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天府·熊猫文化
“熊猫+” “+熊猫” 创未来
10月17日至20日,2025年天府书展在成都举行。18日,由四川画报社、成都国之瑰宝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看熊猫杂志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画卷天府·熊猫文化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熊猫符号经济专刊首发式,在2025天府书展主会场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
推介会现场
国宝大熊猫,是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有着和平、友好的形象,以及祥瑞、幸福的寓意。因为有了文创产品,大熊猫以及大熊猫的生活由陌生的、有距离的转换为可观赏、可触摸、可感知、可使用的对象,大熊猫文化由此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实现了相应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感性价值等。
“熊猫符号经济”专刊封面(点击上图,横屏览阅专刊电子书)
画山画水画四川,画出安逸四川;“熊猫+”与“+熊猫”,创造无限可能。本次推介会上首发的《四川画报》“画卷天府·熊猫符号经济”专刊,以“国之瑰宝”“‘论道’熊猫”“文创秀场”三大板块,用精彩丰富的图文,呈现了当下文创事业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熊猫文化新生态,串接出一幅打通熊猫文创、文博、文艺的美美与共的文化旅游导览图。而众多业内专家以亲历和感悟发表的洞见与心得,更成为当下“熊猫文创版图”上的一个指路方向标。
北京广播电视台主任编辑,熊猫文化研究者。
任樱
很多家长带小朋友们去动物园,看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以后,都会去熊猫馆的纪念品商店转转,看看那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文创纪念品,买一个熊猫玩偶或者钥匙链、小挎包、冰箱贴之类。但是很多熊猫“粉丝”不再满足于被动购买官方周边产品,他们用自己拍摄的熊猫图片制作各种周边文创品,并在动物园进行交换。这种“粉丝”之间的自发线下交际行为——“互扎”——吸引着越来越多“猫粉”的参与,成为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猫“粉丝”众多(陈先林 摄)
之所以叫“互扎”,是因为粉丝们自己制作的周边文创品,很多都是以徽章、吊牌、钥匙扣为主的可以挂在书包上的小物,而徽章需要“扎”在书包上,故名。
当“猫粉”们将“互扎”的成果再社交平台,又进一步生成了新的传播内容,形成“创作—交换—传播”的良性循环,从而让熊猫文化更具多样性和生命力。
大熊猫的庆生活动
今年8月,我参加了两场大熊猫的庆生活动:
一场是8月2日沧州动物园的晶运10岁生日会,一场是8月10日内蒙古林胡古塞的美欣和喜淘淘19岁生日活动。
晶运是与萌兰同届的小熊友,美欣是香港大熊猫盈盈的同父同母亲妹妹,而喜淘淘作为汶川地震小英雄的事迹更是让每一位“猫粉”如数家珍。三只熊猫都有着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的生日会也吸引了来自京津冀蒙甚至全国的“猫粉”前来共襄盛举。
沧 州
在生日会上,奶爸奶妈为熊猫精心准备了生日大餐,众多游客和“猫粉”们则举着“长枪短炮”不断摁动快门,唯恐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等到熊猫吃饱喝足,大家也看够拍够了之后,就该进入“互扎”环节了!沧州本地的“猫粉”,一位几乎每天都会去看望和拍摄晶运的姑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她自制的晶运周边大礼包,里面有徽章、冰箱贴、雨伞等物品。大家自然也不会让她只是“单方面付出”,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存货回赠。大家平时都是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发布熊猫视频进行互动,现在借由晶运生日的机缘得以在线下相遇和交流,自然是其乐融融。
内 蒙 古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林胡古塞景区,住着四只大熊猫:淘淘、美欣、朵朵和云涛。因为园长和奶爸每天饶有趣味的直播,让这里迅速“出圈”,抖音直播间人气居高不下。这次的生日会就聚集了很多平时每天看直播的“猫粉”们。他们从全国各地赶来,互相交换自己为美欣和淘淘制作的生日周边文创品。这些文创品种类繁多,每一件都精美可爱创意多多。现场俨然成了大型熊猫周边交流集散地,每个人都满载而归。
北京熊猫“粉丝”自制熊猫文创(邓颐深 摄)
熊猫“粉丝”之间这种自制和交换周边文创品的行为,是一种大众参与文化传播的新型表达形式,体现了多重积极的“粉丝”文化特征。“粉丝”间的交换不涉及商业盈利,更多是基于共同兴趣和身份认同的分享。
2024年熊猫香香生日时,一个来参加生日庆祝活动的粉丝向游客介绍他的收藏品(舟之供图)
这种“去中心化的文化传播网络”的构建行为,打破了官方壁垒,推动了“文化参与的平民化”,强化了熊猫“粉丝”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提升了熊猫文化的传播黏性,扩大了熊猫文化的传播半径,推动文化传播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创造”。而当“猫粉”们将“互扎”的成果再社交平台,又进一步生成了新的传播内容,形成“创作—交换—传播”的良性循环,从而让熊猫文化更具多样性和生命力。
本文源自《四川画报》总第415、416期
编辑/肖蓉
审核/鲁琴
终审/陈佳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