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线的海岸线上,藏着一座积淀400年历史的村落 —— 神冲,它既有142栋火山石屋的独特肌理,又坐拥红树林、古盐田、月牙沙滩的生态宝藏,却曾因人口外流只剩48户留守、大量资源闲置,还面临海南西线缺乏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标杆的短板。
这颗 “被尘封的海南西部明珠”,如何才能打破沉寂?
依托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与 “儋耳追光” 驿站,以“一核一心一带三组团”规划为抓手,借政策红利串联资源、靠产业融合活化石屋、带动乡村振兴,这样的路径可以让神冲“破局重生”?
如今首开区试运营已收获游客好评,它又能否从“新晋网红”成长为点亮海南西线度假未来的标杆,为全国滨海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01
困局:神冲,一颗被尘封的“西部明珠”
独特的底蕴:火山石屋与海洋文明的时空对话
位于海南西部海岸的神冲村有着400年的历史积淀,至今完好保存着142栋 “独具特色的火山石屋”,其原始石砌肌理与人字顶结构,是海南西部火山岩建筑文化的活化石。村落依海而建,坐拥“石冲围堤”——这种利用火山石堤围合潮间带的古老捕鱼方式,展现了古代渔民与海洋共生的智慧。生态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月牙形沙滩绵延千米,红树林湿地栖息着珍稀鸟类,古盐田遗址记录着千年海盐生产技艺,共同构成“海 - 滩 - 林 - 田”立体生态系统。
▲村里闲置的火山石民居
▲石冲围堰
发展的瓶颈:寂静海岸的振兴之痛
岁月流转中,神冲村面临多重困境。人口外流导致“空心化”,仅48户居民留守,大量火山石屋长期闲置,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濒临坍塌。作为海南西线的“隐秘角落”,其历史文化与生态资源鲜为人知,长期游离于主流旅游线路之外。
同时,海南西线旅游存在产品单一、高端配套缺失的短板,缺乏能够串联滨海资源、融合文化体验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标杆”,神冲村的潜力亟待激活。
02
破局之道:以“神冲 + 驿站”为核,开启振兴计划
战略抓手:环岛旅游公路串起“海岸珍珠”
依托2023年全线贯通的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神冲村迎来蜕变契机。作为儋州段重要节点,项目以“儋耳追光”驿站为枢纽,整合村庄、海洋、沙滩、红树林、古盐田等资源,打造集“滨海度假、海上运动、民俗体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复合型度假区。
2025年国庆试运营的首开区,已开放火山石屋民宿、潮餐厅、汐咖啡、神冲之心、水上活动中心、海上俱乐部六大空间,单日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成为西线旅游“网红打卡点”。
▲潮餐厅
▲汐咖啡
顶层设计:“一核一心一带三组团”全域蓝图
跳出单一景点开发模式,神冲村以系统化规划构建发展新格局:
•1个驿站服务核心:依托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多功能驿站,提供交通接驳、游客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成为区域旅游集散中心。
•1个神冲宿集度假中心:修缮改造火山石屋,引入高端民宿品牌,打造全国首个“海洋主题民宿集群”,实现“外显古朴肌理、内享现代舒适”的住宿体验。
•1条无界剧场滨海体验带:沿月牙形沙滩布局露天剧场、潮汐艺术装置、赶海体验区,让海洋景观与文化演艺无缝融合。
•三大特色组团:
◦神冲村 X 追光海岸组团:复原古盐田、石冲捕鱼场景,开发“渔民生活一日体验”项目,感受了解渔耕文化。
◦红树林 X 海之光年组团:建设红树林科普栈道、观鸟平台、夜间荧光海滩游览,打造生态研学与浪漫夜游目的地。
◦沙井村 X 光彩海岸组团:联动周边村落,发展海鲜市集、渔家宴、滨海露营,形成“一村一品”的集群效应。
▲一核一心一带三组团规划
03
规划落地:构筑神冲度假区的三大支柱
核心引擎:政策红利点燃“追光”加速度
神冲的蜕变,离不开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政策加持。依托这一战略背景,项目借势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的品牌知名度,在“儋耳追光”驿站基础上,精心设计“主题游线”—— 将神冲村、周边农田、红树林湿地、近海海域串联成线,打破资源碎片化壁垒。同时,聚焦“本土特色 + 艺术质感”,引入火山石文创、渔家非遗体验等新业态,让每个节点都成为“可玩、可品、可忆”的文旅符号,推动神冲从“沿途站点”升级为环岛旅游的“文旅度假名片”。
▲业态规划
产业融合:闲置石屋变身“多元体验空间”
