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的驴火,衡水的内画,沧州的金丝小枣,邯郸的“大肚鸭”……10月27日,走进北京西站北二楼大厅的旅客惊奇地发现,18米长的通道内多了一排“小摊位”。原来,这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2025河北文旅走进京津宣传推广活动”在此启动,为南来北往的旅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燕赵文化体验。
邯郸展位的“大肚鸭——毛遂自荐”成语冰箱贴 光明网记者赵艳艳摄
超越交通功能,枢纽经济效应凸显
“来北京西站坐过很多次车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活动,很惊喜!”一位游客一边翻看着手里写着“我真的很不错”的“大肚鸭——毛遂自荐”成语冰箱贴,一边拿出手机查阅“大肚鸭”的相关知识。据介绍,该款文创产品取材自邯郸博物馆的战国陶鸭尊。古代科举制度产生后,鸭谐音“甲”,有着金榜题名、位列三甲的寓意;在民间,赠鸭也象征着好运连连、事事如意。
在现场,诸如此类的“知识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石家庄展位的“奉旨摇滚”文创 光明网记者赵艳艳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北京与河北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北京西站作为京广、京九、京广高铁、京雄城际等多条线路的始发站,每日有183对列车联通两地,乘坐高铁最快20分钟就能到达河北,2小时内便能到达河北大部分旅游目的地。作为集交通、文化、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北京西站引入地方文旅推介这类高品质、有特色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经济走廊”节点作用,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消费牵引力和产业推动力。通过深化“交通+”模式,让车站发挥城市窗口功能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保定展位的驴肉火烧毛绒玩具 光明网记者赵艳艳摄
沉浸体验引爆互动热潮,旅途变“趣”途
“地球可以是方的,但驴肉火烧必须是圆的!”现场,来自河间的“方驴火”和来自保定的“圆驴火”展位相邻,贴脸开大,吸引了游客驻足。
汇聚河北14个地市风物精华的集市吸引了大量旅客,54个展台一字排开,琳琅满目的美食、文创与非遗项目,为过往的旅客奉上了一场声色香味俱全的“沉浸式”河北之旅。许多旅客表示:“本来只是匆匆赶车,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舌尖上的河北”。文创非遗“圈粉”旅客,在衡水内画、蔚县剪纸、唐山陶瓷杯等都成为备受青睐的旅行纪念品。
当天,一场汇聚河北14个地市非遗精髓的视听盛宴成为本次推介活动的亮点。铿锵激昂的河北梆子,刚柔并济的太极通背拳,国家级非遗地秧歌,韵味悠长的西河大鼓,清新悦耳的保定民歌……令人回味无穷。这场非遗展演不仅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传承,让匆匆过往的旅客在片刻驻足间,深切感受到了河北文化的多彩与鲜活。
展位前人头攒动 国铁北京局供图
从“候车厅”到“旅游起点”,河北文旅展区重构旅客出行体验
现场设置的河北文旅图片展和河北文旅精品线路展,也成为旅客流连忘返的“打卡点”。在图片展前,众多旅客放慢脚步,通过一幅幅展现坝上草原、巍峨长城、古朴小镇的震撼影像,提前进行了一场“云端”漫游,并不时用手机拍照,与家人朋友分享眼前的壮美风光。而精品线路展区则化身为临时的“旅游规划站”,从“皇家文化”到“滨海休闲”,一条条精心设计的主题线路吸引了大量旅客驻足咨询,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工作人员举着“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的标语合影 光明网记者赵艳艳摄
整个展区人头攒动,互动热烈。旅客们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与传播者。现场开展的“扫码有礼”和知识问答活动,更是将文旅优惠券、特色文创产品等“河北好礼”直接送到旅客手中,让一份份惊喜与期待,从北京西站延伸至未来的燕赵之旅。这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成功将静态的展览转化为动态的参与,让短暂的候车时光充满了发现的乐趣,真正将交通枢纽打造成为了激发旅游意愿、连接目的地与游客的温馨“城市会客厅”。
此次活动通过河北文旅图片展、精品线路展、地市特色集市及非遗演出、发放宣传折页等多种宣传推介方式,精准对接河北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庞大的出行人群,进一步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品牌影响力。
来源: 光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