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当阳光刚刚洒满巴厘岛苍古的街道,Tiffany 已经用一场慢跑唤醒身心。九点,她出现在网球场上,而她午后的日程则被 CrossFit 训练和高强度的泰拳课填满。直至日落时分,她在海滩的瑜伽冥想中舒缓放松,为一天的训练画上句号。这种将度假变为“上体校”的模式——Sportcation(运动度假),正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新宠。
从消费数据来看,这一趋势已初现规模。美团与中国游艺机游乐园协会(CAAPA)联合发布的《2024 中国旅游休闲度假市场新趋势发展报告》指出,体旅融合正释放巨大潜力,小众运动正走向大众化。去年上半年,全国“马术课”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 74.8%,而“网球”相关订单量更是激增 128.7%。运动所处的场景,正在从城市健身房走向度假目的地,运动度假也成为旅行的新方式。
运动与旅行的结合并非新鲜事。阿尔卑斯的滑雪、尼泊尔的徒步、万宁的冲浪,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度假”往往由地理特殊性驱动,即必须前往拥有特定自然资源的目的地,才能完成这项运动。
新一代的 Sportcation 则打破这一逻辑,呈现出鲜明的“去地域化”特征。它不再依赖特定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而是将城市中本就流行的运动,如网球、飞盘、CrossFit、瑜伽、综合格斗等,重新组合进度假场景,打造出高度沉浸、强社群的复合体验。
巴厘岛正是这类新型“体校”中的典型目的地。在这里,旅行者可以自由选择从瑜伽、CrossFit、网球到综合格斗的多种课程。岛上甚至涌现出综合型运动度假村,如苍古的 Wanderlust Fitness Village,号称是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 CrossFit 场馆,同时还提供餐饮、住宿和恢复等一站式服务。小红书健身博主 @咕噜健身厨房 分享的巴厘岛“体校”攻略,发布一周内便收获约 1.7 万次互动,成为打卡范本。
图片来源:Wanderlust Fitness Village
受到这股热潮的吸引,热爱运动的营养师 Titi Luo 今年夏天就选择在巴厘岛乌布度过她的假期。“在半户外的瑜伽场地,听着鸟鸣与溪流声进行晨间瑜伽,那种极其宁静的环境配合舒缓的伸展,让人非常容易进入心流状态。”她分享道。
另一位旅行者黄女士则带着母亲前往泰国 Thanyapura 网球度假酒店,体验了一种更具互动性的运动社交。她表示,在那里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爱好者一起打球,接触风格各异的教练,比在香港上一对一私教课更有趣。更令她触动的是与母亲共同参与的瑜伽课——出发前她因查出轻微脑梗而情绪低落,但在成功完成倒立动作并听到教练称赞她‘’新陈代谢奇强无比”后,她眼中重新闪烁出光芒。“也许这就是运动的意义,让人重新感到‘我可以’。”
在体验经济崛起的当下,Sportcation 的流行并非偶然。它精准命中了当代消费者,特别是年轻高知群体,对健康、体验与社群连接的三重深层需求,构建出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模式的价值偏好。
对这类消费者而言,健康不是一时兴起的自律挑战,而是深度内化的生活方式。传统度假中难以避免的饮食失控、作息混乱常带来“假期罪恶感”,而 Sportcation 巧妙地将运动节奏融入行程,使人得以维持甚至提升身心状态,回归日常时反而更具能量。
“对运动度假的参与者来说,网球、CrossFit 等运动早已如吃饭、工作般自然。这不仅是休闲,更是生活方式的延伸。”旅行与网球博主 Fabian 对 Fast Company China 分享道,“在旅行场景中,运动进一步转化为与自然、朋友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快乐。”Luo 也补充道:“我日常保持一周六练的频率,已经习惯保持活跃。度假时若不动起来,身体反而会感到不适。Sportcation 让我能无缝延续这种状态。”
图片来源:Wanderlust Fitness Village
英敏特《2025 年中国运动与户外消费洞察》指出,运动正在深度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呈现出高度“生活方式化”的特征,“城市散步/健步走”这类轻运动的参与率已高达 94%。户外运动(跑步、山野徒步等)与社交属性强的运动项目(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也展现出较强的吸引力。
除了满足了旅行者“动起来”的追求,运动度假也为不满足于“打卡式观光”的旅行者创造了深度在地的参与感。
Luo 以她的跑步经历为例,生动地描述了这种打破运动场所边界的感受:在瑞士卢塞恩湖边晨跑,能闻到青草、湖水与晨露交织的气息;在格林德瓦 First 山脚下跑步,宛如置身童话小镇,还可以远眺少女峰,偶遇日照金山;而在日本阿苏火山的田野间奔跑,则会闻到稻草和露气并存的芳香,是治愈的吸氧感!即使是雨天,被自然雨雾包裹的奔跑,也是室内跑步机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