从“沉睡资产”到“活力载体”,神冲以产业融合激活乡村肌理:
•文化活化:火山石屋作为渔村特色,在设计时尽可能保留石屋元素和渔村符号,火山石屋民宿集群采用“外闭内畅”的聚居模式,庭院空间中,自然与生活相互渗透。由北向南,建筑依地势渐次生长,屋顶大量采用人字顶,延续渔村风貌。我们希望在这片历史遗存的土地上,让建筑自然生长,既体现古村的原始风貌,又满足当代人的度假生活方式。
•产品体系: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 —— 神冲宿集聚落保留石屋原貌;潮餐厅主打“本地融合菜系”,汐咖啡推出“海边特调”;灯塔书屋藏于沙滩旁,文创商店陈列本土手作;音乐剧场、海上俱乐部、儿童乐园、珊瑚保育基地等错落分布,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体验升级:按季节策划主题活动 —— 春季有海边读书会、大地艺术季,夏季办海上浆板赛事、红树林湿地探险,秋季启摩旅嘉年华、海边艺术市集,冬季开神冲电音节、夜间观星派对,再加上日常的夕阳赶海,让“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
▲正在修建中的火山石屋民宿
▲海上浆板体验
共建共享:空心村庄蝶变“振兴样板”
神冲的发展,始终把“村民受益”放在重要位置:
•盘活资产:项目前期,神冲度假区租用72户村民房屋,支付了5年550万租金,平均每户73688元。未来将继续通过“出租 + 流转”模式,将闲置火山石屋、荒滩、农田等资产100%激活,让村民获得更多收益。
•升级基建:同步推进村庄风貌改造与基础设施提升 —— 硬化道路、安装路灯、改造污水管网,新增停车场、公共厕所、游客休息区,让乡村既保留“乡土味”,又具备“现代感”。
•产业转型:推动村庄从“单一渔业”向“多元旅游”跨越,开发自然教育、亲子研学、运动康养等深度体验项目,比如“小小渔民”研学营、红树林生态课、滨海瑜伽课,丰富产业形态。
•带动就业:目前神冲度假区建设期聘用农民工总计约200人,已解决神冲及周边村民就业60余人,周边村民临聘用工300人次。未来计划新增就业岗位1000+,涵盖民宿服务、餐饮运营、导游讲解、活动策划等,通过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鼓励村民开海鲜小店、卖手作文创,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
04
初具雏形:首开区试运营的“初绽光芒”
如今走进神冲,度假区轮廓已清晰可见:从“儋耳追光”驿站出发,沿环岛旅游公路前行,先到潮餐厅尝一口鲜美的东坡肉,再去汐咖啡喝一杯特调;漫步至“神冲之心”—— 那座由火山石砌筑的石冲围堰,涨潮时能看海水漫过堤岸,退潮后可拾贝赶海;海上俱乐部里,游客乘着摩托艇劈波斩浪,红树林栈道上,亲子家庭正观察招潮蟹的踪迹;登上神冲村的烽火台远眺,夕阳将礁石海岸染成金色,艺术装置“追光者”在余晖中闪着微光,随手一拍都是“海边大片”。
试运营期间,市场反响超出预期。不少游客在社交平台分享体验:“海水清澈得能看见小鱼,沙滩很干净,完全没有商业化的喧嚣”“火山石屋民宿太有特色了,晚上听着海浪声睡觉特别治愈”“带孩子赶海、看红树林,既好玩又能学知识,游玩体验感很棒”,这些真实评价,让神冲迅速成为海南西线的“新晋网红目的地”。
▲十一假期的神冲度假区
▲试运营期间的潮餐厅
05
未来展望:点亮西线度假新未来
神冲的“追光”之路,远不止于此。未来,项目将继续以“点”带“面”:一方面深化自身建设,完善高端配套,打造“全季节、全时段” 的度假体验;另一方面发挥辐射作用,联动周边村落打造“神冲旅游圈”,带动海南西线旅游新一极的升级与发展。
长远来看,神冲正朝着两大目标迈进:一是成为“海南滨海旅游 + 乡村振兴”的标杆度假目的地,为全国滨海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扛起海南西线旅游的“大旗”,填补区域缺乏综合性度假区的短板,成为环岛旅游公路上的“闪亮标杆”。
06
追光而行
未来可期
从400年古村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度假区的“初绽光芒”,神冲的蜕变,始于一条环岛旅游公路的串联,源于一个驿站的激活,更得益于一套“政策 + 产业 + 共建”的系统性振兴计划。通过环岛旅游公路将驿站与周边的乡村串联,为村庄和村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公路+驿站+乡村的紧密联动,也让我们看到环岛旅游公路不仅是一条美丽的交通旅游线路,更是一条通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这片曾经寂静的海岸,正以“追光者”的姿态,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浪潮中,点亮西线度假的未来,也为全国滨海乡村振兴,燃起一盏温暖而坚定的“前行之灯”。
▲儋耳追光驿站
▲神冲度假区首开区
来源:海南神冲滨海旅游度假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