能实现。”李广生说,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国产游乐设备的体验也很“丝滑”,没有顿挫感。更重要的是如何用主题乐园这类大众沉浸式体验的载体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本土IP是座富矿,需要发掘和提炼。“衢州三怪”本是《聊斋志异》中百余字的短文,如今,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中,演绎为卡通形象、冰箱贴、实景剧等多种载体,是其他景区无法复制的地方IP。
就连国际品牌也瞄准了中国IP的富矿——环球影城的“功夫熊猫”、迪士尼“飞跃地平线”里的上海地标、乐高《花果山降魔》现场秀,都在回应着中国故事的吸引力。
“中国IP和国际 IP 同台唱戏,实则是件好事,它们为本土主题乐园提供了成熟的运营样本与参照系。”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市场影响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品牌建设与持续创新营销,这更倒逼国内从业者思考如何从文化根脉中汲取力量,构建属于自己的 IP 长效运营之道,推进本土品牌国际化进程。
从传统里生长,走向更远的未来,毕竟,能穿越时光的欢乐,永远扎根在自己的文化土壤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