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5文旅品牌盛典暨“文旅好品牌”年度案例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来自苏州的 “苏州荷花市集”品牌和“跟着苏博去旅行”品牌成功入选“文旅好品牌”2025年度景区及博物馆品牌案例。
“文旅好品牌”,由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品牌与传播研究院与凤凰网联合发起征集,旨在梳理和推广过去一年中在文旅品牌建设、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方面涌现出的标杆案例。
今年夏天,苏州古城白塔西路的荷花市集,爆火出圈。170米长的街巷间,80余个荷花摊位沿巷铺开,太湖花农凌晨采摘的荷花,被不少年轻游客捧在手心……这幅晨雾与荷香交织、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面,成了苏州夏日的限定浪漫。
南京游客为体验这份江南风雅,特地坐高铁前来“赶集”。来自上海的游客评价荷花市集“既有水乡诗意,又有市井温情。”……荷花市集日均客流超两万人次,单日荷花销量逾万枝,网红摊点日营收最高达三万元。
从自发形成的农特产品疏导点,到现象级文旅IP,荷花市集的走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文旅融合发展的绝佳样本,更是古城守护历史文脉、探索文化创新的有力尝试。
荷花市集里,有诗意烟火与城市管理的动态平衡
凌晨三四点,花农带着采摘的新鲜荷花,坐上“荷花专线”公交、地铁来到市集上售卖。三五枝荷花、莲蓬当“花心”,荷叶作裙摆——清香雅致的荷花与古城的烟火碰撞,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寻“荷”而来。荷香袅袅,人流如织,叫卖声、欢笑声回荡其间,宛如一幅流动的江南风情图。
随着荷花市集的火爆,管理、交通、环境等问题随之而来。姑苏区用更为精细的治理方式,守护着这份美好:城管队员帮着搬竹筐、洒水降温,维持秩序;交警疏导路面交通、指引车辆行人有序通行;文旅部门邀请花艺技师,指导花农包扎荷花花束;开设“观前花汇•荷花市集”,城管、交通、志愿服务等同步升级......既有智慧“疏导”,也有温情“呵护”。
荷花市集里,有文化传承与流量驱动的双重共振
据宋代《吴郡志》载:“六月荷花市,阊门至枫桥舟楫不绝”,道出姑苏赏荷传统。千百年来,荷花不仅是江南水乡的夏日风景,也是颇具魅力的文化符号。
线下,姑苏区借助荷花市集热度,围绕“四季姑苏 ‘荷’你相约”主题,联动苏南花卉中心等场所,开展“荷诞日”、荷花雅集等活动,推出赏荷、荷花宴等打卡路线,构建可看、可听、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场景,让传统文化中的赏荷雅趣更加具象化,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与外延。
线上,“带着荷花去赶集”话题播放量超亿次,抖音平台播放超5000万次,小红书浏览量超300万,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引爆网络热度,唤醒了“江南可采莲”的集体记忆。
荷花市集里,有人文与经济相互赋能的姑苏实践
荷花市集以一朵荷花为纽带,让千年文化基因与现代消费场景深度交织:从花农的竹筐到文创产品,从荷花宴到 CityWalk 打卡路线……覆盖餐饮、住宿、景点等消费场景,化人气流量为经济增量。荷花,已从时令商品变为贯通种植、文创、旅游、服务等领域的“永生花”。
从典籍里的“六月荷花市”,到当代人“买花、赏景、品宴”的沉浸式体验,姑苏区深挖千年文脉,让“荷香”飘在古城街巷,把城市IP具象为一朵可以带回家的“花”,不仅留住了文化记忆,也带动了人文经济的发展。
这一模式,也为古城保护与更新提供了新范式——让传统“活”在当下,让经济“美”在秩序,让烟火“久”于匠心。
夏日已过,荷花早已谢幕,但是因为荷花市集引发人们对“江南”的美好向往,却远未结束。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编辑:小w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