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四,路过桂平兴桂路,看到实验中学对面很是热闹,原来是桂平城乡各地的黄氏聚在一起,搞一年一度公祭黄九霄墓的仪式。
这位黄九霄,据传是明代向武土州的土官(向武土州,在今天天等县西北向都镇)。关于他的历史,之前写过两篇文章《广西人文:土司文化二——向武土州黄九霄在桂平的野史与正史传说》,《广西人文:土司文化五——桂平一座向武州土官墓,一段遗忘的历史》介绍,这里就不复述了,有兴趣的可以查看。
今年桂平城乡黄氏在此大祭,主要是自从兴桂路建设以后,正好路过此墓,改变了黄九霄墓周边的一点环境,由此,黄氏赶在今年大祭前重新修茸此墓,在桂平城乡各地黄氏族人支持下,一改昔日景象,青砖修砌铺地,场地扩宽,重修得高大气派;
同时,今年也是黄氏家族记载的黄九霄600年诞辰,所以,活动搞得尤为隆重。
不过,看到改造后的大墓,感觉现场的一些墓碑文字和历史还是有些出入的。
记得之前来过这里,原来的旧墓碑上写的是“总将”,还是比较符合明代土官记载的,因为据清光绪《镇安府志》载,黄九霄一系的几任世袭向武土州知州,都获授“参将衔,加总兵服色”,这“总将”估计就是“参将,总兵”的简写。
但现在重修后,就改为“大将军”了,反倒脱离了当时的历史了,先不说“大将军”是什么官职,品衔,就明代武官制度来说,就没有“大将军”这一说法;再者,即使有这种说法,就明代土官制度来说,一个土官出身的官员,很难获授这种“大将军”一类的官职,品衔。
转到主墓后面,看见后面出有一个坟包,这也是民间修坟的传统样式,这个坟包,即是“后土”。但看到这里写着“後土”,这就有点说法了。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一般都认为,“后土”就是“後土”,主坟后面的土堆,代表龙神之位,因为“后”的繁体字就是“後”,没什么区别,用在这种传统丧葬文化习俗的环境下,用“後”似乎更接近传统,更有传承古代文化的味道。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误解了。
出现这种误解认知,实际上是因为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的变化,传统的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丢失,错位的结果。
当然了,现代社会已经广泛接受“后土”就是“後土”,没有什么对错之分,只是当作一种人文故事来讲的话,那就另外说了。
那在古时候,“后土”和“後土”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后土”就是“后面的土”,是供神的一个位置,所以用“後土”来表示,也是代表“后界”,后面的界,就是方位词“后面”,“后方”的意思。
但实际上,坟后面的“后土”,没有方位的意思,而指的是龙神之位,或是一位叫做“后土”的神祗的神位,是民间神话传说里的一位人物称谓。作为人名,专有名词,那就不能用“後土”来替代了。
先简单的从文字发展来说。
“后”字出现的,并不比“後”字晚,可能还要早,像历史课上介绍的著名文物,“司母大方鼎”,据专家考究,“司”即“后”的反写,以前解读的时候出现错误,才误认为是“司”,正确应是“后母戊大方鼎”,现在一些专业的历史书籍上,书面上就叫:商后母戊鼎。
为什么“后”被解读为“司”呢?据学者研究,夏朝第一君大禹为“司空”家族,后世子孙不敢与皇祖大禹比肩等列,就把“司”字反写成“后”,表示降贬一级,以显对先祖的尊意,这也是“后”字的形成说法之一。
到商代时,那些王,君主的正妻,一般叫做王后,君后,“后”这是身份指代的专用词,这可没有“王后面的女人”的方位的意思,而“後”字的本义为行路迟缓,所以,古代是没有“王後”,“皇後”的说法的。
同时,在古代,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种自然变化,自然现象,没有客观的科学认知,很多解释不通的东西,都归为天神之作,天神之为,就产生了人格化的神神怪怪的信仰传说,就出现了“后土”神的概念。
如古代有“天父地母”之说,天为王,地为后,影视剧里常见的“王天在上,后土在下”,指的实际就是这个,把“天父地母”想像为现实社会中的君王家族,统治者。同时,在历史发展中,民间还产生很多类似的神怪传说,如土地神的神坛,天上掌管和土地事务有关的神官的说法,都有“后土”的意思。
不管怎么说,传统文化中,都讲究人死后,都是入土为安,那和“土”打交道,自然是在“后土”神的管理范围,死后也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得到神的保佑,护佑,古人视死如示生,生前也会在在家里堂屋立个神案供神,那死后在坟后也一样要供神,所以,在丧葬文化中,坟墓的形制上,慢慢的后面就有了“后土”这个坟包出现,成为了现在常见的坟墓的格局样式。
如今常见坟墓后面的“后土龙神”,“本山后土神位”,或“本山龙神之位”等等,其实都是“后土”的不同说法而已。反正不管怎么传说,这“后土”就是人名,专用名,自然就不能用其他字来替代了。
总之,“后”与“後”两个字,在很长的文化发展历史中,是单独并行使用的,各有各的意思,相互间是完全没有交集的,更不用说相互替换了。
真正把二者联系起来的,则几十年前的一次汉字简化工程改革,那时候为了让更多人快速的识字,容易识字,就把以前的字改革一下,把一些复杂字,去掉部分,或用笔画少的,又是同音字的字来替代,最后成型的字库就叫做简体字,也就是今天常见到的书写字,而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字,叫做繁体字。
这也是简体字,繁体字叫法的由来了。
如现在常说的“亲不见,爱无心”,“親”变“亲”,“愛”变“爱”,繁复“鬱林”变“玉林”(广西),等等,那同理的,“後”字就成“后”字,同时,把原来“後”的意思,添加到“后”字解释里,于是,“后”字的字义就丰富了,增加了,从此就有了方位词“后面”的意思了。
也正是这样,接受近代教育的人们,只接触到,学习到“後”与“后”的繁,简转变,而没接触到之前转变的原因,所以,就简单的用“後”代替“后”,用几十年的历史,替代了上千年的文化传承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