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桥之金华二仙桥
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一座由黄大仙(非人们平常理解的“黄大仙”)造的石桥,缘何引来李白的关注?李白效仿修道为何失败告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一、 兄弟修道初见成
根据《金华府志》记载,东晋时期,金华丹溪(现兰溪市)有一个牧羊童,名叫黄初平在(后号赤松子)。一天,黄初平在北山放羊,空闲之余,拿出一根竹笛横吹。笛声飘飘悠悠,竟然传到了赤松古仙的耳朵里。
赤松古仙掐指一算,知黄初平必有善缘。于是召来黄初平,在金华山洞传其道法。这一学就是40年,黄初平所牧的羊群不知不觉在山上都变成了白石。
40年后,黄初平的哥哥黄初起,经过多年寻找弟弟的艰辛之旅,在一位道士的指引下,终于来到金华山找到了弟弟。
兄弟一见面,黄初平便给哥哥施展了一个叫 “叱石成羊”的仙术。只见黄初平口念咒语,手指由当年羊群变成的白石,口中猛喝一声“变”,一块块白石头瞬间变成了羊群。
黄初起见弟弟竟然有如此本事,立即不顾其他,跟着弟弟一起修道。之后兄弟二人不食人间烟火,经常对周围的人施医赠药、化解瘟疫,造福一方。
二、为民除害建石桥
村中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特在穿村而过的赤松溪上建立了一座桥。但桥不长久,经常被冲毁,传说是溪中的一条恶龙所致。
黄初平兄弟得知后,义愤填膺,施展所学道法,直接斩杀恶龙,为民除害。为了解决人们出行的后顾之忧,还特意在溪流上建立了一座更加坚固的石桥。
兄弟二人得道羽化后,百姓纪念兄弟二人的恩泽,称其为“黄大仙”,并建立了黄大仙祠。同时,将其建立的桥桥为 “二仙桥”。村以桥名,改为“仙桥村”。
三、李白效仿失败终
相传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入怀而孕,有传言李白实际为太白金星下凡。故李白以“太白”为号,被誉“谪仙人”、“诗仙”。
李白一生向往神仙生活的,其诗文中曾多次提及赤松仙,羡慕其修道成仙之形径,“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甚至渴望长生不老,“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然嗜酒的毛病严重阻碍了李白求仙之路,故李白希望“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
李白一生恣意纵横,天马行空。“吾求仙弃俗,君晓损胜益。不向金阙游,思为玉皇客”。李白苦苦追求修仙,虽在言语之间不喜甚至不屑于功名,然其一生对红尘摄政的渴望远超常人,与修道要隔离人世的要求大相径庭,这也许就是李白终生修道却无法成仙的终极原因。
【古桥坐标】金华二仙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仙桥村,南北走向横跨赤松溪,是一座始建时间不详,长15.3米,宽6.3米,高4.5米的一墩二孔平板石桥。全桥采用青石砌筑,桥身东侧有“古二仙桥”阳刻碑石,桥身西侧有“公元一九八一年冬月,二仙桥,二仙桥公社重建”等字刻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