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
“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夏陵,通过参观珍贵展品、聆听详细讲解,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回去后我要把这份独特的经历讲给更多人听。”10月24日,一次往返30公里的徒步研学,让银川市西夏区兴泾中学八年级学生马海涛深深地记住了西夏陵。
西夏陵是宁夏首个世界文化遗产。依托丰富的人文资源,西夏陵景区精心开发西夏文木活字印刷、“我在西夏陵修文物”等8大主题研学课程,覆盖“课本游”“文化游”“科普游”;通过科技赋能文化传承,运用VR和XR数字孪生技术,创新打造VR大空间体验《神秘的西夏陵》、XR项目《西夏寻踪》,让青少年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研学现场。
研学活动现场,兴泾中学的思政老师以“贺兰山下的文明密码”为题进行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回溯历史。“西夏文字、礼仪、制度,都融入了中华文明的血脉……”在西夏陵博物馆,跟随讲解员的讲解,同学们借助文物、史料等“零距离”探秘文化遗产。
“走出课堂,用脚步丈量家乡;走进历史,用心灵感受文明。”兴泾中学校长史建国表示,学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就是希望通过研学的方式,让学生从课堂走向广阔天地,从书本走向鲜活历史,在行走中增长见识、锤炼品格。
参观展品。
“2025年,西夏陵的研学案例入选‘中国风景名胜区文旅融合典型实践案例’,截至目前,景区研学游接待总人数已达11万人次。”西夏陵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将立足于世界遗产价值传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目标,持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不断丰富研学课程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让更多青少年在实地探访中了解西夏历史文化,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认同和热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焦小飞 西夏陵景区供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