图片来源:jungfrauregion
Sportcation 把运动嵌入目的地肌理,成为深入体验一地风土的方式。《2025 小红书运动户外趋势前瞻》的一项数据也刚好佐证了这一点:55% 的户外内容搜索由“场景词”触发。这意味着,运动爱好者们愿意买单的不再是装备,而是“在理想生活画面里出汗”的瞬间,旅途也因此被当成可移动的运动场景。
在个体孤独感日益凸显的当下,Sportcation 还创造出一种基于共同兴趣的即时社群生态。来自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因一项爱好迅速破冰,形成高浓度、非功利性的短暂共同体,为旅行注入了宝贵的情绪价值与归属感。Kristin Xiao 分享了她在巴厘岛参与瑜伽课程的经历:"在运动旅途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以不同方式生活的人,这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比如,在印尼我结识了从各国而来、一边教授瑜伽一边从事音乐艺术创作的老师。"
如果说运动度假的第一层意义在于满足健康、体验与社群的个人需求,那么其更深层的商业价值,则在于它精准捕捉了当代消费者从“效率优先”到“体验至上”的心态转变,并由此催生出一系列新的消费场景与商业模式。
运动度假与传统城市运动的核心差异,在于参与者心态的不同。Fabian 表示,“在上海打球时,我仍是‘打工人’状态,打完球可能要马上去上班、继续学习或处理其他事务。场地预订也很紧张,有限的的时间必须高效利用,总会有种效率至上的感觉,难免会更在意自己的表现,很难完全放松下来。”在这样的日常节奏中,运动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待办事项。
“而在运动度假中,心态完全不同。度假的核心是放松,所以打球也更轻松愉快。打完球可以逛景点、享用美食,如果不过瘾还可以下午或第二天再约,没有时间上的紧迫感。”Fabian 分享道。
小红书《2025 运动户外趋势前瞻》的调研结果显示:运动爱好者的核心驱动已从功能需求转变为对内在情绪价值的追求,包括自我挑战、社群归属、心灵疗愈、解压释放等“体验式”诉求。这种从“效率优先”到“体验至上”的转变,不仅延长了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更拓展了消费场景,运动变成了串联起餐饮、观光、购物、社交等多元消费的核心线索。
图片来源:absolutesanctuarysamui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去瑞士滑雪、尼泊尔徒步等运动度假方式,Sportcation 这种新型的“体校式”度假对大众来说更为“平易近人”。
一方面,大多数课程为新手友好。Fabian 指出:“无论是网球、普拉提还是瑜伽,其实都没有特别高的门槛。现在大多数场馆都会提供器材租赁和球具购买服务,所以即便出发前忘记带装备,也不会影响体验。”这种“轻装备”模式不仅方便了旅行者,也为目的地运动场馆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在成本结构上,Sportcation 展现出显著的“体验性价比”。Fabian 观察到:“海外网球场地价格往往比上海便宜很多,在巴厘岛、澳洲、南非和泰国打球,整体性价比反而更高。”这一洞察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得到更多印证。据用户分享,在越南一节网球课费用折合人民币仅 60-100 元,而北京、上海同类课程则动辄 600 元起。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使得深度运动体验能够从一线城市的“高消费”,转变为许多人可负担的常态化旅行方式。
正是这种在运动心态、经济成本与入门门槛上的多重“自由”,精准回应了当代旅行者“体验至上”的价值取向。
不过,当运动体验成为度假选择的核心标准,专业设施、优质教练与课程设计固然是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但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与卫生保障却仍存在明显短板。以颇具代表性的巴厘岛为例,不少旅行者因饮食不当而患上“脏水病”,使原本畅快的运动度假也沦为“医院度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运动体验与场所卫生状况紧密相连。随着运动度假目的地日益火爆,部分场馆因参与者激增而管理滞后,更衣室、器材清洁等基础环节的卫生隐患逐渐浮现,成为影响体验可持续性的潜在风险。
这些具体痛点恰恰也为市场进化指明了方向。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续普及,运动度假将展现出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产业各方而言,当前正是推动服务标准化、构建品质信任机制的黄金时间。而对于品牌而言,Sportcation 或许也是其布局场景营销的不错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